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选项 |
A、发动兵变 B、外戚篡权 C、夺取皇位的斗争 D、农民
2、小华是满族人,他知道他的祖先勤劳勇敢,擅长狩猎,在唐朝时被称为黑水靺鞨,在宋代是被称为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回纥
3、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C、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 D、统一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穿衣的首选衣料是纯棉布料。我国古代棉织业兴起于
A、辽东半岛 B、 C、海南岛 D、山东半岛
5、2011年7月31日,中外驰名的瓷都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展在南昌开幕。景德镇兴起的时间是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6、“小脚一双,泪水一缸”描写了缠足的陋习对妇女的摧残。这一陋习开始于
A、西周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7、假如你是北宋初年生活在东京的一位普通百姓,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带朋友到瓦子里听书和购物 B、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
C、到城里品尝冷饮 D、平时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8、2011年8月,首次将元世祖忽必烈搬上银幕的史诗巨作《建元风云》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以下那一项不是忽必烈的功绩但是会出现在该史诗中
A、建立蒙古国 B、建立元朝 C、治理黄河 D、推广棉花的种植
9、中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分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这种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元朝 B、唐朝 C、秦朝 D、清朝
10、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材料二 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 %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 %弱。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请你说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
2、图说历史。
(1)元世祖在位时,开凿了哪两段运河?(2分)
(2)这两段运河的开凿,起了什么作用?(4分)
(3)元世祖还开辟了海运,你能找到海运的起点
终点吗?(2分)
3、连线题:将诗句和对应的节日用线连起来。(3分)
元宵节
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秋节
中秋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节
4、简述宋朝人们的服饰特点。(9分)
5、你对辽和北宋之间的澶渊之盟怎样评价?(10分)
七年级历史4月1日周
一、选择题
1----5 ACCCB 6----10 DBAAD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1、材料分析(1)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意思对即可)。(2)从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的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南方的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为提高粮食产量,还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2、图说历史
(1)两段运河是会通河和通惠河。
(2)与原来的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3)起点是刘家港,终点是直沽。
3、连线题A----c B----a C----b
4、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衣服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从穿戴的服饰上,可以分辨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服华丽。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意思对即可)
5、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从整个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地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