——《口耳目》+图书《口耳目手足》
一、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会写“耳”。
2.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俗语。
二、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目)
2.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耳朵——耳)
3.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嘴巴——口)
4.板书课题,教师带领读课题。
(二)看图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回答:(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我看到图上的小朋友在……
1.我看到图上的小朋友在跑步。
2.我看到图上的小朋友在看花。
3.我看到图上的小朋友在用手指指着花。
……
(三)图片识字
1.我会连。出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以及生字,学生对应连线。
2.整合图书篇目《口耳目手足》,看看我们的口耳目手足都能做哪些事情。
口耳目手足:口能说,耳能听,目能看,手能做,足能行。
(1)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边跟读,边思考他们分别能干什么事情。)
(3)指名学生回答,它们分别能干什么事情?(我们的嘴巴用来说话,耳朵用来听,眼睛用来看,脚用来走路。)
(四)学写“耳”
1.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书写要求:“耳” 四条横长短不同,第一笔为中横,要平稳,最后一笔是长横,要稍微向上斜。“耳”字的笔顺:横,竖,竖,横,横,横。
2.学生书空、描红,然后练写。
(五)朗读课文
1.分别出示四幅图片。每句话对应一幅图。出示之后,教师先领读,再让学生读。
(1)如是像的意思。
(2)说这四幅图片时,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根据图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借助简单的坐和站的动作认读“坐、站”两个字。
2.朗读课文。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
三、板书设计
3 口 耳 目
口 耳 目 手 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