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1:25
文档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书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戏曲表演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由湖南省批准、省文化厅直接领导、主要为培养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专业人才而设立,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培养高等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具有50多年历史积累,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也有较大影响。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入围项目,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特制定戏曲表演专业2
推荐度:
导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书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戏曲表演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由湖南省批准、省文化厅直接领导、主要为培养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专业人才而设立,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培养高等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具有50多年历史积累,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也有较大影响。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入围项目,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特制定戏曲表演专业2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

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书

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戏曲表演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由湖南省批准、省文化厅直接领导、主要为培养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专业人才而设立,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培养高等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具有50多年历史积累,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也有较大影响。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入围项目,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特制定戏曲表演专业2008-2010年三年建设规划。

一、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于湖南“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产学紧密结合为途径的办学方针,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适度超前、系统优化、主动服务”三项原则,紧扣省文化厅和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紧扣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建设,大力拓展戏曲艺术服务的领域和能力,着力提高系部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声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总体建设目标

按照学院确定的“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办学思想,我们计划投入578万元,在3年内重点建成融艺术教学实习实训、艺术表演类师资培训、表演类职业资格鉴定、产学一体化的多功能、开放型校内实训基地;争取建成一支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12人,省级名师2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20名的高素质、高技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符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戏曲表演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师资结构合理,设备设施一流,人才特色鲜明”的省级精品专业,申报花鼓声腔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全省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为下一步学院创建国家特色骨干学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建设项目

1、专业建设措施

(1)领导小组与精品专业建设规划

  组建以院长鲁雁飞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精品专业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本专业所在的戏剧系成立以系主任贺小汉为组长、曹志超为副组长的精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精品专业建设的实施。

学院高度重视精品专业建设工作,制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三年专业建设规划》,对精品专业建设作详细安排。

为确保精品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院将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对完成任务出色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按期或按要求完成任务者追究责任。

(2)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对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给予300~600万元的经费支持,保证精品专业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

2、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表

服务面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就业去向省各级戏曲专业(民营)院团、地方专业艺术演出团、文化馆以及文化产业相关单位
就业岗位戏曲演员、影视演员、歌唱演员、舞台艺术指导、文艺主持人等
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戏曲演员、电影电视演员
专业群戏曲表演、音乐剧、木偶皮影表演、话剧、曲艺表演、戏曲音乐编配、戏剧编导
从该专业定位出发,本系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三基一创”:培养熟悉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熟悉表演综合体现的基本规律,具有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创造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每年召开1-2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使教学计划随专业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文化单位对戏曲表演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适时修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2)每年与省文化厅领导、省内各大戏曲剧院的负责人、高等院校的专家及部分全国知名的湘籍表演艺术家举行一次信息交流会。负责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设置论证,适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每年暑假派1/3的专业教师到剧团、企业,在实践锻炼的同时,了解行业发展、岗位变化、人才需求等情况,撰写专题调研报告。

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基本情况表

姓  名

性别年龄职  称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务
鲁雁飞44教  授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会  长

周文清40二级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副会长
杨向东40二级演奏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副会长
范正明66一级编剧湖南省文联原执行委  员

乔德文63一级编剧湖南省文化厅副委  员

俞康生62一级编剧湖南省艺研所所长委  员

张  杰

60一级导演湖南省艺研所委  员

王湘强63一级作曲湖南省湘剧院委  员

欧阳觉文63一级作曲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委  员

王永光62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委  员

贺小汉62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委  员

刘赵黔62一级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委  员

梁春雷62一级演员湖南省京剧院委  员

3、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思路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制定改革方案和培养方案,加强基础性,增强针对性,提高适应性,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定颁发指导性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与文化的结合、技能与素质的结合、做人与人艺的结合,形成中专、高职大专两个层次的培养模式。

(2)建设内容

①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建立“剧团全过程参与职教、职教全方位服务剧团”的理念。

首先,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设备装备系部,用最科学的理论和技能武装老师,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其次,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产教结合、院团互动贯穿于戏剧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湖南省京剧团、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剧院进行零距离沟通、深层次合作,使我系学生“订单式”培养的比例稳定在40%以上。实行教师互派制度。一方面聘请剧团、艺术团的优秀演员来学院教学,另一方面把青年教师及学生放在剧团参加实践,在保证基础理论、文化知识课程学习的同时,允许学生参加剧团的创作剧目排演、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及舞台经验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以此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零适应期”素质。

