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学 期
宁波市 八校联考高一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相较于美国前两次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好奇号无论是从体积、质量和身上所带的科学仪器都是无法比拟的。据此并结合下表回答1—2题
行星 | 距太阳 (地球=1) | 质量 (地球=1) | 体积 (地球=1) | 表面平均温度 | 自转周期 |
地球 | 1.00 | 1.00 | 1.00 | 22℃ | 23小时56分 |
火星 | 1.52 | 0.11 | 0.15 | -23℃ | 24小时37分 |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2、当成功降落至火星表面时,好奇号已经离开了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跨越宁波的第一条高铁——杭甬客运专线,将于2013年6月初正式通车运行。届时,临海铁路省内高铁路段将全线贯通,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成型。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对北边铁轨磨损较重 B.对南边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4、建立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发展 C.科技 D.地形
5、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密度远大于西部,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流密度的差异 B.地质差异 C.气候差异 D.地形差异
电影《2012》的情节和玛雅文明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令外界对于2012年的太阳活动产生了莫大的恐惧。实际上,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是,2012年只是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普通年”,真正的太阳活动高峰要到2013年,回答6—7题
6、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7、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2012年6月21日,国家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负责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行政事务,成为中国目前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三沙市设立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哪一段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9、三沙市设立时,威胁该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洪涝
C.台风 D.寒潮
10、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11-14题
观测时刻
(北京时间) | 3:50 | …… | 11:10 | 11:20 | 11:30 | …… | 18:50 |
太阳高度 | 0゜ | …… | 65゜20’ | 68゜30’ | 65゜20’ | …… | 0゜ |
A.130゜E,45゜N B.130゜E,40゜N C.110゜E,45゜N D.110゜E,40゜N
12、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
13、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京市昼夜平分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4、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 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北方 D.东北方、西南方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 题
15、若虚线表示同一沉积岩层分布海拔高度线,则②处的地貌类型是
A.背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向斜谷
16、若虚线表示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 则⑤处的构造地貌是
A. 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 D. 断裂上升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O到P之间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8、如果要在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个方案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1、图2)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19-21题
19、该民居位于图3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图2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 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21、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B.②终年受信风控制
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 D.④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
22、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A.青藏地区地势较高,年均气温较低
B.南方地区雨热同期,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
C.北方地区河流较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D.西北地区以酸性土壤为主,肥力较低
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3-24题
23、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农民利用的原理的是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26-27题
26、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7、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28、据各自然带在右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右图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该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
B.海拔高度相同的地带,自然带不一定相同
C.不同坡向的垂直自然带谱相同
D.迎风坡与背风坡热量、水分相同
30、造成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冰川积雪带下限明显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海拔
C.植被 D.降水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读“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与“某地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
B
A
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1)A沿岸国家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1分)
(2)A、B附近均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这两个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何区别?(2分)
(3)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 处,此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 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3分)
(4)遇上突然到来的地震,楼上教室里正上课的学生,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2分)
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 B.躲在阳台、窗户边上。
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
(5)A地发生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如果赶赴灾区,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2分)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3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速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如图中的哪个时段? (2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速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 (变大或变小)。 (2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2分)
(4)右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2分)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3、(9分)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某气压系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回答
(1)从气压状况看,丙处为 ,从气流状况看为 (2分)
(2)目前甲地风向为 , 24小时后风向变为 (2分)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此时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为什么?(3分)
(4)30—48小时之间,描述甲地可能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2分)
34、(13分)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达尔的多哈举行,会议决定将《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但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和新西兰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大会也未在“绿色气候基金”的注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读“2008年全球CO2 排放量表”和“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问题图”,回答
2008年全球CO2 排放量表 | ||
地区 | 排放量(吨) | 增长率(2008年与995—2006年均CO2排放量相比) |
美国 | 5903 | —2% |
中国 | 6018 | 11% |
俄罗斯 | 1704 | 5% |
日本 | 1247 | 1% |
印度 | 1293 | 7% |
(1)多哈气候大会召开期间,浙江省的正午太阳高度 (变大、变小),控制亚欧的主要气压系统名称是 ,受其影响,浙江的气候特征是 。 (3分)
(2)据“全球变暖在全球可能引发的问题图”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4分)
(3)中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责任重大,分析我国耗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长率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合理化建议。(6分)
命题 慈溪中学 华迎英 余姚中学 陈浙建
2012学年
第 一 学 期
宁波市 八校联考高一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A | B | D | C] | A | C | C | A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C | D | B | D | C | C | B | C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A | D | A | A | B | A | D | B | D |
31、(10分)
(1)(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板块挤压碰撞(1分)
(2)A: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 B:寒暖流交汇(2分)
(3)乙(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变得坚实,不易受侵蚀而成为山岭(1分) 甲(1分)
(4)D(2分)
(5)A(2分)
32.(8分)(1)8~16时。(2分)
(2)变小(2分)
(3)如图(2分)
(4)A (2分)
33.(9分)(1)高压(1分) 从中心向四周辐散(1分)
(2)偏北风(西北风)(1分),偏东风(东南风)(1分)
(3)乙地(1分),气旋多阴雨天气,白天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日较差小。(2分)
(4)30-48小时之间,甲地正处于低压槽影响之下,可能有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阴雨、降温等天气。(2分)
34、(13分)
(1)变小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低温少雨(各1分)
(2)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至少4点,1点4分)
(3)原因: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使用量增速较大;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耗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2分)((至少2点,1点1分)
建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4分,1点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