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和了解第一学期综合复习教与学的总体水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对下一阶段复习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同时促进对高考化学复习的教学反思。
二、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原子的表示方法、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相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答案:D
2、考查学生晶体类型和化学键类型的知识。
A SO3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SO3分子内和SiO2中的Si、O原子都是以共价键形成。
B CO2和CCl4 形成晶体都是分子晶体,分子内都是以极性共价键形成。
C NaCl是离子晶体,以离子键形成,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以共价键形成。
D 苯酚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存在共价键,而KOH是离子晶体,以离子键形成。
答案: B
3、考查学生不同粒子之间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注意审题:是分子还是离子。
答案: C
4、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的理解掌握。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下列几种方法: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2)升高温度; (3)加入催化剂;
(4)可以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 (5)形成原电池
而题目中加入的水和醋酸钾晶体都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加入氯化钡晶体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硫酸铜晶体,锌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形成Zn—Cu—盐酸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A
5、考查学生化学反应的规律。
题目中所给的四种物质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NH4Cl可以与碱反应,NaAlO2可以与酸反应,NaHCO3 即可以与酸又可以与碱反应,Na2CO3可以与酸反应。
答案: C
6、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的理解掌握。
A.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可以含有共价键也可以含有离子键;
B.氧化还原反应: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为判断依据
C.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而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与离子浓度有关
D.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组成,其晶体能够导电,但能够导电的晶体还有:离子晶体、石墨、硅晶体等。
答案: B
7、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A.制乙酸乙酯实验的收集装置中长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下,防止倒吸;
B.制氢氧化亚铁的滴管应伸入液面下,防止氢氧化亚铁氧化;
C.石油的蒸馏是测出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支管口附近;
D.实验室制乙烯是测反应液的温度在170℃,放在反应液的液面下
答案: D
8、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被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NaCl
C.用CuSO4溶液使蛋清液发生凝聚,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
D.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答案: A
9、考查学生概念的辨析能力。
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判断还原能力的越强与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可得到该元素的单质,也可得到该元素的低价离子。例如:由Fe3+-Fe2+
D.反应前后元素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10、考查学生对教材第三册P70 页内容的了解。
答案: D
11、从离子共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SCN- 与Fe3+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NO3- 与Fe2+不能大量共存;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A
12、用非常传统的考查方法,抓住化学重点内容在学生容易出问题的点上考查。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 Fe(OH)3(胶体)+3H+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3NH3•H2O = Al(OH)3↓+ 3NH4+
D.将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Cl-+HClO+H+
答案: C
13、设计操作过程的新情境,考察教材第三册实验一,理解和掌握从定量角度的误差分析。
答案: D
14、用非常传统的考查方法,抓住化学重点内容在学生容易出问题的点上考查。
A.5.6 g铁与足量盐酸生成的是Fe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0.2×6.02×1023
C.0.5 mol/LCuCl2溶液中的Cu2+要水解,所以含有的Cu2+离子数小于0.5×6.02×1023
D.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
答案: B
15、考查实验方案的科学严谨性,文字描述有一定的迷惑性,强化审题和分析判断。
A. 将混有少量O2的N2应通过灼热的铜,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B. C2H5Br与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应先加HNO3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AgOH沉淀的干扰,再加入 AgNO3溶液检验C2H5Br中的Br元素
D. 比较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2O2溶液,这样才有可比性。
答案:C
16、考查证明电离平衡存在的实验方案评价,对电离平衡存在的表现形式的归纳、对比。
B.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X溶液混合,这时HX不论是强酸还是弱酸,混合溶液的必定pH<7。
答案:B
18、以化学科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守恒法的运用,从而提升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同层次的考生完成本题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2Fe2++Br2=2Fe3++2Br-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又知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与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说明溶液中存在FeBr3和FeCl3
根据原子守恒:3.36LCl2 ---0.15molCl2--- 0.3molCl----0.1molFe3+--- 0.1molFe2+
0.3molBr----0.1molFe3+--- 0.1molFe2+
C(Fe2+)=0.2mol/0.1L= 2 mol/L
答案: A
21、根据题目中所给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可判断出E为Al。又知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可判断为H2O和H2O2,则A为H,C为O,A、D同主族,则D为Na。又知A~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40,可判断B为N。
(3)由两元素组成,10电子不带电粒子的判断和电子式书写,考查从OH-到-OH羟基的发散思维和审题严谨性。
(4)新情境信息下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用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则其产物最终为CuSO4和 H2O,现改用A2C2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说明其产物也为CuSO4和 H2O。这样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方程式的书写就应不成问题。
(5)海洋电池以Al的单质为负极,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Al—3e- = Al3+
空气做氧化剂,海水做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使正负两极得失的电子相等,然后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边即可。
22、从框图中可知:A可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说明A含有醛基,由醛基变羧基只加一个氧原子,C的分子式为C3H4O2,则A的分子式为C3H4O,说明A还含有一个碳碳双键,B的分子式为C3H8O,是饱和一元醇,D是酯。
23、考查根据有机结构推断组成性质,同分异构结构简式书写。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经酸化得到有机物B和D,D是芳香族化合物。
B为: D为:
有1 molA发生反应时,B消耗1molNaOH,D消耗1molNaOH,Cl原子水解生成的HCl消耗1molNaOH。
(5)设:D同系物的“系差”为:nCH2 ,D的分子式C8H8O2
C: 8+n
H: 8+2n
且C:H=3:4 解得: n=4 所以:D同系物为(C8H8O2+4CH2)
分子式: C12H16O2
24、取材于高三教材中证明硫酸亚铁铵中离子组成的方案设计。 考查实验设计的科学严谨性,分析综合能力。叙述简答的规范性。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蒸发结晶。例如: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另一种就是降温结晶——通常是含结晶水或易水解的盐的晶体。
(3)简答题注意要有三步:①取样 ②加入试剂、所得现象 ③得出结论
25、已知NaA水溶液呈碱性,说明NaA是强碱弱酸盐,即HA为弱酸。常温下将0.10 mol NaA和0.05 mol HCl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 NaA+ HCl= NaCl+ HA,且NaCl、 HA和NaA物质的量均为0.05mol。
(1)①已知该混合溶液为弱酸性,则HA酸的电离大于NaA盐溶液的水解,
则:c(Na+)>c(A-)>c(Cl-)>c(H+)>c (OH-)
②电荷守恒与微粒守恒的综合运用,体现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
n(A-) + n(OH-) + n(Cl-) = n(Na+) + n(H+)
n(A-) + n(OH-) - n(H+) = n(Na+) –n(Cl-)=(0.1+0.03) - 0.05=0.08 mol
(2)要紧紧抓住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血液里存在的H2CO3—NaHCO3环境是血液pH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要审题:血液中消耗H+离子的离子方程式;结合电离方程式简要说明等作答。
26、通过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的整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以及对反应热概念的理解,能否将知识综合运用。
[解析] 设H2物质的量为X, 同温同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6/1+X=90% 解得: X = 3
N2 + 3H2 2NH3
起 1 3 0
转 X 3X 2X 转化0.2molN2放热18.4KJ
平 1-X 3-3X 2X 转化 1 molN2放热
1-X+ 3-3X + 2X= 3.6 18.4 ÷0.2 = 92.0KJ
X = 0.2
N2(g) + 3H2(g) == 2NH3(g);△H =-92.0 kJ/mol
当从2molNH3开始达平衡,各组分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6 mol )
转化0.4molNH3吸热18.4 KJ
转化1.6molNH3吸热
18.4×4 = 73.6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