②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建设,打造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在省文化厅及学院大力支持下,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的建设。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特殊津贴获得者贺小汉主任为核心,邀请省内外著名导演、学者编剧、表演艺术家担任顾问,大力吸收我系优秀专业教师及学生为骨干,持续投入资金,明确深化发展目标,即工作室主要从事我系戏曲、音乐剧的编创、排练、演出、宣传,兼顾综合文艺表演策划及营销。

2008—2010年戏曲创演工作室艺术顾问一览表

序号姓 名

性别指导方向职 称

所在单位
1张也歌唱表演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
2李雄辉编导设计一级导演戏剧学院
3乔德文戏剧理论一级编剧湖南省文化厅
4左大玢戏曲剧目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
5唐伯华戏曲剧目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
6徐卜泰编导设计一级导演湖南省话剧团
7王湘强音乐编创一级演奏员湖南省湘剧院
8易介南剧本编创教  授

湖南艺术职院
9夏儒今编导设计一级导演潇湘电影制片厂
10俞康生戏剧理论一级编剧省艺术研究所
11熊泉生音乐设计二级作曲省木偶皮影剧院
2009年工作室已配合学院完成大型原创现代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的策划演出,同时与湖南广电集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湖南传媒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将我系精品剧目及优秀师生推向市场,打造湖南地方戏曲品牌栏目。并于2009底成立 “学院戏曲表演艺术团”,充分挖掘戏曲创演工作室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应用到人才培养实践。逐步形成“工作室(专业)+艺术团+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在艺术创新上,师生一体、直面市场积极开展艺术技能研究、新剧目开发;在艺术生产、学工结合的组织上,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既可与部门合作创作生产剧目,又可与企业和媒体合作,运作文艺晚会等项目,还涉猎电影电视等领域,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文化市场的需求、适应岗位能力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我省艺术院校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完善以导演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认真总结导演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经验,积极完善 “导读、导学、导人”三位一体的“导师制”介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强化“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征。确立以精品剧目排演为中心,突出优秀学生培养、名师名家教学为重点,专业技能精炼、综合素质提升、舞台竞技磨练三个板块为平台的培养模式。相较于艺术类中职教育,此模式更多发掘学生主观能动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创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变学生以往那种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现成知识的消极学习状态,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艺术人才的新需求,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院团后真正介入实践演出(挑大梁)的时间。

④积极探索以任务驱动、剧(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围绕学院“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每个剧目(节目)的演出为导向,以每个阶段的任务为驱动,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就开始以剧目排演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形成“教学实训——舞台演出——教学实训”的人才培养特色,打造“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从四个层面入手:a、以各教研组为单位,以一周、一月为周期,组织学生舞台表演,体现教学成果;b、由系部主导,以一学期、一学年为周期,组织学生完成学年剧目汇报演出;c、以系部为单位,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每年举办毕业生汇报巡回演出,体现学生实训、实习成果;d、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戏曲创演工作室牵头,争取每年打造一台大型原创剧目,师生共同策划、同台演出,参加省内外艺术节及大型文艺演出。当然四个层面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特别注重教学考核的开放性,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观看演出,即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为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从闭门造车到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在扩大学院影响,塑造专业品牌的同时,最大限度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最好的锻炼,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⑤实施戏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方案

为强化我系作为全国湘剧、花鼓戏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职责,实现湖南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系在以后三年中会逐步完善对戏曲表演专业尖子学生进行遴选并实施重点培养方案。方案包括:(A)开设小课。主要从两方面提高尖子生的水平,一是有选择地对唱腔、剧目、形体进行加工;二是对症下药,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B)开展定期研究。定期组织专题研究,总结培养经验,集体会诊,制定解决办法。(C)邀请名家教学。请名家进来讲授、排练或送学生出去向名家请教。(D)参加交流比赛。积极参加艺术院校学生的交流竞赛,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实战能力。

⑥在学院领导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根据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际,依据学院相关规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职业岗位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确定与学历证书相呼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建立相应规章推行“双证书”制度。目前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高职毕业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全国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以及普通话考级合格证书方可毕业。

在学生学完相关专业课程以后,鼓励学生参加电影电视演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利用学院艺术培训部成立了艺术考级中心,承办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歌舞剧院的声乐、器乐水平考级,承办国家级、省级舞蹈书法水平考级这一资源优势,主动参与筹备戏曲演员职业技能鉴定,为本系学生参加此类职业资格鉴定搭建平台,并增强本系各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三年建设,使戏曲表演专业毕业生持有“双证书”的比例达100%。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建设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剧目表演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内容融入其中,使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85%以上;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演合一”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课程体系改革

