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商务星球版课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2:13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商务星球版课件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教学
推荐度:
导读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教学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  

   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 

   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解读诗词导入新课大家是否知道:气候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那么这些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赏析几句古诗词,你能说出它们分别蕴含了什么样的地理原理吗?

(1)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几首诗词入手,来解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 

赏析并尝试解读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大致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即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       

 

联系旧知,解读诗词,提高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 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纬度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

(1)指导学生读地理图册39页“纬度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完成探究问题:

(2)巡视指导,联系地球五代划分知识,点拨归纳: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接受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不一样,造成各地气温的差异进而形成了气候划分上寒温热三带。

1.纬度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

(1)读地理图册39页“纬度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完成探究问题:

①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气温  和  降水  两个方面。

②在图中找出新加坡.哈尔滨.雅库茨克和卡扎奇耶的位置,并注明其大致纬度。

③比较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观察四地气温随纬度变化规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 降低 。

④比较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赤道附近(低纬度)降水 多 ,极地地区(高纬度)降水 少 。

⑤由此可见,世界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气温和降水有差异。

 强化读图、用图意识,培养读图能力和习惯。

展示目标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教师展示“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2)教师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2.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1)教师继续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2)指导自学,归纳总结:由此可见,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都有很大影响。这就是造成世界上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差异的基本原因。

1.海陆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读图“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夏季)陆地升温快, 海洋升温慢。夜晚(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白天)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夜晚)海洋的气温  高  ,陆地的气温  低  。

②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上  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  2  月最低。

(2)读教材80页“图4—5—2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完成探究问题

①东京与西安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海陆位置有何差异?

②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有何差异?

(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由于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造成同纬度地区同一时间二者的气温高低以及气温年较差不同。)

2. 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1)继续读“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完成探究问题:(可同位之间合作完成)

①两城市相比,哪一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大?

②结合实际思考: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常发生水灾,而内陆地区常发生旱灾?

③请以西安(温带性季风气候)和东京(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例,试分析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区别:

东京距海近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西安距海远,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

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结合生活体验,培

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湿润,因此人们夏季外出旅游,都喜欢到沿海地城市。但是在夏季我国的一些风景秀丽的名山,也往往成为避暑胜地,这是为什么?

展示目标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 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展示教材81页“图4—5—3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探究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练一练:泰山山顶海拔1545米,山脚下某地海拔45米处气温为20℃,则此时泰山山顶气温约为多少?

(3)设问:青藏高原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为什么?

2.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教材81页“图4—5—4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完成问题。

(2)展示图4-5-5,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教师提示:安第斯山脉南段常年盛行西风。

(3)学以致用:思考:

 下列地理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山前桃花山后雪。”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

(1)读教材81页“图4—5—3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探究海拔升高与气温降低的规律:

庐山的海拔比九江的海拔高1453.4 米,庐山比九江气温低 8  ℃,算一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2)8℃/1453.4米=X/1000米

          X≈5.5℃

利用上述规律练一练:

泰山山顶海拔1545米,山脚下某地海拔45米处气温为20℃,则此时泰山山顶气温约为   11℃  。

(3)海拔高。

2.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读教材81页“图4—5—4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可看出:

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受地形的阻挡被迫抬升,降水较  多 ,而背风坡则降水较  少  。

(2)读教材81页“图4—5—5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完成问题:艾森港(A)和萨米恩托(B)虽然都位于沿海地区且纬度相当,但是由于这里常年盛行西风,因此A点地处     坡,降水   ;B点位于     坡,降水     。因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景观差异较大。

学生讨论得出:我国秦岭山脉海拔较高,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秦岭以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大,而秦岭以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小,所以,秦岭以南气温高于秦岭以北。

(3)思考: 下列地理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山前桃花山后雪。”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培养计算能力,以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学以致用。

过渡大家知道;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也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影响气候人为因素主要就是人类活动。 

展示目标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问题导学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2页,请学生回答问题(参加右侧)。

(2)教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适当点拨以下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及其温室气体;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读课本82页,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改善局部地区气候:如      、       、         等。

②使当地局部地区气候恶化:

如     、      等。

③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如         。

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

1.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原  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

A.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人为因素

3.下列语句不能反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是  (      )

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下列气候现象中,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     )

A.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B.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丰富  

C.北极地区气温低      D.沙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

5.为防止全球变暖,适宜的方法有(     )

 ①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 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  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读图1: A.B.C三地哪一地区的降水多的是        ,原因是           。

②果A地(1600米)气温是15℃, 那 么C地(100米)的气温约是           。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导学模式,紧密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中结合课本材料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学会搜集图中信息,归纳气候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用图片和图表资料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教学的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较强。总体来看,能够紧扣新课标要求,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及时、精准。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商务星球版课件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教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