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下图所示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所得的平面图形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说法: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⑤若A B =B C ,则点B 是线段A 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3.图1和图2中所有的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②③④某一位置,所组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若∠1=25°12′,∠2=25.12°,∠3=2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1=∠2 B . ∠2=∠3 C . ∠1=∠3 D . ∠1=∠2=∠3
5.如图,OB 是∠A OC 的角平分线,OD 是∠C OE的角平分线,如果∠A OB =40°,∠C OE=60°,则∠B OD 的度数为( )
A . 50° B . 60° C . 65° D . 70°
6.一轮船A 观测灯塔B 在其北偏西50°,灯塔C 在其南偏西40°,则此时∠B A C 度数是( )
A . 80° B . 90° C . 40° D . 不能确定
7. 时钟显示为8: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 )
A . 90° B . 120° C . 75° D . 84°
8.已知线段A B =5 C m,在直线A B 上画线段B C =2 C m,则A C 的长是( )
A . 3 C m B . 7 C m C . 3 C m或7 C m D . 无法确定
9.已知M,N,P,Q四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NOQ=42° B . ∠NOP=132°
C ∠PON比∠MOQ大 D . ∠MOQ与∠MOP互补
10.将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A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校园大道两旁种植树木,确定了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一排树的位置,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说明,这是因为____.
12.如图,O是直线l上一点,∠A OB =100°,则∠1+∠2=____度.
13.一个角的余角是36°35′,这个角是__.
14.如图,A B 是一条直线,已知∠1∶∠2∶∠3∶∠4=1∶2∶3∶4,则∠5=____.
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O,C 两点分别放置在直线A B 上,则∠A OE=____度.
16.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少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
17.已知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 分别为线段 A B 、B C 中点,且 A B =60,B C =40, 则 MN 的长为 ______
18.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那么的度数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请画出你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20.画图并计算:已知线段A B =2 C m,延长线段A B 至点C ,使得B C =A B ,再反向延长A C 至点D ,使得A D =A C .
(1)准确地画出图形,并标出相应的字母;
(2)线段D C 中点是哪个点?线段A B 的长是线段D C 长的几分之几?
(3)求出线段B D 的长度.
21.应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
(2)在一张城市地图上,有学校、医院、图书馆三地,由于墨迹污染,图书馆的具体位置看不清,但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北偏东30°方向,在医院的西北方向,你能确定图书馆的位置吗?请画出来.
22.王老师到市场买菜,发现如果把10千克的菜放到秤上,指示盘上的指针转了180°,如图.第二天王老师就给同学们出了两个问题:
(1)如果把0.6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多少角度?
(2)如果指针转了7°12′,这些菜有多少千克?
23.如图,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 B =24C m,B C =A B ,E是A C 的中点,D 是A B 的中点,求D E的长.
24.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
(1)写出以点C 为顶点的相等的角;
(2)若∠A C B =150°,求∠D C E的度数;
(3)写出∠A C B 与∠D C E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
25.如图①,已知∠A OB =80°,OC 是∠A OB 内的一条射线,OD ,OE分别平分∠B OC 和∠C OA .
(1)求∠D OE的度数;
(2)当射线OC 绕点O旋转到OB 的左侧时如图②(或旋转到OA 的右侧时如图③),OD ,OE仍是∠B OC 和∠C OA 的平分线,此时∠D OE的大小是否和(1)中的答案相同?若相同,请选取一种情况写出你的求解过程;若不相同,请说明理由.
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下图所示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所得的平面图形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心观察图中几何体摆放的位置,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判定即可.
详解: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球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圆.
因此从正面看到图形是长方形上面有一个圆,圆在靠右边的位置.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注意长方体和球的摆放位置即可.
2.下列说法: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⑤若A B =B C ,则点B 是线段A 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直线公理对①进行判断;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线段公理对③进行判断;根据角的定义对④进行判断;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①正确;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所以②错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③正确;
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所以④错误;
若A B =B C ,且B 点在A B 上,则点B 是A C 的中点,所以⑤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图1和图2中所有的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②③④某一位置,所组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的位置出现重叠的面,所以不能围成正方体,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4.若∠1=25°12′,∠2=25.12°,∠3=25.2°,则下列结论正确是( )
A . ∠1=∠2 B . ∠2=∠3 C . ∠1=∠3 D . ∠1=∠2=∠3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1°等于60′,把分化成度,可得答案.
详解:∵12′÷60=0.2°,
25°12′=25.2°,∴∠1=∠3,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分化成度除以60.
5.如图,OB 是∠A OC 的角平分线,OD 是∠C OE的角平分线,如果∠A OB =40°,∠C OE=60°,则∠B OD 的度数为( )
A . 50° B . 60° C . 65° D . 70°
[答案]D
[解析]
[详解]∵OB 是∠A OC 的角平分线,OD 是∠C OE的角平分线,∠A OB =40°,∠C OE=60°,
∴∠B OC =∠A OB =40°,∠C OD =∠C OE=×60°=30°,
∴∠B OD =∠B OC +∠C OD =40°+30°=70°.