今后三年我系将继续按“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建设思路,按照人才市场需要,积极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剧目的综合体现为中心,课程规划设计体现三大课程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剧目导向模块。在此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又细分为:形体表演模块、唱念表演模块、角色创造模块、各剧目实训表演模块(具体见每年教学计划)及顶岗就业综合实习模块,基本素质教育渗透到上述模块之中。基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理论(包括史论)课、选修课。

戏曲表演专业教学以剧目为中心,围绕着剧目,唱腔课、形体课由原本单一教学变成有序的配套教学,人物角色分配、角色形象塑造由这些教学环节一起共同完成。教师按照剧目排演进程设计课程安排、设置教材内容、推进教学实施,使每门课程及其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都能够有机地融入整个教学进程,体现了技能上求精、理论上求实、实践上求新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A、课程设置改革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着重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形体创造、唱腔运用与处理、剧目表演等方面力求体现文学性、热点性以及与剧种特色相结合的内容,以有利于推出专业品牌。

戏曲表演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扎实的、细分为各项(“四功五法”)的表演基本功训练;强调对具有本剧种表演特色、本行当代表性的优秀剧目的继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会本行当5—10个有表演特色的折子戏);强调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会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安排若干次舞台实习(小品、片断、折子戏、大戏),毕业时则安排对人物和表演具有创造性的毕业公演(创作剧目),纳入教学规划。

在今后的几年中,我系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步扩大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三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70%,二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80%。实训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专业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每个专业均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B、教学方式改革

首先抓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从单纯传授表演技能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转变;从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转变。采取弹性教学方式,实行四个结合: 常规教学与阶段性强化训练相结合,“定人、定戏”培养与普遍教学相结合,专业技能精练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课程考试成绩与剧团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

其次融“教、学、演”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既突出职业教育的导向,又针对艺术必须具有鲜明个性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突出分行当的小组化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施行“面对面、一对一”个别启发引导和“一戏一聘”等导演制方式,在剧目教学中试行有组织的“师生互选”方式。同时,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赛、演、评”等方式,也就是分课程类别组织教学比赛、抓好舞台演出实习,通过采用提问启发、小组讨论、角色模拟陈述、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综合体现与鉴赏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角色设计想象力和创作精神、表达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质量意识及竞争意识。

最后,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化到培养辨别与判断能力的学习。三年内建立专业教学课件库、戏曲名家影像资料库、学生实训实习案例库、优秀教师精品课程库等,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②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围绕工学结合,实现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设置戏曲剧目、唱念表演、形体设计、角色创造等4门专业主干模块,所有课程均按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

加强戏曲(花鼓戏)唱腔课程建设,力争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于2010年使其成为国家级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戏曲形体、戏曲剧目、花鼓戏大筒教学等课程,使其成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配合核心课程建设,组织骨干教师与行业人员共同编写配套教材,并做好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工作。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建设目标建设进度
戏曲唱腔熟悉花鼓戏、湘剧唱腔特点,了解流派的起源及发展趋势,在加强唱腔处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唱腔技巧塑造人物。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2010年国家级立项

形体设计统筹腿毯、把子、身段等形体训练的所有内容,围绕人物内心活动的形体表达,强化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院级精品课程2009年院级

2009—2011年完善教材

戏曲剧目传授本剧种、行当的代表性精品剧目,使学生掌握本剧种表演特点、表演风格,学会运用戏曲表演程式表现各种人物个性,促进学生创造性表演能力的形成,提高他们的戏曲表演水平。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院级

力争2010 年

省级立项

花鼓戏大筒教学熟悉花鼓戏,了解流派的起源及发展趋势。在发展唱腔伴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演奏、独奏能力。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院级

2009—2011年完善教材

③进行课程考核制度改革

完善现有专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专业课程考试逐渐过渡到以考核实践技能为主,达到采用能力测试方法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很难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水平,因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技能水平考核方法。它是指按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学生应当具备那些表演技能,那些是基本技能,那些是专项技能,并且要考核学生的舞台技能掌握的熟练水平,以及这些技能在舞台上的运用。

对学生的考核应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舞台表演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考试考核要逐步向考察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发展。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基本舞台表演技能的掌握以外,更要注重创、编、导能力的考察,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最后一年的专业顶岗实践和毕业公演的质量关要把握好,这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年内,本专业全部实践课程建立技能测试题库,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不断积累,完善题库内容、层次和难度以及考核指标体系。

