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2:21
文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A.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依赖他人B.塑造健康的人格,没有任何烦恼C.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犯错误D.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可,感受温暖()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A.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依赖他人B.塑造健康的人格,没有任何烦恼C.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犯错误D.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可,感受温暖()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

A.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依赖他人     

B.塑造健康的人格,没有任何烦恼 

C.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犯错误     

D.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可,感受温暖

(        )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

A.社会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B.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

C.科技的进步拓宽了公共生活的领域    

D.只要融入社会,我们就能健康成长

(        )3.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便利多彩。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小区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务,菜市场干净整洁了不少。”有的说:“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还有专业医生来为老人们服务,感觉非常温馨。”还有的说:“联合街道拆除了极易引发火灾的违章建筑,冬天终于住得安心了。”网友的评论使我们认识到

A.我们通过享受便利,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只有消灭违法行为,才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C.社会为人提供支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好的环境由人创造,人的社会交往构成社会关系

(        )4.湖北武汉某地铁站内,一名中年男子乘自动扶梯时不慎摔倒。危急关头,大学生志愿者余涛宏飞奔上前,虽因救人心切中途摔倒磕破膝盖,但他马上爬起来及时关停电梯,成功救人!你对余涛宏这一举动的看法有

①志愿者工作都是危险的 

②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③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这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5.疫情袭来时,石家庄90后退伍老兵王鹏放下生意,选择当一名志愿者,每天为医务人员免费送餐,给不便出门的老人免费送菜送药。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一份战胜疫情的力量。他的行为

①是想在服务社会中获得利益的体现 

②会带动更多的人做出亲社会行为 

③体现了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④使人生价值在奉献社会中得到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下图警示我们

 

A.网络诈骗防不胜防,不要使用网络 

B.网络世界有陷阱,要学会辨别信息 

C.网络信息繁杂,要学会“信息节食” 

D.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法律法规

(        )7.近年来,微信因其便捷实用赢得广大用户的喜爱,也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但青少年因微信交友被诈骗、荒废学业、引发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微信也成了“危信”。对于微信交友,我们青少年应该

A.强化管理,依法惩处     

B.加强监管,科学引导     

C.依法自律,远离微信     

D.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        )8.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做网络生活的主人,我们要

①恪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 

②学会辨析信息,自觉抵制谣言 

③增加上网时间,扩大交友范围

④增强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殊不知不经意间也泄露了个人的许多信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显示,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手机软件泄露,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和抽查制度。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使用手机上网 

②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③增强法治意识和隐私意识,使用手机软件不轻易暴露个人信息 

④依法打击相关软件网站,保护公民隐私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0.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我们理性对待。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网络的做法是

A.搜索并抄袭作业答案         B.任意结交新朋友

C.看新闻、查找学习资料     D.随意转发各种信息

(        )11.一小区住户在小区遛狗,草坪上留下了狗的粪便,这引起其他住户的不满。面对他人的劝说,这位住户说:“养狗遛狗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对此你的认识有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 ③社会规则需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④权利如果受到,就无法充分行使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2.中国文联发布《文艺工作者广告代言自律公约》,提出坚决抵制破坏市场秩序、拒不履行合同约定、谋取非法利益等9项不良广告代言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界限 

③遵守规则只需要做到自律即可

④一些不合理的规则需要废除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3.杭州某夫妇为避免18个月大的女儿在飞机上哭闹影响其他乘客,手绘40张“致歉卡”,并附上巧克力,希望得到其他乘客的谅解。这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A.将心比心,尊重他人    B.文明礼貌,平等待人    

C.欣赏他人,赞美他人    D.谦虚谨慎,诚信待人

(        )14.下图漫画中“飞机上的抖脚男”的行为是

①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 

②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 

③不讲文明礼仪的表现

④不懂得宽容他人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以下是学校生活中的一幕:

小莆(将小涵的作业纸撕掉):“小涵猪,你写的字太难看,我把它撕掉了。”

班长:“小莆,我们要学会……”

如果要把上述对话补充完整,下列最适合的是

A.尊重他人     B.乐于助人     C.自尊自信     D.善于应变

(        )16.《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话表明

A.做人做事只要文明有礼就能成功    

B.文明有礼需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C.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的私事,还关乎国家形象    

D.文明有礼是尊重、谦让的良好品质

(        )17.某班同学围绕“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而要防微杜渐 

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江西一建筑劳务公司法定代表人谢某恶意拖欠126名农民工工资486万余元。南昌高新区人民宣判了该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依法判处该建筑劳务公司罚金10万元;判处谢某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下列对这一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A.案例中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    

B.谢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D.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属于附加刑

(        )19.中学生小宇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在翻窗入室,小宇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值夜班了!”歹徒闻讯而逃。小宇这一举动说明他

A.凡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太胆小、懦弱,不能勇敢同歹徒作斗争     

D.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义务

(        )20.下图漫画《一念之差》警示我们青少年学生

①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③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④严厉处罚,严惩不贷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结合漫画《变脸》,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4分)

(2)请你运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漫画《变脸》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示。(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2022年3月,郭某在乘坐上海地铁期间,用手机外放声音。当列车安全员上前劝阻时,郭某情绪激动并公然辱骂安全员。当地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郭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材料二:某机构对“公共场合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现象进行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

(1)材料一中郭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2分)针对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请你提出两条建议。(4分)

(2)对于国家出台的乘坐地铁使用电子设备不得外放声音的相关规定,有网友认为:“这了公民的出行自由,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权利。”请你运用规则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2021年6月1日,最高人民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2020)》(以下简称《》)。

材料一:下图是《》中披露的2016至2020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材料二:大量案件表明,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多有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且其早期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指出,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推动检察机关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

(1)请你解读材料一图表中的信息。(4分)

(2)请简要分析,出现材料二中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期中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D 2.B 3.C 4.B 5.D 6.B 7.D 8.B 9.D

10.C 11.C 12.C 13.A 14.B 15.A 16.C 17.A

18.B 19.B 20.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②以健康的心态上网,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增长知识和才干、结交新朋友等。(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

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世界中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的利益。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

(2)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要自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22.(1)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2分)

建议:①制定相关。②张贴宣传提示标语。③安排专人提醒。④设置处罚措施。⑤乘客提高自身文明素养。⑥社会媒体配合做好宣传工作等。(每条2分,答出其中两条给4分)

(2)网友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正确认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2分)

①乘坐地铁使用电子设备不得外放声音与公民的出行自由并不冲突。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乘坐地铁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造成干扰,损害其他乘客的利益。(2分)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乘坐地铁使用电子设备不得外放声音的规定有利于营造地铁车厢的安静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2分)

③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增强规则意识,依法自律,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因此,我们乘坐地铁使用电子设备时不要外放声音,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分)

23.(1)①2016年至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任重道远。(2分)②2020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受理审查逮捕和受理审查起诉数量均为五年最低,说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分)

(2)①法制不够健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力度不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有效性不够。②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③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弱化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④家庭关爱和教育的不到位或缺失,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⑤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法治意识薄弱、交友不慎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3)①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增强法治意识,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文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A.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依赖他人B.塑造健康的人格,没有任何烦恼C.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犯错误D.得到他人接纳与认可,感受温暖()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