故选D .
6.一轮船A 观测灯塔B 在其北偏西50°,灯塔C 在其南偏西40°,则此时∠B A C 的度数是( )
A . 80° B . 90° C . 40° D .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作出示意图,根据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如图,∠B A C =180°﹣50°﹣40°=90°,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理解定义作出示意图是关键.
7. 时钟显示为8: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 )
A . 90° B . 120° C . 75° D . 8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的度数=30×2.5=75°.
考点:时钟上的角度问题
8.已知线段A B =5 C m,在直线A B 上画线段B C =2 C m,则A C 的长是( )
A . 3 C m B . 7 C m C . 3 C m或7 C m D .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解:∵在直线A B 上画线段B C ,
∴A C 的长度有两种可能:
①当C 在A B 之间,
此时A C =A B -B C =5-2=3C m;
②当C 在线段A B 的延长线上,
此时A C =A B +B C =5+2=7C m.
故选C .
9.已知M,N,P,Q四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NOQ=42° B . ∠NOP=132°
C . ∠PON比∠MOQ大 D . ∠MOQ与∠MOP互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NOQ=138°,选项A 错误;∠NOP=48°,选项B 错误;如图可得∠PON=48°,∠MOQ=42°,所以∠PON比∠MOQ大,选项C 正确;由以上可得,∠MOQ与∠MOP不互补,选项D 错误.故答案选C .
考点:角的度量.
10.将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立方体图形的特征可知,带图案的三个面一定有一个公共顶点,再根据各图案的特征进行选择.
详解:选项A 、B 折叠后不符合原正方体的特征,选项C 带图案的三个面没有一个公共顶点,所以也不符合原正方体的特征,只有D 折叠后与原正方体的特征符合.
故选D .
点睛:此类问题也可以动手操作一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校园大道两旁种植树木,确定了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一排树的位置,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说明,这是因为____.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分析:根据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答即可.
详解:被定下的两棵树相当于两个点,因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定下两棵树的位置就能定下一排树的位置.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答此题不仅要根据公理,更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培养同学们的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12.如图,O是直线l上一点,∠A OB =100°,则∠1+∠2=____度.
[答案]80
[解析]
根据∠1、∠2、∠A OB 三个角合在一起是一个平角解答.
解:∵∠A OB =100°,
∴∠1+∠2=180°-∠A OB =180°-100°=80°.
故答案为80°
13.一个角的余角是36°35′,这个角是__.
[答案]53°25′
[解析]
分析:和为90度两个角互为余角,依此用90°减去一个角的余角就等于这个角的度数.
详解:根据余角的定义,知这个角的度数是:90°﹣36°35′=53°25′.
故答案为53°2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互余的概念.此题属于基础题,较简单,主要记住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度.
14.如图,A B 是一条直线,已知∠1∶∠2∶∠3∶∠4=1∶2∶3∶4,则∠5=____.
[答案]60°
[解析]
分析:利用平角定义和角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
详解:A ,O,B 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即∠A OB =180°,
∠1:∠2:∠3=1:2:3,可知∠1=30°,∠2=60°,∠3=90°;
∠1:∠2:∠3:∠4=1:2:3:4,
∠4=120°,
∠5=180°﹣120°=60°.
故答案为60°.
点睛:本题是对角进行度的比例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准确求出各角大小是本题的难点.
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O,C 两点分别放置在直线A B 上,则∠A OE=____度.
[答案]16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得:∠D OC =45°,∠D OE=30°,继而可求得∠C OE和∠A OE的度数.
[详解]解:由图可得:∠D OC =45°,∠D OE=30°,
则∠C OE=∠D OC ﹣∠D OE=15°,∴∠A OE=180°﹣∠C OE=165°.
故答案为165.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
16.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少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
[答案]60°
[解析]
分析:设这个角为x,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得到180°﹣x=3(90°﹣x)﹣30°,解出x,然后计算这个角的余角即可.
详解:设这个角为x,根据题意得:
180°﹣x=3(90°﹣x)﹣30°
解得:x=30°,
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30°=60゜.
故答案6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7.已知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 分别为线段 A B 、B C 的中点,且 A B =60,B C =40, 则 MN 的长为 ______
[答案]10或50
[解析]
试题解析:
(1)当C 在线段A B 延长线上时,如图1,
∵M、N分别为A B 、B C 的中点,
∴MN=50.
(2)当C 在A B 上时,如图2,
同理可知B M=30,B N=20,
∴MN=10,
所以MN=50或10,
故答案为50或10.
18.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那么的度数为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
[分析]
根据∠1=∠B OD +EOC -∠B OE,利用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即可求得∠B OD 和∠EOC 的度数从而求解.
