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1~2题。
1.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示地区( )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B. 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4.当前( )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B.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
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2010·南宁模拟)图1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回答5~6题。
5.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
C.图中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 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6.与图1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图2中的( )
下图是影响我国某地比较稳定而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图中AB一线位于珠江流域时,雨带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中下游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2010·苏锡常镇模拟)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9~10题。
9.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
10.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明显
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
D.①—②—③—④—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010·安徽高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1~12题。
1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1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下图为某大洋上天气系统,它的西移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读图,回答1~2题。
13.该天气系统可能为( )
A.北美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亚速尔高压
14.当EF线位于上海—南京一带时( )
A.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东北、华北进入雨季
C.华北春旱严重 D.昆明准静止锋影响贵阳
A、B两点分别相交于回归线与经线,且都位于著名大岛或附近,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当全球今天和昨天刚好各占一半时,A经线地方时为8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A、B两岛东西两侧气候都有明显差异,B岛东侧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4.A岛主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正确的是( )
A.台风和地震 B.寒潮和地震 C.寒潮和泥石流 D.干旱和地震
5.某日,当B地烈日下旗杆的影子不见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A地日出东北 B.A地可能吹东北风
C.B地到A地的轮船顺风顺水 D.A地沿海滩涂上可晒制海盐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回答6~7题。
6.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实地勘测技术
7.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对地下水需求量大 B.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异常
C.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
二、综合题(共3大题,52分)
13.(2010·海南高考)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6分)
15.(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24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 、
和热带沙漠气候。(4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6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
七月:
(10分)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37.甲图为“澳大利亚及附近区域图”,乙图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d处1月吹________风。乙图中低压中心的形成是因为:①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②南半球正值__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形成低压中心。(4分)
(2) b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a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图中的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4)c气候类型在此分布面积广,试分析其原因。(2分)
1.解析:材料显示2010年5月初该地天气晴朗,气温骤升,洪灾严重,天气晴朗反而形成洪灾,说明此洪水应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由此可以推断出在此之前的整个冬季,该地的冷锋活动强于往年,降雪量明显比往年要多。
答案:D
2.解析:2010年5月该区域的天气特点为晴、升温,在各选项所涉及的天气系统中,受反气旋控制时(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在其影响下)天气晴朗,而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时一般都会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C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降水区域集中在锋后,可推知该锋面为冷锋。冷锋向北移动,及从高纬向低纬移动,因此该锋面位于南半球。第4题,甲地在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乙地受冷锋控制,会出现阴天下雨天气。阴雨连绵是暖锋的降水特征。
答案:3.C 4.C
解析:第5题,由题意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30°S以北,应为南半球的冬季。5°~20°之间盛行东南信风,20°~3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0°~40°之间盛行西北风。第6题,根据M点位置判定其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比较选择项的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乙图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答案:5.C 6.B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示可以知道该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高压脊,雨带位于高压脊北侧5~8个纬度。③处最可能是阴雨天气。AB一线位于珠江流域时,雨带位于其北侧长江中下游一带。
答案:7.C 8.B
解析:第9题,根据甲气压带的位置,可以断定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其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第10题,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属于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气候⑤在北美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不如亚洲同纬度强烈,因此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热量。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9. A 10. C
11.解析:本题考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
答案:D
12.解析: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低温冻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更大。
答案:C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气温特点和成因的判读,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基多位于赤道地区,应终年高温,但该地海拔在3 000 m左右,根据气温递减规律可知该地应比海平面气温低18℃左右,故气温应当是“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该地受山地地形影响,昼夜温差大。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很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 000米)。
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可直接填出。第(2)题,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不同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来分析。第(4)题,澳大利亚面积小,海陆对比不明显,形成的季风气候不典型,从冬夏季温差、降水分配等方面都有很多区别。
答案:(1)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澳大利亚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相对亚欧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答案:1.C 2.B 解析:当全球今天和昨天刚好各占一半时,0°经线为0时,此时120°E为8时,即A经线为120°E经线,A处岛屿为岛。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南回归线通过,应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岛多台风和地震灾害。当B地烈日下旗杆的影子不见了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季,岛盛行东北风。
答案:3.D 4.A 5.B
解析:第6题,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应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第7题,由图可知,天津和上海海平面上升幅度高于其他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地区地下水抽取量大,地面下降严重,从而海平面上升幅度大。
答案:6.B 7.A
37.
(1)西北 南 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
(2)澳大利亚面积小,海陆对比差异小
(3)A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4)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海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大分水岭阻挡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南半球风向左偏,可知图中D处一月吹西北风。一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故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而形成乙图中低压中心。
(2)B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澳大利亚面积小,海陆对比差异小。
(3)甲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与选项中A选项对应,选项中B为地中海气候,C为温带性气候,D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c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地区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有大分水岭阻挡,水汽难以深入内地,所以沙漠气候分布范围广。
考点:该题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成因。
19.下图是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从图可知( )
A.剖面图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季多冷湿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