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 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 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 作为标题, 鲜明直接。“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 以此为标题, 既聚焦了主要事件, 又新颖独特, 激发读者的兴趣, 引人深思。“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 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 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4.内容解读
《寓言四则》两篇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 另两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为线, 通过对话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 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蚊子和狮子》则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 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 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可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却被蜘蛛吃掉, 这厄运的到来值得深思。《穿井得一人》记叙了丁氏挖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却被讹传为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 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 在网络自媒体时代, 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杞人忧天》主要记叙了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 杞人担忧天地崩坠、星辰下坠, 经过晓之者循循善诱, 终得释然, 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用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从“杞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或从“联系生活思考杞人忧天新的现实意义”等方面, 多角度思考寓意。
5.结构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句)交代下凡的起因:想知道受到多大尊重。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白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蜘蛛消灭了蚊子。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穿井得一人》
(第一句)挖井的原因。
(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讹传挖井得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不若无闻也)宋君查明。
《杞人忧天》
(1段)杞人担忧的原因。
(2—6段)晓之者解忧。
(7段)解忧的结果。
6.写作特色
(1)四则寓言都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里的“三问三答”, 把赫耳墨斯处心积虑、有备而问、爱慕虚荣且自命不凡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蚊子和狮子》里蚊子对狮子宣战的话, 以及最后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 表现蚊子前后心理的巨大变化, 使寓意更加丰富深刻。《穿井得一人》抓住文中三句语言, 咀嚼揣摩, 丁氏穿井后自豪喜悦之情, 及国人传讹的神秘浮夸都跃然纸上。《杞人忧天》主要通过记叙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 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和晓之者循循善诱的形象, 揭示了寓意。
(2)曲折的情节和拟人的手法的使用, 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蚊子和狮子》运用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子的语言、神态、心理等, 深刻地揭示了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情节曲折, 都在结尾突然来一个巨大的转折,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引人深思。
7.精彩语段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 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 心想他身为神使, 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 这个算添头, 白送。”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却非常值得咀嚼。“值多少钱”省略主语, 可见宙斯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 而且首先就问宙斯, 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 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强调赫拉, 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 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这个值多少钱”中“这个”故意强调, 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 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 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 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归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
雕像者的回答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 再到“饶头白送”, 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一问一答间寓言的讽刺意味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