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0:28
文档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答案:D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率和迁入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可以预
推荐度:
导读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答案:D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率和迁入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可以预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

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

答案:D

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率和迁入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3年,某市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 选项指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

答案:B

5.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在路旁每隔5 m种植木棉树

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答案:B

6.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群________特征的描述。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个体在种群分布区域中任何一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个体在种群分布

区域空间中位置

是均匀的

种群分布区域资源

富饶和贫乏相嵌,

个体集聚分布在

富饶的区域

(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研究种群主要是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而种群的分布属于空间特征。

(2)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越多;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1)空间

(2)正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答案:B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答案:B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答案:D

5.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个体数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答案:C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7.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答案:D

8.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

答案:B

9.(2016·浙江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答案:A

10.(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11.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

(3)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________,以减少误差。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为了保证客观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合理利用资源和病虫害的防治都有借鉴意义。

答案:(1)样方法(2)随机取样(3)平均值

(4)描点法:

(5)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

1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解析: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不同。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数目。

答案:(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3)(n1+n2+n3)/(3S0)

13.(2015·课标全国Ⅰ卷改编)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估算该湖泊有鲫鱼多少条?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幼年(0+、1+、2+)400个,成年(3+、4+、5+、6+、7+、8+)400个,老年(9+、10+、11+≥12)400个,比例1∶1∶1,故为稳定型。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根据公式:种群数量=

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标记数=106×9125

=386(条) 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386条

文档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答案:D2.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率和迁入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可以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