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1:09
文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数字乐园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分类与整理4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找规律8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
推荐度:
导读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数字乐园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分类与整理4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找规律8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
一年级上册

1 准备课 

2 位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图形(一)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 11~20各数的认识 

* 数字乐园 

7 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认识图形(二)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分类与整理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 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 找规律 

8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二)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一)

  6 表内乘法(二)

  × 量一量,比一比

  7 认识时间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

  9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1 数据收集整理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的运动(一)

4 表内除法(二)

5 混合运算

6 有余数的除法

  小小设计师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8 克和千克

9 数学广角──推理

10 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1 时、分、秒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3 测量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5 倍的认识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9 数学广角──集合

10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1 位置与方向(一)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复式统计表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5 面积

6 年、月、日

*  制作活动日历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数学广角──搭配(二)

 *  我们的校园

9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2 公顷和平方千米

3 角的度量

4 三位数乘两位数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7 条形统计图

8 数学广角──优化

9 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

1 四则运算  

2 观察物体(二)

3 运算定律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图形的运动(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 营养午餐

9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10 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1 小数乘法  

2 位置

3 小数除法

  4 可能性

   掷一掷

5 简易方程

6 多边形的面积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8 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1 观察物体(三)  

2 因数与倍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 探索图形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图形的运动(三)

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打电话

7 折线统计图

8 数学广角

  ──找次品

9 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

  1 分数乘法  

2 位置与方向(二)

3 分数除法

4 比

5 圆

   确定起跑线

6 百分数(一)

7  扇形统计图

   节约用水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9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1 负数  

2 百分数(二)

★ 生活与百分数

3 圆柱与圆锥

4 比例

★ 自行车里的数学

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6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数学思考

 5.综合与实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1、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通过移拼,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形四边形的高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形四边形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如果用 S表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用a、h分别表示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 

2、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2。

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 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5、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6、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7、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8、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9、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11、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13、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15、 长度单位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人民币单位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质量单位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6、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7、a+b=b+a         a+b+c=a+(b+c)            a-b-c=a-(b+c)        a+b-c=a-c+b

a×b=b×a      (a×b)×c=a×(b×c)     a×b+a×c=(b+c)×a  

a÷b÷c=a÷(b×c)                       (a+b) ÷c=a÷c+b÷c

18、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19、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20、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21、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22、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   )

如:3.4×1.5>3.4   0.9×3>0.9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      )。

如:3.4×0.74<3.4     0.9×0.3<0.9

24、整数部分是非零数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1.34、453.563等;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0.34、0.563等。

4、纯小数与带小数的区别在于,纯小数都小于1,带小数都大于1。如:0.1<1,是纯小数

1.1>1,是带小数              4.5234>1,是带小数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①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小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下册是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 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 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 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20.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1. 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2. 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1、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3、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4、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5、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倍数的合数一定是互质数。 

23.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4. 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先写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然后再进行约分。 

25.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6.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27. 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文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1~20各数的认识*数字乐园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分类与整理4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找规律8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