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法制史重要的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2:01
文档

中国法制史重要的名词解释

1、“五听”“五听”是西周时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1分)“五听”的内容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通过注意当事人的各方面表情而分析、认定其口供真实与否。(3分)“五听”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容易主观擅断而错判。(1分)2、鬼薪、白粲秦国的一种徒刑。(1分),鬼薪,即男犯主要是为宗庙采薪,白粲,即女犯主要为宗庙择米。刑期一般一至三年。(4分)3、“折杖法”“折杖法”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刑罚制度。(1分)所谓“折杖法”是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折杖法
推荐度:
导读1、“五听”“五听”是西周时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1分)“五听”的内容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通过注意当事人的各方面表情而分析、认定其口供真实与否。(3分)“五听”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容易主观擅断而错判。(1分)2、鬼薪、白粲秦国的一种徒刑。(1分),鬼薪,即男犯主要是为宗庙采薪,白粲,即女犯主要为宗庙择米。刑期一般一至三年。(4分)3、“折杖法”“折杖法”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刑罚制度。(1分)所谓“折杖法”是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折杖法
1、“五听”

“五听”是西周时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1分)

“五听”的内容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通过注意当事人的各方面表情而分析、认定其口供真实与否。(3分)

 “五听”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容易主观擅断而错判。(1分)

2、鬼薪、白粲

秦国的一种徒刑。(1分),鬼薪,即男犯主要是为宗庙采薪,白粲,即女犯主要为宗庙择米。刑期一般一至三年。(4分)

3、“折杖法”

  “折杖法”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刑罚制度。(1分)

所谓“折杖法”是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折杖法”使得“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体现了宽减刑罚的精神。(3分)

“折杖法”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宽减刑罚的积极意义,但是违反了“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的客观刑罚原则。(1分)

4、廷杖

廷杖最早源于隋文帝,明朝朱元璋时成为制度。(1分)

廷杖就是由皇帝下达命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的制度。(3分)

廷杖制度是皇权极端膨胀的表现。(1分)

1、六礼: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条件,需要经过的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体现包办婚姻  买卖婚姻

2、审刑院:又称“宫中审刑院”是宋初的审判复核机关,也有部分审判权.凡须奏报皇帝的各种案件,经大理寺断谳后,报审刑院复核,由知院事和详议官拟出定案文稿,经中书奏报皇帝论决,审刑院权势显赫过于大理寺和刑部,其职掌原均属大理寺和刑部,是宋初皇帝加强集权的产物.(5)分

1、简述“秋冬行刑”

“秋冬行刑”起源于西周,至汉朝正式成为司法行刑制度。(1分)

“秋冬行刑”是指刑罚的执行,尤其是死刑的执行,除了特殊情况外,应当在秋冬执行。(5分)

“秋冬行刑”的理由一方面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另一方面是为了不误农时。(2分)

2、简述“七出”、“三不去”

“七出”、“三不去”起源于西周,至唐朝正式成为婚姻法律制度。(1分)

“七出” 是指妻子有下列情况之一: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丈夫有权休妻。

“三不去” 是指妻子虽然有“七出”之条,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持舅姑之丧、娶时贱后贵、有所受无所归。丈夫不得休妻。(6分)

“七出”、“三不去”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伦理在婚姻法律制度上的典型表现。(1分)

3、简述“鞠谳分司”制度

“鞠谳分司”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司法制度。(1分)

“鞠谳分司”是指:由专职分别负责审讯与判决,即负责审讯的无权过问判决,即负责判决的无权过问审讯。(6分)

“鞠谳分司”使得审讯与判决两种权力互相牵制,有其合理和进步的意义。(1分)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得分签名
1、试论述唐律中“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的司法审判原则,并且举例说明。

为了减少律文的繁琐,唐律确定了“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的司法审判原则。在不伤法律本意、不至于引起歧义理解的前提下,体现了立法者“律文简约”的精神。(2分)

唐律规定:在案件审理无严格相对应的法律条款可援引时,如果对该案处理应该减轻时,可引用相关联的重罪条款,以比照确定轻刑,即“举重以明轻”;相反,如果对该案处理应该加重时,则引用相关联的轻罪条款,以比照确定重刑,即“举轻以明重”。(8分)

唐律《贼盗律》规定:“夜无故入人家,主人顿时杀死者,勿论。”如果主人将夜间无故进入其家的人打伤,如何处理,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但是根据“主人顿时杀死者,勿论。”的规定及“举重以明轻”的原则,显然也应该“勿论”。(2分)

唐律《贼盗律》规定:“谋杀期亲尊长,皆斩。”但此处规定仅限于“谋杀”,对于已经杀害期亲尊长者应该怎样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但是根据“谋杀期亲尊长,皆斩。” 的规定及“举轻以明重” 的原则,显然也应该“皆斩”。(2分)

“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原则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律文的简约,表现了唐律在立法技术方面的提高。(2分)

 

文档

中国法制史重要的名词解释

1、“五听”“五听”是西周时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1分)“五听”的内容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通过注意当事人的各方面表情而分析、认定其口供真实与否。(3分)“五听”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容易主观擅断而错判。(1分)2、鬼薪、白粲秦国的一种徒刑。(1分),鬼薪,即男犯主要是为宗庙采薪,白粲,即女犯主要为宗庙择米。刑期一般一至三年。(4分)3、“折杖法”“折杖法”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刑罚制度。(1分)所谓“折杖法”是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折杖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