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2:09
文档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存盘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
推荐度:
导读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存盘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存盘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

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性状相同的母羊子宫内

3.在离休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c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
存活(只)10008017776773468805714392529663
死亡(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将 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细胞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每个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30.(14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而且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30. (1)顶芽  生长素 细胞素  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   分生   (3)植物激素

31.(12分)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值的高等动物体细胞)请回答:

(1)实验目的:               。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3) 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

31 (1)探究X对Y细胞增殖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判断细胞增殖情况

32. (18分)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期中I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3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Bb XD Xd     Bb XD XD

      (2)

 (3)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2011四川高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C错。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错。

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错。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错。

4.右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成分,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由于种子干重增加,因此蛋白质总量实际在增加,因此糖类在转化为蛋白质。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答案:B

解析:过程1获得的目的基因已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因此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因此A错。导入农杆菌是为了扩增和更易导入蕃茄细胞,C错。DNA探针技术不能检测基因是否完全表达,目的基因的完全表达应该检测表达产物蛋白质,D错。

30(21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9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饿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分)   CO2 (1分)    光照(1分)

      (2)碳源和能源(2分)

      (3)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2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   (2分)

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CO2。B点光照强度生物量最大。(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C源、能量来源。(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加适宜浓度葡萄糖

II、(12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1)传出(1分)   融合(2分)   电位变化(2分)

     (2)B细胞 (1分)    化学信号向电(2分)

      (3)造血干细胞(2分)   体液(2分)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T细胞。根据题2 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31.(21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F 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 与(3)中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

答案:(1)结构 (1分)  生物进化(1分)

     (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

     (3)  20 (1分)    4(2分)         22(2分)

     (4)3/16  (2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甲与I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时,I甲与I丙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甲 、可能含I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  (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文档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1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存盘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B.乙过程的目的之,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