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8:02
文档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民族关系重点问题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阶段特征: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要标志
推荐度:
导读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民族关系重点问题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阶段特征: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民族关系重点问题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要标志。

原始社会

(  --前21世纪)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源文明

2、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3、经济:原始农耕(时间、标志、农具、特点、作物、遗址)

4、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考古发掘、神话传说、民族民俗学

夏、商(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夏朝国家特征

商朝内外服制

青铜时代甲骨文用二重证据法探究历史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政治发展趋势是由封邦建国走向,继而区域性统一,直至实现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强盛时期,它的强盛依赖于封邦建国和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由走向统一的社会大变动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飞跃进步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周(西周、春秋、战国)

(前1046—前221)

西周分封制(含义、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礼乐制度(制定者、内容、两者关系、意义)

政治领域的变革

经济领域的变革百家争鸣(含义、背景、诸子百家、影响)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怎样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
秦(前221-前206)主义集权的创立(目的、内容)经济上巩固措施文化上巩固措施

思想上加强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阶段特征: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从统一到又走向新的统一。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痹症,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削平群雄,使汉代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推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公元前202——5年汉承秦制(继承 、改变、原因、结果)

布衣将相之局(表现、意义)

文景之治

汉武帝积极有为

主义集权进一步加强(内外朝、刺史、推恩令、思想一统)

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

三国鼎立(概况、形成原因、认识鼎立格局)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铁农具使用

代田法

开辟丝绸之路

汉初黄老思想(实施原因、内容、影响)

儒学经学化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开疆拓土(匈奴、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汉武帝的政绩及评价

怎样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阶段特征:

隋唐不仅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隋唐创立了三省六部、科举制等制度,开创了政治新格局,大唐盛世源于“贞观”,现于“开元”。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名震遐迩。

581-907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科举制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丝绸之路全盛汉蕃关系

丝绸之路全盛

东亚文圈化

唐朝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又一次经历从统一到再到大统一的周期。北宋文官,虽有效地防止了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后果;虽经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也未能挽回北宋的颓势;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兴起和扩张,形成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此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至南宋完成;科技文化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60-1368文官(原因、内容、影响)

科举制的完善(内容)

王安石变法(目的、结果)

元行省制度

对、的管辖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3个重要时期、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原因、路线、影响)

宋元科技成就(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多民族政权并立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绍兴和议

明清(1840)---统治的顶峰和封建社会的衰落阶段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

这一单元综合性强(中国古代社会的纵向联系),对比性强(世界发生变化的横向对比)

主义集权制度的演变
1368--1840君主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清:军机处)

朝贡贸易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传统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朝贡贸易

四库全书

早期西学东渐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由朝贡走向条口体系

理解康乾盛世,比较西方同一时期

文档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民族关系重点问题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阶段特征: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要标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