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服装设计二教案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3:21
文档

服装设计二教案5

教案周次第3周课次第5次课学时安排4学时本次课题项目一:服装设计的程序(色彩为主的设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懂得服装色彩的搭配;2、会进行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知识目标:1、掌握服装色彩的原理;2、掌握服装色彩搭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服装色彩的应用难点: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训练项目(任务)或案例任务1:根据一张图片的色彩开展色彩的主题定位任务2:开展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训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指导、点评、讨论、启发等授课方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课后作业根据2010年流行色彩主题,设
推荐度:
导读教案周次第3周课次第5次课学时安排4学时本次课题项目一:服装设计的程序(色彩为主的设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懂得服装色彩的搭配;2、会进行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知识目标:1、掌握服装色彩的原理;2、掌握服装色彩搭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服装色彩的应用难点: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训练项目(任务)或案例任务1:根据一张图片的色彩开展色彩的主题定位任务2:开展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训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指导、点评、讨论、启发等授课方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课后作业根据2010年流行色彩主题,设
教      案

周  次

第 3周

课 次

第 5次课

学时安排4学时

本次课题项目一: 服装设计的程序(色彩为主的设计)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懂得服装色彩的搭配;

2、会进行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

知识目标:

1、掌握服装色彩的原理;

2、掌握服装色彩搭配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服装色彩的应用

难点: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训练项目

(任务)或案例

任务1:根据一张图片的色彩开展色彩的主题定位

任务2:开展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训练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指导、点评、讨论、启发等授课方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后作业根据2010年流行色彩主题,设计一系列以色彩对比为主的服装款式,要求画出服装的设计效果图和平面款式图。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旁注
一、组织教学、考勤(时间:2分钟)

二、作业点评(时间:45分钟)

三、导入新课,重点讲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时间:3分钟)

四、教学内容(时间:45分钟)

服装色彩设计

1、色彩的性质

A、光与色彩

B、物体色

C、计算机色彩显示

2、视觉的生理特性

A、视觉的适应

(1)明适应

光线弱的环境突然间变成一个光线强的环境(例如:电灯骤开的瞬间),人的眼睛在片刻“失明”后适应的过程叫明适应。这个视觉适应过程大约有0.2s

(2)暗适应

和明适应相反的过程称作暗适应(例如,夜晚从灯光明亮的大厅步到户外),暗适应过程大约需5~10min的时间。

(3)色适应

由一个色光环境到另一个色光环境,人的眼睛由感觉到差异的存在到差异消失的适应过程称作色适应。如当我们从普通灯光(带黄橙光)的房间到点日光灯(带蓝白味光)的房间,开始觉得两房间的灯光色彩有差异,可是过不久,便会不知不觉地习惯下来,就觉得没有什么区别了。

B、色感觉恒常

当我们看物象时,常常进行着心理的调节,就不会被进入眼内的光的物理性质所欺骗,而能认识物象的真实特性。视觉的这种自然地或无意识地对物体的色觉始终想保持原样不变和“固有”的现象,就是色感觉恒常,也叫视觉惰性。

(1)明度恒常

把一个浅色的物体放置在阳光下,一个白色的物体放置在阴影处,虽然在阳光下浅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比在阴影处是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多,但我们仍然感到阳光下的物体是灰色的,而在阴影处的物体是白色的,这种现象称为明度恒常。

(2)大小恒常

人们面向前方,两个等大的物体,一个放置在近处,一个放置在远处,虽然近处的物体比远处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很多,但是我们认为是同样大小。这现象称为大小恒常。

(3)色的恒常

把一张白纸照射蓝色光,把一张蓝颜色的纸照射白光(全色光),两者相比较,虽两张纸都成了蓝色,但是眼睛仍然能区分出前者是在蓝色光下的白纸,后者为蓝色纸,这种把物体的“固有色”与照明色相区别的能力,称为色的恒常。

(4)色感觉恒常的条件

色彩感觉的恒常现象是有条件的。当色彩环境或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时,色感觉的恒常现象不能维持。去掉环境及与周围的关系,色感觉的恒常也难以维持。

C、视觉的阈值

两种刺激差别未到达定量以上,则无法区别异同,此定量叫阈值。未到达阈值为相同,超过阈值为不同。例如:人的眼睛无法分辨速度过快、面积过小、距离过远、差别过小的物体。任何现象在未达到阈值以前都认为相同、消失、无法分辨。视觉的这种特性,为色彩的空间混合、网点印刷、电脑显像等生理理论根据。也为我们对色彩和构图的统一与变化、具象与抽象等提供了应用依据。

3、彩的混合

色彩有两个原色系统:色光的三原色、色素的三原色。色彩有三种混合方式:正混合、负混合、中性混合。

A、原色

不能用其它色混合面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

原色有两个系统,一种是色光方面的,即光的三原色,另一种是色素方面的即色素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红光(Red)、绿光(Green)、蓝光(Blue)。

