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理论课程内容及实施计划
章 节 | 教学内容与要求、学习目标 | 重、难点 | 时间分配(学时) | 备 注 |
模块一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 一、课程引入:从当前电控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的提升引入 二、教与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检修电控发动机常用工具和仪器。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认识电控发动机总体结构组成,掌握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认识发动机管理系统主要传感器、执行器各原件的安装位置。 3、熟悉检修电控发动机的工具和仪器。 | 重点: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及各元件的安装位置。 难点: 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 2学时 | |
模块二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项目2.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 一、课程引入:承接上一章关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动机电控技术的讲述引入 二、教与学: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类;2、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2、熟悉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 重点: 按空气流量的测量方式分类方法。 难点: 热线式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 | 2学时 | |
项目2.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组成与基本原理 | 一、课程引入:以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引入 二、教与学:1、空气供给系统;2、燃油供给系统;3电子控制系统;4 EFI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2 EFI系统的工作原理 | 重点: 喷射正时控制的工作原理 难点:起动后的喷油控制喷油信号的持续时间、暖机加浓修正曲线的理解 | 2学时 | |
项目2.3 空气供给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 一、课程引入:以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引入 二、教与学:1、空气滤清器作用;2、空气流量计和进气压力传感器作用; 3、节气门体作用 4、主要部件的检修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初步掌握主要部件的检修检测方法,给实验实作环节打下基础 | 重点: 主要部件的检修 难点: 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测发动机怠速转速 | 2学时 | |
项目2.4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 一、课程引入:从项目2.2内容引入 二、教与学:1、电动燃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2、电动燃油泵的控制;3、电动燃油泵的检修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熟悉常见电动燃油泵的种类;2、理解ECU控制的油泵控制电路工作机制;3、理解燃油滤清器、脉动阻尼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 重点: 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难点: 喷油器的电流驱动、电压驱动、几种喷油方式的迟滞时间。 | 2学时 | |
项目2.5 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一) | 一、课程引入:以控制系统三种主要元件引入 二、教与学:1、空气流量计包括翼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三种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进气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包括线性输出式和开关量输出式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空气流量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方法;3、为实验实作打下坚实基础 | 重点: 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方法 难点: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学时 | |
项目2.5 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二) | 一、课程引入:以控制系统三种主要元件引入 二、教与学:1、发动机转速与位置传感器包括电磁式、霍尔式、光电式三种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起动与空挡起动开关信号;4车速传感器;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转速与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检测方法;3、为实验实作打下坚实基础 | 重点: 电磁式转速与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难点: 曲轴转速1°信号的产生原理 | 2学时 | |
项目2.5 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三) | 一、课程引入:以嵌入式电脑引入 二、教与学:1、空调信号;2、可变电阻型传感器的阻值变化区间;3、ECU结构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可变电阻器的电阻检测和电压检测;2、能够根据电阻的实测值判断传感器的好坏 | 重点: 可变电阻器的电阻检测和电压检测的方法和好坏判断 难点:ECU的工作原理 | 2学时 | |
模块3汽油机电控点火控制系统 项目3.1 概述 | 一、课程引入: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工作机制 二、教与学:1、点火系的作用;2、对点火系的要求;3、点火系的类型;4、电控点火系的类型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点火系的功能;2、掌握点火系的工作原理;3、掌握点火系主要元件的构造与维修 | 重点: 点火系的作用 难点: 对直接点火系的单独点火方式理解及电路认识 | 2学时 | |