5、专业教师队伍

(1)建设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素质和教学、研究、实践能力。加强省级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力度,在三年内成功申报戏曲表演专业省级学科带头人,再培养2~3名中青年院级专业带头人。其次,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向著名艺术学院、科研院所聘请特聘教授4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2名和省级教学团队1个。争取2011年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达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3%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5%;专兼教师的比例达到1.5:1。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基础,通过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专业带头人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加强培养现有的专业带头人贺小汉老师,通过提供访问、攻读学位、培训进修、主持课题研究、参加学术研讨等机会,增强其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省内外各大剧团中选调戏曲名家,计划三年内引进高职称行业专家4人。力争在2009年内成功申报戏曲表演专业省级学科带头人。

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以内培为主”的方式,再引进培养2~3名中青年院级专业带头人。其中音乐剧专业有1符合条件的院级专业带头人,戏曲表演专业作为省级精品专业有3名院级专业带头人(其中至少有2名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及一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表(欧阳驹里、曹义明)

序号内容分年度资金投入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小计
1在剧团挂职培训3个月

0.60.60.61.8
2在中戏或上戏进修1113
3各主持院级课题1项

11.5

24.5
4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省级期刊3篇

0.80.80.92.5
5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

1.27113.27
6开展示范课、观摩课3次

0.40.70.41.5
7完成专业讲座2次

0.480.560.381.42
8参加模块课程体系开发

1.20.980.52.68
合      计

6.757.146.7820.67
②骨干教师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通过“内培外引”进行骨干教师建设。拟将徐耀芳、危文波、陈月辉等5位教师作为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攻读学位、专业培训、教学观摩、加入相关专业学会等机会;拟引进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本专业硕士生(或优秀本科生)以及优秀演员3名,并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教科研项目立项和推荐参加各类学术交流、考察、培训、研修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机会,着力改善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骨干教师具体培养计划如表

骨干教师具体培养计划表

序号培养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年度资金投入

(万元)

合计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1陈月辉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正高职称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项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助

20.50.51
2危文波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正高职称;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项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助

20.50.51
3严乐婵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正高职称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项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助

20.50.51
4徐耀芳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中级职称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项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助

20.50.51
5杨展洪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正高职称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

20.50.51
6引进四名1、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

2、取得相关行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

3、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科研项目1项

4、公开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篇

1、高校进修、行业不脱产培训

2、参加国内专业研讨或交流活动1—2次

3、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资助

5122
合  计

15
③“双师”队伍建设

实行教师承担或参与校外企业单位的项目合作、教师专业技能展演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以各种形式进剧团挂职锻炼,计划每年为期一个月左右。

争取2011年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达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3%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5%;专兼教师的比例达到1.5:1。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2名和省级教学团队1个。

④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用湖南省内外戏曲表演领域的专家、演艺机构的业务骨干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向著名艺术学院、科研院所聘请特聘教授4人,建立一支力量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0人。为保证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拟定兼职教师考核依据,逐步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

6、专业教学资源

(1) 建设目标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建成一个在戏曲表演专业领域能起示范和辐射作用,能与周边艺术文化院校资源共享的湖南省重点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100%,完好率90%以上。同时,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建立一个多层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主干课程拥有与现场专家共同开发的融技术先进性、教学互动性、实践标准性、内容科学性为一体的戏曲表演专业系列特色教材和实践实训指导书。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校内实训场所建设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新建1个戏曲声、器乐综合排练场,改建和扩建10个剧目表演实训室。2010年,将我系所有专业教室改造成教学一体、演录同步的戏曲表演综合实训室;新建戏曲教具库,构建完整的、规范的、现代的专业实训教学条件。达到实训室实训开出率为100%,价值达标率80%以上,完好率90%以上。

戏曲声、器乐综合排练场、录音室设备明细表(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功用设备名称数量单价金额
戏曲声、器乐综合排练场、录音室1、器乐合奏训练

2、声器乐合成、剧目合成训练表演

3、参赛作品录音、midi制作等

4、小型音乐会展示

录音设备1套

2020
音响设备1套

1010
多媒作、播放设备1套

3030
灯光设备1套

2020
隔音设施、装修1套

2020
合  计

100
戏曲形体实训室改建设备明细表(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功用设备名称数量单价金额
戏曲综合实训室改建与戏曲器乐录音室结合,打造教学一体、演录同步的戏曲表演综合实训室

