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urpose
2. General information
2.1 revision history
3. Definition of work
4. Special circumstances
5. Efficiency measures
1.目的
2.总体描述
2.1版本履历
3.工作定义
4.特殊情况
5.效果衡量
6.5.5.1 不合格品程序控制文件
1目的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向顾客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权限、要求及记录。
本程序适用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3引用标准
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手册
4术语和缩写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5,IDT<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中的术语。
5职责
5.1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采购产品、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评审,根据不合格品性质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置意见,由主管领导进行批准,质量管理部组织对其纠正的验证。
5.2质量管理部负责采购产品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置。
5.3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并实施处置决定。
6管理内容及控制要求
5.1不合格品的规定
a 采购物资技术指标不符合 标准
b 生产过程、最终产品一般不合格品:不影响产品的重要性能(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
c 重大不合格品:不能返工(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5.2 采购不合格品的控制
质量管理采购产品经验证不合格时,应进行退货,如需让步接收,应由质量管理部按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经总理批准后可让步接收,应记录不合格品的性质,生产单位要跟踪使用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需要时让步接收需顾客批准。
5.3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控制
a 质检员发现生产过程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报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评审,并作出处置决定:返工消除不合格、报废,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和处置,返工后要进行重新监视的测量。
b 质检员发现生产过程的重大不合格品(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品),要报告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报告总经理批准,需要时经顾客批准,评审作出的处置决定:返工、放行、报废。返工后要重新监视和测量。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实施处置决定。
c 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由质量管理部按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报总经理批准处置,必要时需得到顾客的认可。
5.4 不合格品的处置
适用时,可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 返工、消除不合格品
b 让步接收
c 报废
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时,采取与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相适应的措施,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由营销中心与顾客协商进行返工、退货、包赔损失,上报厂长审批。
5.5 质量管理部应保存不合格品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采取任何纠正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
5.6 返工后要重新监视和测量,让步接收需向顾客报告不合格情况,得到顾客的认可。
6形成的记录 6.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不合格品产品统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