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8:49
文档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推荐度:
导读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共66分)

一、 (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电视将世界图像化,这同时也意味着,它把现实也戏剧化了。戏剧化指的是,电视屏幕使得现实的事件变得像是一场虚拟之戏。任何一个现实中目击的暴力,其震惊和恐惧的程度都要胜过电视中的暴力——事实上,电视中的战争场景,看上去并不像是战争本身,而像是关于战争的电影,像是一群演员用一些飞机道具和武器道具在演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德里亚说海湾战争没有发生,只是发生了一场表演性的电视战争。

这就是说,电视中的事件,总像是表演的事件。电视屏幕犹如一个的舞台,将一切表演化了。它常常会让真实的场景和事件因为带上这种表演性而降低了它的效应。为什么电视会有如此的戏剧性效果?电视是一个复制性的机器,它抹去了对象的气息,它把一个活生生的肉体转化为一个几何性的光影构造。形象、肉身和事件一旦被机器化,它就变成了一个运动和说话的表演木偶,就抽空了其直接}生而将其转变为活动的符号,从而给人以一种虚假演出的效应:尽管电视人物身在室内说话,但却是远在千里之外进行的一场符号表演。不仅如此,电视将事件和人物在成千上万台机器上同时播放,观看和观看对象同时被大规模地复制——事件一旦被分享,就冲淡了它的独特性从而影响了它的效果——电视在强度上降低了事件效应,但是在范围上扩大了事件的效应。

虽然电视能够通过破除光晕的方式降低事件的效应,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电视在许多时候又赋予了对象以光晕,强化事件和对象的效应。一件平庸无奇的事件,一旦出现在电视中,就会发出特殊的光泽。电视本身具有一种赋值能力,一种神秘化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电视一方面破除了本雅明意义上的光晕一一人们看到的是声光电构成的表演性虚拟人物;在另一面上,电视又赋予了事件和人物一层神秘的光晕,这层光晕包裹着他,人们看不到他的真实肉体和内心,似乎他的肉体迥异于常人,似乎他不再是来自现实人间。一个人越是被电视所展示,他越是神秘莫测——这就是电视打造明星的悖论性机制。电视具有解神秘化和再神秘化的双重功能:它对现实人物解神秘化,使之成为表演者;它对表演者再神秘化,使之成为明星。电视冷冰冰的屏幕让电视中的一切都戏剧化和表演化了。

电视的戏剧化,不单单是它的屏幕效果所必然导致的,电视的被看机制也决定了它的表演性——事实上,所有的节目和场景,都以表演的形式得以展开,所有的节目都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它们是被看的,电视中的一切都置于观看之下,一切都是以被看为目标——电视前所未有地将一切变成了看的对象。它永远想象自己面对着无数的目光,这也是电视的表演性意图之所在。出现在电视上的人们,都潜在地将自己看作是演员。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电视的戏剧化,还意味着它总是按照戏剧的方式来拍摄。电视从来不是事件的客观呈现,而是将事件生产出来。而且,就新闻而言,电视同戏剧有一种天然的契合一电视总是会寻找戏剧性的事件。这是电视的选择原则:“就是对轰动的、耸人听闻的东西的追求,它将某一事件搬上屏幕,制成影像,同时夸大其重要性、严重性及戏剧性、悲剧性的特征:”

(选自汪民安《电视的观看之道》)

1.下列关于电视“戏剧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电视戏剧化,指电视屏幕使得现实的事件出现了戏剧变化,变得像一场虚拟之戏。

B.电视戏剧化,对事件本身而言,在强度上会降低效应,在范围上会扩大效应。

c.电视戏剧化,让电视中的一切都戏剧化和表演化了,这与它的屏幕效果紧密关联。

D.电视戏剧化,使得电视的选择原则成为“对轰动的、耸人听闻的东西的追求”。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举海湾战争的例子,说明了“任何一个现实中目击的暴力.其震惊和恐惧的程度都要胜过电视中的暴力”这个道理。

B.电视本身具有一种赋值能力,一种神秘化能力。因此,一件平庸的事件,一旦出现在电视中,就会发出特殊的光泽。

c.电视在呈现事件时,不是客观呈现。就新闻而言,电视同戏剧有一种天然的契合一寻找戏剧性的事件。

D.选文先重点、后局部,先解释、后举例,从不同的角度伞方位地对“电视戏剧化”这个概念进行了阐释。

3.简要概括“电视戏剧化”产生的原因。 (3分)

二、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说苑》日:“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日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日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堑圭丛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日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日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日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日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何谓六邪?一日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日主所言皆日善,主所为皆日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日内实险诚,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日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五日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日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礼记》日:“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选自《贞观政要》)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萌芽未动,形兆未见 显现 B. 夙兴夜寐,进贤不懈 早晨