增设梯状可升降把杆10间

110
照明设施0.55
保护升拉带0.55
小型蹦床330
合  计

50
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保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合理结构,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拟于三年内在长株潭的周边城市(邵阳、岳阳、宁乡等)再新增四个校外实训基地,密切与梯玛神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长沙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合作,使本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稳定在20个左右。

注重实践基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论证、管理、评估制度,制定基地管理制度,编写实践指导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

确定7家合作紧密型实训基地,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初步确定的重点合作对象为湖南省文化厅直属7个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从这些演艺机构聘请艺术家或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技能课兼职教师,至少派遣2名专业教师到这些基地实践学习,组织本专业学生到这些基地专业实践,在各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中至少有1名来自这些演艺机构的艺术家或行业专家参加。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列表

序号合作单位建设时间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学生人数投资

(万)

1邵阳市花鼓剧院2009年

顶岗实习、技能训练20人

1
2岳阳市花鼓剧团2009年

顶岗实习、技能训练15人

1
3益阳地区艺术团2011年

顶岗实习、演出15人

1
4宁乡县文化馆艺术团2010年

顶岗实习、演出30人

1
5湘潭艺术剧团2010年

顶岗实习、演出20人

2
6神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0年

顶岗实习、演出10人

2
7长沙电视台公共频道2011年

顶岗实习、演出10人

2
小       计

10
③加强戏曲特色教材和优质课件的开发。戏曲表演专业选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和近三年出版发行的高职高专教材的比例达75%。根据教学需要,突出专业特色,组织教师主编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花鼓戏唱腔教材》、《长沙湘剧唱腔教材》、《花鼓戏大筒教材》、《湘剧、花鼓戏打击乐常用教材》以及《湘剧、花鼓身段教材》、《音乐赏析》校本教材等多种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戏曲表演专业主编并即将出版的教材

编写人主编或参编教材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
邓蒲生、欧阳驹里等4人

主编湖南花鼓戏唱腔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李自然、贺小汉、彭志强

主编长沙湘剧唱腔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杨天福主编花鼓戏大筒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曹义明、杨展洪

主编湘剧、花鼓戏打击乐常用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戏曲表演专业立项建设教材

主编姓名教材名称拟出版时间立项效果
徐耀芳、彭志强、李亦敏湘剧、花鼓身段教材2010年

优秀
梁春雷、陈端生、徐恩德、陈月辉、凌静湘剧、花鼓腿毯教材2010年

优秀
王湘强音乐赏析2011年

优秀
7、专业研究

(1)建设目标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研究;开展专业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与咨询,建立应用技术咨询、推广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学术论文各4篇。

(2)建设内容与措施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师生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每年至少完成1项创作剧目。2009年首先进行《五十二家别墅》的剧目创排,并逐步完善专业剧目库的建设。

2009年-2011年拟完成科研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级别负责人经费(万元)建设进度备注
1著名花鼓戏演员肖重奎戏曲表演研究院级课题欧阳驹里22010年

2湘剧表演艺术家廖建华舞台表演研究院级课题贺小汉22009年

3花鼓创作剧目《五十二家别墅》

院级课题杨向东42009年

4花鼓戏《喜脉案》音乐研究院级课题杨向东22009年

5湖南地方戏曲折子戏流变考院级贺小汉22010年

6湘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彭俐侬戏曲艺术研究

国家级贺小汉102009年

-2011年

省级3
7音乐剧表演实证研究——以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创演为例

国家级杨向东102008年

-2010年

省级32009年

-2011年

小计30
围绕工学结合,进行横向、纵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三年内拟完成院级课题研究5项,具有应用技术课题2-3项,省级、国家级教研教改和科研课题1-2项,其中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每年推出1—2台大戏,确保在省文化艺术节获金奖,并冲刺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奖。

8、专业管理

  (1)建设目标

 在系部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做好目标确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定、教学信息收集、教学评估机制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整体等工作。特别强调听课制度的落实情况与信息反馈,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意见与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

为保证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施,修订强化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措施,包括《教学管理工作细则》、《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研组组长岗位责任制度》等。

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学期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及有建设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总结。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实时监控,确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定期开展教学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听看课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结合每年评优和职称评定工作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实行系领导班子值班制。

③建全“专业导师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实时过程控制

拟三年内,健全有本系特色的 “导读、导学、导人”三位一体的“专业导师制”。在新生入学时,系部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权责明确。专业导师负责该班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既管校内,又管校外;既管当前学习,又管今后发展方向,既管学艺,又管做人。将教学管理不仅贯穿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各主要教学环节,而且建立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把教学管理延伸到毕业生离校后。树立“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抓住主要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和进行阶段把关,使人才培养“归行”、“对路”。其基本框架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形成了一个具有连续性特征的闭环系统。