色素的三原色: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

B、色彩的正混合

正混合指色光的混合。将太阳光线引入三棱镜时,光线被分离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同样,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把单色光混合成其它色光,得出台下实验结果: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红+绿=黄光

红光+蓝紫光=紫红光

可以看出色光的混合特征,两色或多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各色光明度之和。参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出的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为极强白色光。所以把这种混合叫正混合或加法混合。

在色环上,相混合的两色光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较近,中等,较远相混,形成的新色光均为相两色光的中间色光。相距近混了的新色光纯度高,相距远混出的新色光纯度低,相距最远的补色光相混,混出的光为白光,其纯度消失。混出新色光的明度为参加相混色光明度之和。

电脑显示器的色彩是通过荧光屏的磷光片发出的色光通过正混合叠加出来的,它能够显示出百万种色彩,其三原色是红(Red)、绿(Green)、蓝(Blue),所以称之为RGB模式。

C、色彩的负混合

负混合指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所以叫负混合或减法混合。颜料、染料、涂料等色素的性质与光谱上的单色光不同,是属于物体色的复色光,色料的显色是把白光中的色光经部分选择与吸收的结果,所反射的和所吸收的色混合的结果,而是吸收部分相混合所增加的减光现象。

在理论上,将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三种色素均匀混合时,三种色光将全部吸收,产生黑色,但在实际操作中,因色料含有杂质而形成棕褐色,所以加入了黑色颜料(Black),从而形成CMYK色彩模式。这是电脑平面设计的专用色彩模式,在印前处理中有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四色印刷的基础。

D、色彩的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包括回旋板的混合方法(平均混合)与空间混合(井置混合)。

(1)回旋板的混色

(2)空间混合(并置混合)

4、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

A、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日本配色体系含12基本色相,暖色系(红、橙红、橙黄、黄)中性色(黄绿、绿)冷色系(青绿、蓝绿、蓝)中性系(蓝紫、紫、紫红)。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腾与空间感。白颜料属于反射率相当高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的越高。相反,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降低越多。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两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

4.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B、色立体

1.色立体的概念

把不同明度的黑、白、灰按上白、下黑中间为不同明度的灰,等差秩序排列起来,可以构成明度序列;把不同色相的高纯度色彩按红、橙、黄、绿、蓝、紫、紫红等差环起来构成色相环;把每个色相中不同纯度的色彩,外面为纯色向内纯度降低,按等差纯度排列起来,可得各色相的纯度序列:以五彩色黑、白、灰明度序列为中轴,以色相环,环列于中轴,以纯色与中轴构成纯度序列,这种把千百个色彩依明度、色相、纯度三种关系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立体,这就是色立体。

2.孟塞尔色立体

3.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创造的。他的色彩研究涉及的范围极广,创造的色彩体系不需要很复杂的光学测定,就能够把所指定的色彩符号化,为美术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工具。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是以赫林的生理四原色黄(Yellow)、蓝(Ultramarine-blue)、红(Red)、绿(Sea-green)为摹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组补色对。然后再在两色中间依次增加橙(Orange)、蓝绿(Turquoise)、紫(Purple)、黄绿(Leaf-green)四色相,总共8色相,然后每一色相再分为三色相,成为24色相的色相环。色相顺序顺时针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取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在回旋板上回旋成为灰色,所以相对的两色为互补色。并把24色相的同色相三角形按色环的顺序排列成为一个复圆锥体,就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如图所示。

4.色立体的用途

(1)色立体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色彩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2)由于色立体是严格地按照色相,明度,纯度的科学关系组织起来的,所以它提示着科学的色彩对比,调和规律。

(3)建立一个标淮化的色立体,对色彩的使用和管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可以使色彩的标准统一起来。

(4)根据色立体可以任意改变一幅绘画,设计作品的色调,并能保留原作品的某些关系,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总之:色立体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色彩的科学性、多样性,使复杂的色彩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概念,为更全面地应用色彩,搭配色彩提供根据。

五、课堂练习,开展以下设计练习,教师指导(时间:85分钟)

1、做一组色相配搭的服装设计。

2、做一组明度变化的服装设计。

3、做一组纯度变化的服装设计。

文档

服装设计二教案5

教案周次第3周课次第5次课学时安排4学时本次课题项目一:服装设计的程序(色彩为主的设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懂得服装色彩的搭配;2、会进行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知识目标:1、掌握服装色彩的原理;2、掌握服装色彩搭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服装色彩的应用难点: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训练项目(任务)或案例任务1:根据一张图片的色彩开展色彩的主题定位任务2:开展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训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指导、点评、讨论、启发等授课方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课后作业根据2010年流行色彩主题,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