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3:48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在春节期间经常见到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B.绚烂的礼花发光的手提灯C.D.金光闪闪的发卡夜晚的花灯2.额温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测体温的过程中()A.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B.额温传递体温信息C.红外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在春节期间经常见到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B.绚烂的礼花发光的手提灯C.D.金光闪闪的发卡夜晚的花灯2.额温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测体温的过程中()A.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B.额温传递体温信息C.红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在春节期间经常见到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B.

绚烂的礼花        发光的手提灯

C.D.

金光闪闪的发卡   夜晚的花灯

2.额温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测体温的过程中(    )

A.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B.额温传递体温信息

C.红外线传递病毒信息D.额温传递病毒信息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D.

镜中的陶罐            林中树的影子

4.如图所示,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墨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正立的实像         B.成倒立的实像

C.物体离孔越近,像越小 D.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如图,为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以下关于“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形成虚像B.光的反射形成实像

C.光的折射形成虚像D.光的折射形成实像

6.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1)(3) B.(2)(4) C.(1)(4) D.(2)(3)

7.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检测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2m       C.1.5m       D.3m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容器的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一直向左移动          B.一直向右移动

C.先向左移动再回到P点  D.先向右移动再回到P点

9.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0.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总是叉向鱼的下方,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一细束绿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绿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若它距湖面0.5米,那它与“倒影”相距________m;若它飞离湖面,则它的倒影大小________(变小/变大/不变)。

13.小晨同学在湖边观鱼(如图所示),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________点处(选填“A”或“B”)。在用激光捕鱼时,口应对准________点处射击(选填“A”或“B”)。

14.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从而使光在不断地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侧移动。

15.有一段科幻描述:“光要通过半厘米厚的慢透光玻璃需要10年,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光还没穿透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环境中,带着这些美丽景致的光会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内它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慢透光玻璃嵌在窗户上,可以推测,在下一个10年中,观察到这个窗户上又出现了________。”这段科幻的依据是光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有关。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题6分,17题7分,共13分)

16.每年冬至正午十二点,阳光照射到地面后,会被反射到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上,如图甲所示。阳光由西向东,将“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点亮,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吸引不少游客围观。如图乙中的SO为冬至正午十二点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一条光线,请作出该光线被地面反射后照射到“正大光明”匾上的反射光线。

17.如图所示,光沿与水平面成30°角方向射向一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后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到水面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先让纸板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光束EO,并找到反射光束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为了排除所得规律的偶然性,要改变________的角度,多测几组入射角与反射角,并进行比较。

(2)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

(3)如果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旋转,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4)如图乙所示,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19.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跳棋是为了比较________。

(4)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________。

(6)另一位同学用蜡烛做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他将面前的蜡烛E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该实验的“物”是________。(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E蜡烛

B.E蜡烛的烛焰

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不点燃的F蜡烛

一、选择题

1.D

发光的手提灯、绚烂的礼花、夜晚的花灯本身都能发光,属于光源;金光闪闪的发卡是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的光,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A

额温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传递的体温信息,得出体温数据。

3.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插在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变“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林中树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镜中的陶罐是陶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B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离孔越近,像越大。

5.A

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由于桃树在水中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6.C

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即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1)正确,(2)错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3)错误,(4)正确。

7.B

如图所示,视力表距平面镜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8.C

当容器内加水时,光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如图甲;当水面超过容器侧壁上的出射点后,如图乙所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光斑回到P点。

9.C

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10.B

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用鱼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

11.D

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红光偏折程度小,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其光斑会在a的上方;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红色光斑会上移,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红色光斑则向下移动,仍可落在a点处。

二、填空题

12.答案:静止   1   不变

解析: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静止的;已知白鹭到水面的距离等于0.5m,则“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为0.5m,所以它与“倒影”相距1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若它飞离湖面,则它的倒影大小不变。

13.答案:A   B

解析: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较浅,看到的是偏高的鱼的虚像,在B点,而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A点;若用激光捕鱼,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应使口对准B点射击。

14.答案:增大   右

解析: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所以C点右移,也使BC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CD的反射角增大,D点右移,使CD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

15.答案:当日的景致   介质种类

解析:由于慢透光玻璃的延时,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慢透光玻璃镶在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中,在这个窗户上便又重现当日的景致;文章主要介绍了光在一种想象的玻璃中传播所出现的景象,进行这种科学幻想的依据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作图题

16.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作S点关于地面的对称点,再连接、O并延长,OA为SO对应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光线传播方向。

17.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作出垂直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等于   光线入射   (2)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不能   (4)不能

解析:(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多次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通过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则将纸板B向后旋转,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如果实验中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不在纸板上,所以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19.答案:(1)有膜   (2)②   (3)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5)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物距   (6)①使像更清楚   ②A

解析:(1)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应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由于跳棋不是光源,所以应该在有阳光的地方进行实验;(3)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跳棋;(4)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5)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可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物距;(6)①将面前的蜡烛E点燃,可以使像更清楚;②该实验的“物”是不含烛焰旳蜡烛E,通过和F比较得出物、像关系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在春节期间经常见到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B.绚烂的礼花发光的手提灯C.D.金光闪闪的发卡夜晚的花灯2.额温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测体温的过程中()A.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B.额温传递体温信息C.红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