  “专业导师制”实时过程控制体系图

④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征询用人单位、毕业生的意见。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表》等所反馈的信息分别进行统计,撰写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⑤健全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

为保证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到位,定期召集学生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对所提意见与建议汇总、分析并进行相应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听取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内容;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9、人才培养质量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本着“围绕舞台、造就人才” 的办学理念,深化“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戏曲表演专业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狠抓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三年的建设,使学生文明、守纪、严谨、勤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具备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养;毕业生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深化“三位一体一平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即以课堂实践、技能测试、舞台体现“三位”为手段,以综合体现为主体,以湖南省艺术院校毕业生巡回展演及每年一次的院级汇报演出为平台,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教、学、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剖析相结合;仿真模拟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达70%以上。既强调专业教学的实训性、创造性、综合性,又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

②进一步完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院团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培养机制,加大学生实践力度,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就业。2009年将深化与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剧院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档次。

③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戏剧系团总支、学生会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形象设计大赛、花鼓戏曲表演大赛、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和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素质和团队意识的提高。戏剧系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人员,根据艺术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学生适应环境、自我管理的能力普遍增强,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④组织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用人满意度调查,及时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包含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业务知识与技能、吃苦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等)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

三、项目建设年度计划

为保证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特制定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具体见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建设进度及目标监控以及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汇总。

建设进度及目标监控

项目名称子项目预期目标2008年(监控要点)

2009年(监控要点)

2010年(监控要点)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每年开展人才培养、行业需求与就业岗位的调研与分析,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出完整的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2)职业岗位调研与分析报告;(3)修订出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2)职业岗位调研与分析报告;(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2)职业岗位调研与分析报告;(3)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

(1)剧团全过程参与职教、职教全方位服务剧团;(2)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与湖南省京剧团、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剧院进行零距离沟通、深层次合作,使我系学生“订单式”培养的比例稳定在40%以上。实行教师互派制度。

(1)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2)加强“订单式”合作,与相关剧团、企业签订协议:(3)“请进来,走出去”,实施互派教师制度。

(1)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2)加强“订单式”合作,与相关剧团、企业签订协议:(3)“请进来,走出去”,实施互派教师制度。

(1)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2)加强“订单式”合作,与相关剧团、企业签订协议:(3)“请进来,走出去”,实施互派教师制度。

完善以剧目为中心的导演制人才培养模式(1)课题研究与实际探索相结合;(2)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的建设,完善功能,将专业教师充实到工作室队伍,充分挖掘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应用到人才培养实践,与此同时拓展范围,与更多行业领域专家紧密联系,强化专家队伍的总体数量与水平。

与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总结创新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报告。

与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总结创新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报告。

与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总结创新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报告。

实施戏曲精英人才重点培养方案制定戏曲精英人才遴选和重点培养方案,并付之实践,强化我院作为全省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职责,实现湖南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召开研讨会,制定戏曲精英人才遴选和重点培养方案;(2)在一届学生中实施。

(1)召开研讨会,制定戏曲精英人才遴选和重点培养方案;(2)在一届学生中实施。

(1)召开研讨会,制定戏曲精英人才遴选和重点培养方案;(2)在一届学生中实施。

“双证书”建设(1)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和组织工作,使学生“双证”毕业率达100%;(2)与湖南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建成戏曲演员职业资格考试体系。

(1)制定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的相应制度;(2)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电影电视演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3)初步启动戏曲演员职业资格考试体系的建设,有合作协议、建设方案,并完成向上级的申报工作。

(1)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电影电视演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2)戏曲演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库初步建成。

(1)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电影电视演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2)戏曲演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库进一步完善;(3)正式启动戏曲演员职业资格考试,组织一次考试,参考人数为100人以上。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文件建设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会议记录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方案。(1)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2)实施新的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部分合理性调整。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设4门专业主干课程,开展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建设,其中1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1)做好唱腔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的准备工作,明确完成人和具体方案;(2)戏曲形体设计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1)唱腔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戏曲形体设计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3)花鼓大筒教学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1)花鼓大筒教学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2)音乐剧基训作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艺术创作与研究引导师生积极开展艺术创作,至少完成1项创作剧目;三年内至少完成2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和5项院级教科研项目。

(1)指定创作剧目创作计划;(2)力争1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完成1项院级教科研项目。

(1)实施创作剧目编排;(2)完成2项院级教科研项目。

(1)完善创作剧目;