C. 不受赠遗,辞禄让赐 遗失 D.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掩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转祸以为福 自以为关中之固 B.面言主之过失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所欲进,则明其美 生,亦我所欲也 D.使主恶布于境内 不拘于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臣子行为,有六正六邪的区别。人臣之术,就是要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

B.从人主和人臣的关系上看,六正之臣能够替人主考虑,六邪之臣会替自己考虑。

c.引用《说苑》,意在辨“人臣之行”:引用《礼记》,意在知“臣之情伪”。

D.虽然忠臣、奸臣难以分辨,但只要以礼相待,以法约束,他们都会尽力。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2)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改变了送别诗缠绵难舍的老调,显得别具一格。

B.“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通过对比写出了充满豪情的离别者形象。

C.“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总柬前文,点明离别不值得感叹的原因。

D.此诗通篇抒情,格调高昂,境界雄奇。“带情韵以行”,给读者以壮美的感受。

9.简析: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在诗歌中的作用。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小题) (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4)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7)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惶恐滩头说惶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雪地上的脚印

刘墉

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

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扒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 “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我始终记得老演员王引颤抖的声音: “养了他十几年,这么一句话,他就真走了!”

王引演得多好啊!那眼神中的愤怒、茫然与失落,不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吗?

儿子!最近我们为你老打电话,已经吵过不知多少次了!电话居然值得你如此伤害父母的情感吗?或许是气话,你说完就忘了!但你要知道那会多伤父母的心哪!

记得前两天,我们怪你花太多电话费时,你顶嘴的话吗?你说:“花多少钱,我自己出,可以了吧!”你还记得妈妈请你帮忙打一封信时,你的抱怨吗?你说:“噢!我的东西。要自己打;你们的,也要我打!”

于是我想,大概有一天,当你能赚很多钱,再和我们闹别扭时,可能会说:“这样吧!算算从小到大,我总共花了你们多少钱。吃了多少奶粉、穿了多少衣服,我开张支票。一次付清。两不相欠!”然后你也可以跟淳于意的徒弟一样卷起铺盖,扬长而去,成为天地间一个真正自主的男子汉!不是吗?过去我读佛洛姆谈爱的论著,说子女的成长,指向与父母的分离;又在分离之后,指向与另一个个体的结合,成为新的家庭。读的当时我没什么感触;但是今天,看着你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便开始用佛洛姆的理论安慰自己: “这是当然的嘛,孩子大了,有他的主见和叛逆性,为的是脱离父母,走向!”问题是,脱离父母就能否定父母的恩情吗?过去十几年来父母付出的爱,竟是能以奶粉和衣服的价值来衡量的吗?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命计算进去?我在你这般年岁时,也有反叛性,总拿自己跟别人比。怨家境不好,怪家教太严,但是有一天我读到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其中有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 ‘混账!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 ‘我不晓得。’

儿子: ‘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 ‘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我开始思索其中的意思,了解到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永远无法割舍。

所以你可以怨我们遗传近视给你,怨我们用中国观念管教,怨我们不是亿万富豪,甚至怨我们不可理喻!但,你无法怨我们是你的父母,如同,我们绝不怨生下你一般。得到你,我们只有感恩。记得你幼儿时,我们常说幼儿时最可爱。百分之百属于父母,上学之后就不同了。

但是到你上小学,我们又说中学以前都还天真无邪!

等你上了中学,我们又讲儿子大了,可以当朋友聊天,真有意思!将来离家上大学,就要失去他了!

不过我相信,直到你未来成家,我们还是会说: “虽然难得回来一次,想到他,心都甜!”

这就是爱,就是执著。也就是无怨无悔!

只是,我不知道,随着你的成长,是否也觉得每个阶段父母都有不同的可爱之处呢?还是说愈来愈厌烦,真想把欠父母的还清,再也不受管束?

你放心好了!无论你多么成功、多么失败、多么辉煌、多么沮丧,都会爱你。

当你打完公用电话回来,如果够细心,会发现虽然我们好像都不理睬你地去睡了,门前雪地上却有着你母亲和我的清晰脚印……

11.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会因为管束与反对管束而产生矛盾。

B.文章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也没有细节描写,但是,因为语言简洁朴素,具有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C.文章情真意切,将父母的爱形象生动地表达给了孩子,期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赞赏,以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

D.文章中的父亲是慈爱的、理智的;而孩子则是冲动的、叛逆的。父子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别。

E.文章中多次出现引用,其目的是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消除父子之间的情感隔阂,使家庭成员更加和睦。

1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你居然真冲出门去。 (要求: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无论你多么成功、多么失败、多么辉煌、多么沮丧,都会爱你。 (要求: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

13.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14.父子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能够化解吗?联系文章,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第1I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怄气 哈蜜瓜 一筹莫展 仗义执言B.融资 明信片 礼尚往来 祸起萧墙