项目3.2电控点火系的功能、组成与工作原理 | 一、课程引入:从上节内容引入 二、教与学:1、电控点火系的功能;2、电控点火系的组成;3、掌握电控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理解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2、掌握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 | 重点: 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爆震的控制方法 难点: 根据点火提前角控制脉谱图对负荷、转速与提前角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电控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图理解 | ||
项目3.3 电控点火系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 一、课程引入:从上节内容引入 二、教与学:1、点火系的检修注意事项;2、点火系主要部件的检修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点火开关的实测;2、掌握爆震传感器的实测;3、点火线圈的实测 | 重点: 掌握爆震传感器的实测、点火线圈的实测 难点: 点火开关测试的起动档测试。 | 2学时 | |
模块4 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项目4.1 概述 | 内容只做了解 | 重点:无 难点:无 | ||
项目4.2 进气增压控制系统 | 一、课程引入:从增压的优势引入 二、教与学:1、谐波进气增压控制系统;2、共振增压可变进气系统;3、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4、废气涡轮增压可变进气系统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和废气涡轮增压可变进气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重点: 废气涡轮增压可变进气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难点: 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 | 2学时 | |
项目4.3怠速控制系统 | 一、课程引入:从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引入 二、教与学:1、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2、怠速转速控制过程;3、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特性。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系统的结构;2、能指出怠速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怠速开关的准确位置 3、理解掌握怠速转速控制过程;4、理解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特性 | 重点: 怠速控制系统的检修 难点:怠速控制系统检修的复杂过程 | 2学时 | |
项目4.4排放控制系统 | 一、课程引入:从当代空气污染引入 二、教与学:1、汽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2、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3、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4、二次空气供给系统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1、掌握EGR的结构及工作机制;2、掌握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机制 | 重点:掌握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及检修 难点: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2学时 | |
项目4.6 故障自诊断系统 | 一、课程引入:从发生故障后的预警及维持基本的运转能力引入 二、教与学:1、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功能 2、掌握故障自诊断系统的测试方法 | 重点:故障自诊断测试内容 难点:汽油自诊断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原理 | 2学时 | |
总复习 | 2学时 | |||
合计 | 28学时 |
2、要求:实施计划一定要“细”、“实”,确实起到规范“教”、“学”、“做”、“考”的作用,要体现高职教育特点,体现“必需、够用”,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的要求。其中的“要求”一栏尽量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够清晰的动词,而要用“认识”、“说出”、“叙述”、“复述”、“记住”、“熟记”、“简述”、“说明”、“概括”、“对比”、“画出”、“辨别”、“运用”、“会用”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要求”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
表2:实践项目及实施计划
实训项目 | 课时 | 实训内容 | 实训目标 | 项目性质 | 主要考核形式 |
实验实作一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2学时 | 内容:了解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系统、增压系统和其它辅助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要求:学生必须一一正确指出各系统在车上或发动机上的正确位置 | 1.掌握熟悉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各组成的主要功能 | ||
实验实作二 电子燃油泵的检测检修 | 2学时 | 内容:电动燃油泵的就车检查、拆卸、检测、控制电路检测 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操作一遍以上,能完成实验报告。 | 1.掌握电动燃油泵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检测 2.熟悉电动燃油泵的就车检查 | ||
实验实作三 燃油系统的压力检测 | 2学时 | 内容:燃油系统的压力释放、压力预置、压力检测 要求:压力释放、压力预置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避免造成伤害 | 1.掌握电控燃油系统压力的常值范围及检测方法。 2.熟悉根据系统压力的检测值对故障的判断。 | ||