(2)力争1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完成2项院级教科研项目。

专业技能试题库建设建立并完善全部课程技能测试题库,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启动专业技能试题库建设,各门课程均编制测试题10套。

完善专业技能试题库,对各门课程编制的10套测试题进行论证与修改。

正式启用专业技能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室的完善与新建,使实训条件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要。(1)完成剧目综合实训室扩建:(2)音乐剧表演实训室初建

(1)新建戏曲教具库(2)完成音乐剧表演实训室建设

(1)所有专业教室改造成戏曲表演综合实训室:(2)建成戏曲声、器乐综合排练场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适当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做好校外基地的评估与管理,加强基地内涵建设,与紧密型基地合作成效显著。(1)新签实训基地2家,有合作协议和合作方案;(2)完成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印制实践指导书;(3)完成对实训基地的论证、评估、规范;(4)确定3家紧密型合作基地,与每家基地至少有2项合作项目: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合作课程建设等。

(1)新签实训基地2家,有合作协议和合作方案;(2)完成对实训基地的论证、评估、规范;(3)加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与3家紧密型合作基地分别至少有2项合作项目,与至少3家一般型基地分别有1项合作项目。

(1)新签实训基地2家,有合作协议和合作方案;(2)完成对实训基地的论证、评估、规范;(3)各实训基地均能正常服务于人才培养,与3家紧密型合作基地分别至少有2项合作项目,与至少3家一般型基地分别有1项合作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领衔作用,在省内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1)制定系部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2)专业带头人有国内外学术研讨至少1次;(3)专业带头人到剧团挂职锻炼1人;(4)专业带头人有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5)专业带头人完成应承担的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并有资金资助。

(1)专业带头人有学术研讨至少1次;(2)专业带头人有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3)专业带头人承担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并有资金资助。

(1)专业带头人有学术研讨至少活动1次;(2)专业带头人到剧团挂职锻炼1人;(3)专业带头人有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4)专业带头人承担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并有资金资助。

骨干教师建设通过“内培外引”进行骨干教师建设,使骨干教师能够承担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协助专业带头人搞好专业建设。(1)制定系部专业骨干教师建设计划;(2)骨干教师有高校进修、专业培训、专业研讨或交流等活动(每人至少1项);(3)骨干教师有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开期刊上;(4)骨干教师完成应承担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科研任务,并有资金资助。

(1)骨干教师有高校进修、专业培训、专业研讨或交流等活动(每人至少1项);(2)骨干教师有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开期刊上;(3)骨干教师完成应承担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科研任务,并有资金资助;(4)引进一名本专业硕士生,并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1)骨干教师有高校进修、专业培训、专业研讨或交流等活动(每人至少1项);(2)骨干教师有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开期刊上;(3)骨干教师完成应承担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科研任务,并有资金资助;(4)骨干教师能协助专业带头人搞好专业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5:1,在专业教学、专业实践、专题讲座、课题合作中发挥相当作用。

(1)制定系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启动;(3)聘请10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

(1)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2)聘请10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

(1)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2)聘请10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3)兼职教师队伍稳定,能从事专业教学、专业实践、专题讲座、课题合作等。

专业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制定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措施,确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制度的实施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拟定《教学管理工作细则》、《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研室主任岗位责任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正式实施。
健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并通过广泛调研和指标开发逐步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成立;(2)完成前期调研与指标研发,监控体系初步构建。

完成监控体系的专家论证。监控体系正式实施。
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通过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对所获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1)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2)制定各种毕业生调查报表。

(1)进行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2)召开一次毕业生座谈会。

(1)进行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2)召开一次毕业生座谈会。

建全“专业导师制”“导读、导学、导人”三位一体,树立“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抓住主要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和进行阶段把关,使人才培养“归行”、“对路”。(1)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权责明确:(2)建立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

(1)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权责明确:(2)建立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

(1)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权责明确:(2)建立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

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反馈与收集加强同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意见信息,做好汇总与反馈工作。(1)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2)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

(1)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2)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

(1)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2)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

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基本素质学生思想品质、学习风气好,身心健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体活动。(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2)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体活动。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体活动。
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学生初步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一定的创业意识;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80%以上;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

(1)完善日常教学管理体系,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2)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有初步了解,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一定的创业意识。(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80%以上。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毕业生全获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通过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技能,使毕业生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

就业率与就业竞争力(1)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90%以上。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养。达到下列目标:

(1)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0%以上;