C.渔船 黄粱梦 棉里藏针 金榜题名D.袒露 势力眼 欲盖弥彰 破釜沉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是“严父慈母”模式,可如今的父亲常常担当“唱白脸”的角色,这种现象要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B.这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老人,性格相合,话语投机,连个人爱好都极为相似,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他们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C.医院因负债多,还款压力大,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想法,就可能要求医生给病人开“大处方”,这会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

D.众多专家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需要架设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如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双赢。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 。 。 。这个过程是非常微妙的,好像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然而它确实是存在的。

①有如秋后的树木,落叶渐多,枝头渐空,全身都在秋风里,只有日渐凋零了

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站到这边来了

③如果说有一条沟的话,那么,我们就站在沟的这一边,那一边站的是年轻人

④原来站在这边的人,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御,一个个地让出了位置,走向涅粲,空出来的位置由我们来递补

⑤但是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曾在沟的那一边站过,站在这一边的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

A.①②④⑤③ B.②④⑤③① c.④①⑤②③D.③⑤②④①

18.下面句群中,四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有标点错误。请先写出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今年。代表委员们的有些建议出现了对教育的关注。②比如有关“钱学森之问”,科学家委员们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负担太重,严重遏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造成的。③由于“钱学森之问”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使高校承受了巨大压力。④有提案指出,家长让孩子“海量做题,上各种培训班,根本无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⑤社会文化功利化给教育帮了倒忙,这是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⑥这些难题不解决,拔尖科技人才不仅出不了,整个国民素质也难以提升。

19.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文字后的题目。(6分)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到底为什么撞上冰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天文物理学教授Donad Olson做出了他的解释。那天晚上,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400年来最近的,而且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同一条线上。它们的这种位置移动增强了海潮的力量。巨大的海潮将冰山碎块带离海底,也将许多较大的冰山推向南方。而那天晚上“泰坦尼克号”正离开墨西哥湾暖流,驶向拉布拉多寒流,冷暖空气交汇令光线出现类似于倒影的折射光,这种朦胧的视觉效果“遮蔽”了巨大的冰山。

(1)依据上述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导致“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直接原因。(不超过10个字)

(2)从“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请用“敬畏、恐惧、自然、科学、预测”等词语,写一句富有启示的话。

20.请根据图表,简述2000—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特点。(4分)

特点: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相信“开卷有益”,也有人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有人相信“百无一用是书生”……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

一、(9分)

1.D(3分)   2.D (3分) 

3.共3分。(1)屏幕效果。(2)被看机制。(3)拍摄方式。(每点1分)

二、(32分)

4.C(3分)  5.C(3分)  6.D(3分)

7. 共10分。

(1)用礼义劝勉君王,用长远的策略使君王明白,顺助美事,纠正恶行,像这样的人,是良臣。(6分。重点词语“勉、喻”,2分;状语后置、判断句,2分;句意,2分)

(2)对内使骨肉之亲分离,对外制造朝廷的混乱。(4分。重点词语“离、构”,2分;句意,2分)

8.D(3分)

9.共4分。承上启下(2分)。“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这一联,紧扣“离别”,更为尾联题旨升华蓄势(铺垫)(1分)。

10.共6分。 (1)亦足以畅叙幽情    (2)屋舍俨然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大珠小珠落玉盘  (5)长烟落日孤城闭  (6)料峭春风吹酒醒  (7)楚天千里清秋 (8)零丁洋里叹零丁     (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三、(25分)

11. 共5分。  A  3分; D  2分; C  1分。

12.共6分。(1)3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孩子的行为让父亲惊愕的心理(1分)。“冲”写出了孩子出门的速度,也写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心理(2分)。

(2)3分。句内排比(1分)。通过对比,告诉孩子,父母之爱是不计得失没有条件的(2分)。

13.共6分。第一人称(2分)。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更具真实性(2分)。与读者拉近了距离,更具感染力(2分)。

14.共8分。表面上是围绕打电话产生的(1分),而实质上是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与家长的管束造成的(2分)。

示例一:能够化解,见诸文中,父亲有主动求解的愿望。(联系现实说明理由,略)(5分)

示例二:不能化解,见诸文中,“子女的成长,指向与父母的分离”。(联系现实说明理由,略)(5分)

四、(24分)

15.B(3分)  16.C(3分)  17.D(3分)

18. 共5分。每处1分。

序号修             改

“出现了”改为“表现出”。(也可增加宾语)
删除“因为”或“造成的”。

删除“由于”或“使”

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将“不仅”调至“拔尖科技人才”前

19.共6分。 

(1) 冰山南移,视觉障碍(错误)。(共4分。每点2分 。)

(2)用全上述词语,句意明确,表达通顺。(2分)

20.共 4分。全国普通高校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而增长率总体下降。(每点2分)

五、(60分)

21.共60分。参照2011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档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