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44 分) 1.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多久更换 ( c )
a. 1 天 b. 2 天 c. 每周更换 2 次 d. 每周 e. 每两周
2.含乙醇手消毒剂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 e ) 天
a. 3 b. 7 c. 14 d. 21 e. 30
3.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 ( b ) 天
a. 3 b. 7 c. 14 d. 21 e. 30
4.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 e ) 小时不得使用
a. 2 b. 4 c. 6 d. 12 e. 24
5.哪类灭菌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 d )
a. 所有灭菌包 b. 低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 c. 中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
d. 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 e. 中、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
6.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其中蓝色代表那一种隔离 ( c )
a. 飞沫传播的隔离 b. 空气传播的隔离 c. 接触传播的隔离
d. 虫媒传播的隔离 e. 消化道传播的隔离
7.下列不属于中度危险器械的是 ( a )
a. 牙科车针、各类根管扩孔钻 b. 器械盘、口腔、镊子、各类充填器
c. 去冠器、 印模托盘 d. 牙科手机、三用头、卡局式注射器
8.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应 ( b )
a. 分开放置,不用标识 b. 分开放置,明显标识
c. 混合放置,明显标识 d. 混合放置,不用标识
9.耐热、耐湿的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 ( b )
a. 2%戊二醛浸泡 10 小时 b. 压力蒸汽灭菌 c. 过氧乙酸浸泡 30 分钟
d. 熏蒸 24 小时 e. 环氧乙烷灭菌
10.需要灭菌的内镜有 ( b )
a. 腹腔镜、胃镜、膀胱镜、胆道镜 b. 膀胱镜、腹腔镜、胆管镜、胸腔镜
c. 胸腔镜、膀胱镜、胆管镜、喉镜 d. 关节镜、膀胱镜、肠镜、脑室镜
e. 喉镜、膀胱镜、胃镜、脑室镜
11.下列哪些不属于高度危险物品 ( e )
a.关节镜、胸腔镜 b.腹腔镜、活检钳 c.手术器械、穿刺针
d. 植入物、心脏导管 e. 呼吸机管路、胃镜
1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何种消毒水平 ( b )
a. 灭菌 b. 消毒 c .清洁 d. 清洁与干燥 e. 干燥
13.传染病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错误的做法是 ( c )
a. 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 个人用物经清洁后带出病区
c. 被服直接送洗衣房清洗 d. 室内空气可用消毒喷雾
14.医疗废物的登记或者保存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 b ) 年
a. 1 b. 2 c. 3 d. 4 e. 5
15.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 e ) 小时
a. 2 b. 4 c. 6 d. 12 e. 24
a. 干热灭菌 b. 化学灭菌 c. 低温灭菌 d. 压力蒸汽灭菌
17.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诱因是 ( a )
a. 留置导尿管 b. 留置尿管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c. 膀胱冲洗 d. 手卫生不符合要求
18.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生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19.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 d )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20.标准预防强调 ( d )
a. 保护病人 b. 保护医务人员 c. 保护抵抗力差的 d. 双向保护
21.下列哪项口腔小器械处理流程是合理的 ( a )
a. 使用后保湿→清洗→干燥 -维护保养→包装→灭菌
b. 使用后清洗→维护保养→包装→灭菌 c. 使用后保湿→清洗→包装→灭菌
d. 使用后清洗→保湿→维护保养→包装→灭菌
22.中、低危口腔器械消毒或灭菌后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 b )
a. 4 小时 b. 7 天 c. 14 天 d. 6 个月
二、多选题( 26 分)
1.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原则是 ( abc )
a. 切勿回套针帽 b. 除了注射,切勿用针或锐器直对人体
c. 操作后,切勿用手拔针头、毁形或其他操作
d. 操作后,锐器应丢弃到合适的锐器盒中,锐器盒应尽量远离操作台
2.医院感染的三间分布包括 ( abc )
a. 人群分布 b. 地区、科室分布 c. 时间分布 d. 物种分布 e. 年龄分布
3.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 ( abcde )
a. 载玻片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4.洗手/卫生手消毒的指征是 ( abcde )
a.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 穿脱隔离衣前后 c.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d.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物品及无菌包、处理药物及配餐等之前
e.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传播方式,可分哪两类 ( ad )
a. 直接接触传播 b. 虫媒传播 c. 飞沫传播
d. 间接接触传播 e. 消化道传播
6.隔离预防的原则是 ( abc )
a. 严格管理感染源 b. 阻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宿主
d. 标准预防 e. 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
7.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bcdef )。
a.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超过潜伏期后
发生的感染 c.本次感染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所获得的感 染 e.由于疹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f.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8.特殊感染指的是以下哪些感染类型 ( abc )
a. 朊病毒 b. 气性坏疽 c. 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 d. HIV e. HBV
9.口罩的正确使用包括 ( abc )
a. 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b. 口罩不使用时应摘除,不允许将其悬挂在脖子上
c. 触摸、摘除或移动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d. 戴好后和摘除时可以接触其外面
10.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是 ( abc )
a.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灭菌
b. 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消毒
c.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WS/T367-2012 )有关规定执行
d. 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应灭菌 e. 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消毒
11.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 ( abcde )
a.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b.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e.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2.高危险口腔器械是下列哪几项 ( bcd )
a. 不直接接触黏膜 b. 穿透软组织 c. 接触骨组织
d. 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e. 不接触破损黏膜
13.牙科诊疗用水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 cde )
a. 口腔种植牙用水可选用生活饮用水 b. 牙体预备应该选用无菌生理盐水
c. 超声洁牙可选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 d. 口腔种植牙应选择无菌水
e. 黏膜冲洗可选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
三、判断题( 10 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 ,错误的打×。
1 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 √ )
2.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后,可 进入换药室。 ( × )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 √ )
4.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有英文标识即可。 ( × )
5.只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获得的感染称之为医源性感染。 ( × )
6.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可以在同一区域放置,无需分开放置。 ( × )
7.暴发是指在短时期内在某一病人群体突然发生数例( 3~4 例)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 感染,也称病例聚集性发生 ( √ )
8.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环境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 √ )
9.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经严格灭菌后方可再次使用。 ( × )
10.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如未使用,可放回无菌容器中,以避免浪费。 ( × )
四、回答题( 20 分)
1. 标准预防的定义与具体措施?( 10 分)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现场处理与报告包括哪些?(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