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手段。
2、树立平安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根本手段,做一个安康阳光的大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醒主题
老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 道诈骗都有什么手段嘛!学生自由答复,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月21曰,我校某学生被骗8000元现金,给学生造成了较大 损失。
(三)诈骗主要手段
1、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示或中奖提示,诱 骗客户交纳手续费或税金,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行效劳 、 银联信用卡管理中心、门等部门的咨询 ,套取客户的银行 卡、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2、盗用QQ号诈骗:盗用他人QQ号码,用盗用QQ登陆与“他” 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方通过银行向他付款, 进行诈骗。
3、 诈骗:诈骗分子冒充 银行自动语音提示提供国内各 大银行的 银行号码和金融效劳,客户使用此 进行查询后,诈 骗分子可截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等信息,从而盗取客户账 户内的'资金;或者以或银行名义暗示发生了一个可能威胁你人 身平安或者客户账户资金平安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 行骗。
4、网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 资几百元(如购置Q币),对方返回105%,屡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 甚至更多以后,对方就消失了。
5、利用ATM机行骗:通过窃取客户银行卡,骗取密码,盗取客 户卡内资金,或者克隆银行卡窃取客户资金,•在客户取款时成心扰乱, 致使ATM机暂停效劳,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方式骗取客户密 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走银行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金。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 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 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 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有些公 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取介绍费、押金、 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廉价的心理, 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人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 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 些到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10、博取同情心骗:诈骗分子冒充名校大学生或其他人员,借用 手机打 、银行卡汇款,利用一切时机与大学生拉上关系,述说自 己困难,博取同情心,寻机诈骗或行窃。
11、盗取学生信息行骗:骗子搜索到学生个人信息,冒充老师、 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 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防止以感情代 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 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 、手机、 呼机等随意提供应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
4、切不可轻信马路广告或网上及手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 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
5、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 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目从事。
6、切不可贪图小廉价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 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
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 有益身心安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
9、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 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
10、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机 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平安教育主题班会大家都对诈骗有了 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识别骗术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 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一个
“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小, 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学会自 我保护,练就一双区分是非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