(2)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使毕业生就业岗位有明显优势,上岗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养。达到下列目标: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90%以上;

(2)毕业生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的知名度。

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汇总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子项目资金年度预算小计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人才市场调研1次/年

0.50.50.51.5
信息交流会1次/年

1113
收集毕业生问卷调查1次/年

0.50.50.51.5
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年

1113
人才培养目标论证1次/年

1113
合  计

444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

10151540
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建设10151540
完善以剧目为中心的导演制人才培养模式33410
积极探索以任务驱动、剧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10101030
实施戏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方案33410
推行“双证书”制度2226
合  计

384850136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文件1113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0101030
艺术创作与研究18152558
技能测试题库建设0.50.50.51.5
合  计

29.526.536.592.5
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戏曲声器乐综合排练场建设203050100
戏曲综合表演实训室建设20201050
戏曲教具库建设10202050
签订新的实训基地1113
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1113
合  计

527282206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6.757.146.7820.67
专业带头人引进10101030
骨干教师培养3.54.5715
骨干教师引进33410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设0.50.512
兼职教师队伍聘任、稳定1113
合  计

24.2524.26.7875.67
专业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2226
健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522.56
健全专业导师制551020
加强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1113
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反馈与收集1113
合  计

10.51116.538
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基本素质1113
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2226
就业率与就业竞争力1113
合  计

44412
总   计

162.25190.14219.78577.17
四、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了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主管教学副院长任常务副主任、教务、系(部)主任和院教学督导员为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指导学院精品专业的规划、评审和验收工作,并对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精品专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落实精品专业的规划、协调、检查和评审验收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兼任。

学院精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 

姓  名

职  务

职  称

单位职务
鲁雁飞主  任

教  授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周文清副主任二级演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杨向东副主任二级演奏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俞康生委  员

一级编剧原省艺术研所所长
范正明委  员

一级编剧原省文联副
乔德文委  员

一级编剧原文化厅副
刘振球委  员

一级作曲省歌舞剧院艺术顾问
杨  霞

委  员

一级演员省歌舞剧院副院长
唐国文委  员

一级美术师省歌舞剧院专家、美术系主任
夏儒今委  员

一级导演潇湘电影制片厂导演、影视系主任
2004年戏曲表演专业被立项确认为学院第一批重点专业,并出台了重点专业建设规划。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为组长,教学副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专业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戏曲表演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专业建设,特别是将精品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切实抓好,切实负起系(部)精品专业建设的领导责任。专业建设小组成员一是做好本系(部)专业建设和精品专业建设规划;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系(部)教学经费投入、人事分配与奖励等方面对精品专业倾斜;三是抓好精品专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建设与管理制度;四是积极推进精品专业的研究,在专业建设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工作小组在学院精品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并紧密依靠专业指导委员进行精品专业建设工作。精品专业建设的成效是考核系(部)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

戏曲表演专业精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姓 名

职 称

单位职务备  注

贺小汉一级演员湖南艺术职院戏剧系主任组  长

曹志超高级政工师湖南艺术职院戏剧系副组长
邓蒲生一级演员原湖南艺术职院戏剧系剧目教研组长成  员

刘赵黔一级演员省花鼓剧院演员成  员

左大玢一级演员省湘剧院演员成  员

张杰一级导演省艺研所研究员成  员

李左一级演员省花鼓剧院演员成  员

闵玲娣一级演员省京剧团演员成  员

唐伯华一级演员省湘剧院演员成  员

王永光一级演员省湘剧院演员成  员

谭奇书一级演员省皮影木偶艺术剧院演员成  员

彭志强一级演员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教师成  员

2、制订相关配套

积极开辟教学、实习场地,到2010年学院新校区建设完成,学院现有校区将成为戏曲表演专业学生教学场地,除了湖南湘剧院、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湖南省京剧团等艺术表演团体是固定的实习场地外,学院还将在各县开辟新的实习场地,使教学、实训场地得到改善。

院级、省级精品专业负责人及其成员,通过激励,包括薪酬激励、职称聘任、成果奖励、科研经费管理等,促进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参与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3、经费保障

根据学院建设和办学的总体目标,按照戏曲表演专业建设规划,分年度,分项目预算经费。学院在创建省级精品专业周期内,计划总投资578万元。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实施项目建设评估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工作。

文档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规划书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戏曲表演专业是我院品牌专业,由湖南省批准、省文化厅直接领导、主要为培养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专业人才而设立,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培养高等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具有50多年历史积累,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也有较大影响。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入围项目,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特制定戏曲表演专业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