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锋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年第04期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主力军,学校如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学校接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基本教育与培训,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发展的根本。
[关 键 词] 学习兴趣;安全意识;职业素养;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1-0155-0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能力不好、自学能力欠佳、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现象。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从学生感知与认知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基本上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听教师讲,后模仿操作,其结果是:学生操作完后对零部件名称不熟悉或者不知道;即使会操作步骤,但语言表达不出来;或是操作项目一结束学生又将所学的知识还给了老师。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先从学生的认知上下工夫,通过与学生熟悉的环境、经历相联系,或通过相关实物、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途径,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相关性[1],学习起来就会容易轻松一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比如说,在《汽车维护》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盘式制动器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想自行车的刹车工作原理和结构,来了解制动盘与刹车片的制动原理和结构,再让学生联想鞋底的磨损,来理解制动盘和摩擦片的磨损,使学生通过熟悉的内容感知所学的知识。在操作中,很多学生是初次近距离接触汽车,对于零部件和总成件名称模糊,容易产生操作无头绪、手忙脚乱的现象。这时,教师不妨先帮助学生认知制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增强自信心,产生成就感,再完成项目的操作。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让学生边做边报出使用的工具、拆下的零部件的名称,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的记忆,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二、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会接触一些工量具和车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对学生过往知识的补充,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结合实训项目讲述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可以结合毕业生的经历和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件讲述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企业理念。在进行实训项目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5S”管理理念,使学生既有安全意识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比如说,在《汽车维护》举升机的操作学习中,举升机支撑臂应对准车辆的支撑点,尚若没有对好,轻则会让客户的车辆受损,重则可能造成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在举升之前要确认周围无障碍物,方可举升;当举升到作业高度后,一定要落下保险,方能进行作业操作,避免意外的发生。操作中,两个学生为一组配合完成,要求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大赛的动作和口令进行。通过这样的实操训练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知团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在其他需要用工量具的实训中,教导学生用前清洁、校零工量具,用后再清洁收好。通过反复的强调和训练,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正确引导学生“好动”的行为,努力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
课堂教学仅仅有“活”是不够的,还应求实[2]。中职学生自我约束感不强,自学能力欠佳,课堂上经常有“坐不住”“好动”的现象,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好动”看成是动手操作的良好开端。教师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应尽量多开工位,让学生“坐不住”,动起来。
比如说,在《汽车维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当讲到盘式制动器的维护时,可以将操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动器拆卸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方法。第二阶段:制动器的正确拆卸过程。第三阶段:制动器的结构认知。第四阶段:摩擦片厚度、制动盘厚度与端面跳动的测量与结果判断。第五阶段:制动器的原位装复。即每个工位制动器的维护由五个学生同时进行,第一个学生报出工量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第二个学生进行拆卸,第三个学生说出制动器的零部件名称,第四个学生进行项目的检测并正确读数,第五个学生负责制动器的原位装复。每个学生在做自己阶段的工作时,其他学生负责纠正,直到一一正确,方可进入下个阶段。每个工位的五个学生轮流进行各个阶段的训练,一台小轿车可以同时开四个工位,这样一来,与一个工位一个学生单调的操作训练相比多了许多趣味性,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实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真正让学生“坐不住”,动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有效地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实训,多数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中职学校的学生有许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和设备上,充分利用设备,增加无限的实训机会,让学生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才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Dale Scott Ridley Bill Walther.自主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4.
[2]李柄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