[详解]
解:如图:∠B OD =90°-∠A 0B =90°-30°=60°
∠EOC =90°-∠EOF=90°-40°=50°
又:∠1=∠B OD +∠EOC -∠B OE
.∠1=60°+50°-90°=20°
故答案是:2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正确理解∠1=∠B OD +EOC -∠B OE这一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6分)
19.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请画出你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答案]作图见解析.
[解析]
分析:主视图有3列,从左往右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1,1,左视图有2列,从左往右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俯视图有3列,从左往右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1,2,1据此可画出图形.
详解: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
20.画图并计算:已知线段A B =2 C m,延长线段A B 至点C ,使得B C =A B ,再反向延长A C 至点D ,使得A D =A C .
(1)准确地画出图形,并标出相应的字母;
(2)线段D C 的中点是哪个点?线段A B 的长是线段D C 长的几分之几?
(3)求出线段B D 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2)A ,;(3)5C m.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做出图形,并且标出相应字母即可;
(2)根据图形,可判断点A 为线段D C 的中点,根据B C =A B ,A D =A C ,计算出线段A B 的长所占的比例;
(3)先计算出D C 的长度,然后求出B C 的长度,用D C ﹣B C 可求得B D 的长度.
详解:(1)如图:
;
(2)线段D C 的中点是点A .
∵B C =A B ,∴A B =A C ,
∵A D =A C ,∴A B =D C ;
∴A B 的长是线段D C 长的.
(3)∵A B =2C m,∴D C =3×2=6(C m),B C =×2=1(C m),
∴B D =D C ﹣B C =6﹣1=5(C 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中点的性质及等量代换思想的运用.
21.应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
(2)在一张城市地图上,有学校、医院、图书馆三地,由于墨迹污染,图书馆的具体位置看不清,但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北偏东30°方向,在医院的西北方向,你能确定图书馆的位置吗?请画出来.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因为教学楼和图书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两条射线,根据射线的交点,可得答案.
详解:(1)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方向角,利用了方向角的定义,确定两条射线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22.王老师到市场买菜,发现如果把10千克的菜放到秤上,指示盘上的指针转了180°,如图.第二天王老师就给同学们出了两个问题:
(1)如果把0.6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多少角度?
(2)如果指针转了7°12′,这些菜有多少千克?
[答案](1)10.8°;(2)0.4千克.
[解析]
(1)1千克的菜放到秤上,指标盘上的指针转了
(2)指标盘上的指针转了,放到秤上的菜的质量为千克
23.如图,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 B =24C m,B C =A B ,E是A C 的中点,D 是A B 的中点,求D E的长.
[答案]D E=4.5C m
[解析]
试题分析:先由B C =得到B C =9,则A C =33,再根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得到A E=,A D =12,然后计算A E-A D 即可.
试题解析:因为A B =24C m,B C =,
所以B C =9C m,A C =24+9=33C m,
因为E是A C 的中点,D 是A B 的中点,
所以A E=C m,A D =
所以D E=A E-A D =C 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和差倍分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线段中点性质.
24.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
(1)写出以点C 为顶点的相等的角;
(2)若∠A C B =150°,求∠D C E的度数;
(3)写出∠A C B 与∠D C E之间所具有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见解析;(2) 30°;(3) ∠A C B +∠D C E=180°.
[解析]
[分析]
(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作答即可;
(2)由图得∠D C E=90°﹣∠A C E,求∠A C E的度数即可;
(3)∠A C B +∠D C E=∠B C E+∠A C E+∠D C E=90°+90°=180°.
[详解](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 C E=∠B C D ,A C D =∠EC B ;
(2)∵∠A C B =150°,∠B C E=90°,∴∠A C E=150°﹣90°=60°,
∴∠D C E=90°﹣∠A C E=90°﹣60°=30°,
(3)∵∠A C B +∠D C E=∠B C E+∠A C E+∠D C E=90°+90°=180°,
∴∠A C B +∠D C E=180°.
25.如图①,已知∠A OB =80°,OC 是∠A OB 内的一条射线,OD ,OE分别平分∠B OC 和∠C OA .
(1)求∠D OE的度数;
(2)当射线OC 绕点O旋转到OB 的左侧时如图②(或旋转到OA 的右侧时如图③),OD ,OE仍是∠B OC 和∠C OA 的平分线,此时∠D OE的大小是否和(1)中的答案相同?若相同,请选取一种情况写出你的求解过程;若不相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 40°;(2) 40°.
[解析]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出∠D OE=∠B OC +∠A OC ,然后根据∠A OB =80°即可求出∠D OE的度数;
(2)∠D OE的大小与(1)中答案相同,仍为4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OD 、OE分别是∠B OC 和∠C OA 的平分线,∴∠C OD =∠B OC ,∠C OE=∠A OC ,∴∠D OE=∠C OD +∠C OE=∠B OC +∠A OC =∠A OB =40°;
(2)∠D OE的大小与(1)中答案相同,仍为40°.选图②说明:∠D OE=∠C OE-∠C OD =∠A OC -∠B OC = (∠A OC -∠B OC )=∠A OB =×80°=4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计算和角平分线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