实验实作四 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要求:学生需能分辨翼片式、卡门漩涡式流量计的检测方法。 | 1.掌握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电阻检测法 2.掌握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的电阻检测法 3.了解电位计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 ||
实验实作五 空气供给系统的检修 | 2学时 | 内容:空气供给整个系统的检修、熟悉双通道考虑系统的基本结构 要求:绝对禁止用砂纸或刮刀清理积垢和结胶 | 1.学会用压缩空气吹净空滤器滤芯2.掌握节气门体内腔积垢和结胶处理 | ||
实验实作六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在路电压、开路电阻值检测 要求:开关式、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均需掌握 | 1.掌握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开路电阻值检测、在路电压检测。 2.掌握根据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阻检测值判断其是否损坏。 | ||
实验实作七 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检修。 要求:能绘制进气温度传感器温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曲线。 | 1.掌握传感器断路检测。 2.根据断路检测电压值判断传感器本身故障,与ECU之间电路故障还是ECU故障。 | ||
实验实作八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电磁式、霍尔式和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要求:清楚三种方式的检测方法 | 1.掌握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开路和在路检测。 2.掌握曲轴位置信号及1°信号的产生原理。 | ||
实验实作九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熟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对整个电控系统的影响,掌握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单件测试和就车测试检测方法 要求:掌握电阻测试、电压测试方法 | 1.掌握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电阻测试、电压测试。 2.了解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数据分析的方法。 | ||
实验实作十 喷油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喷油器的电阻检查、滴漏检查、喷油量检查、检修与清洗 要求:每个学生均能亲自动手拆卸与清洗喷油器、对喷油器控制电路均能进行判断和检修 | 1.了解在分解喷油器之前,应进行常规泄压以及喷油器的清洗细节。 2.掌握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实例故障的排除。 | ||
实验实作十一 爆震传感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爆震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检测、动态电压测定、静态电阻测定 要求:掌握压电晶体式爆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会使用万用表及示波器(Scope)进行检测 | 1.了解用万用表的动态电压及静态电阻测定。 2.掌握爆震传感器工作方式与ECU的循环控制的关系,爆震传感器失效的原因分析。 | ||
实验实作十二 点火开关检测 | 2学时 | 内容:熟练掌握直接点火系的二极管分配式、点火线圈分配式的高压配电方式、点火开关的电阻、电压测试(P99) 要求:熟练掌握检测的端子名称、序号(桑塔纳型) | 1.掌握点火开关的一、二、三档的电阻、电压测试。 2.了解三档测30脚、15脚、50脚以及其它各脚的电压。 | ||
实验实作十三 点火线圈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点火线圈的供电电压检测、测试点火线圈工作情况、测试线束导通性、线束短路性测试 要求:拔下4个喷油器插头时,点火线圈的四针插头不能搞错位置 | 1.掌握测试点火线圈的供电电压。 2.掌握线束导通性测试时,按电路图找到点火线圈的针脚号与ECU信号测试端口相应的针脚号。 | ||
实验实作十四 怠速控制阀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节气门直动式、旋转滑阀式怠速控制阀的结构及常规检测方法 要求: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电磁线圈、定子绕组的电阻值检测、 | 1.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电磁线圈电阻值检测、怠速控制阀工作情况的检测。 2.掌握怠速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 | ||
实验实作十五 碳罐电磁阀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熟悉碳罐电磁阀的结构、碳罐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要求:掌握碳罐电磁阀拆卸方法、掌握碳罐电磁阀检查方法。 | 1.教会学生能进行碳罐电磁阀的正确检查与维护 2.教会学生能进行碳罐电磁阀正确检查与维护 | ||
实验实作十六 氧传感器(带加热器)的检测 | 2学时 | 内容:氧传感器加热器电阻的检测、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检测 要求:掌握电阻型、电压型氧传感器的拆卸及检测方法 | 1.根据电压、电阻的检测值判断氧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2.根据电压、电阻的检测值判断氧传感器是否有故障的理论依据 | ||
实验实作十七 常见车型故障码调取与清除(一) | 2学时 | 内容: 1.对故障码的调取、清除故障码; 2.掌握用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和消除故障码的方法 要求:会按程序对故障码进行调取、清除 | 1.掌握大众、丰田车系故障码的调取、清除 2.用试验方式调取故障码方法 | ||
实验实作十八 常见车型故障码调取与清除(二) | 2学时 | 内容:1.对故障码的调取、清除故障码;2.掌握丰田车系手工读取和清除故障码的方法; 3.会检测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 要求: 1.掌握静态读码、动态读码的方法; 2.会按程序对故障码进行调取、清除。 | 1.掌握大众、丰田车系故障码的调取、清除 2.用试验方式调取故障码方法 |
2、主要考核形式分为过程考核、实训报告、作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