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检查项目 | 检查要点 | 处置措施 |
1 | 劳动保护 |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护手套等是否佩戴齐全或按要求佩戴 | 保证购买劳保用品专项费用,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 制定项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督促作业人员按要求穿戴。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实行岗前检查制,劳保用品配备不齐,严禁进入作业现场。 |
2 | 培训交底 | 班前安全讲话、进场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覆盖率100%、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安全培训 | 对新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卡。 全员宣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风险告知。 新工序或新工艺实施前,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分期分批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
3 | 起重作业 | 吊装机械支腿场地地基情况、设备保养情况、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维修情况、吊钩、钢丝绳、安全标示标牌、防火防电装置、作业人员上岗证等 | 编制起重作业计划书、大型起重吊装作业安全专项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审查。 现场指挥、吊装人员持证上岗。 作业时,划定作业警戒区,设置醒目标志。 起重设备法定资质证书齐全有效,安全装置性能良好,进行无负荷运载试验。 保证吊索具安全性能,并定期检查;对于自制吊索具,要经过设计复核验算和专业机构检测。 选择适合的气象窗口,严格遵守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4 | 高处作业 |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施工平台临边护栏安装情况、上下通道稳固情况等其他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相应安全标注标识设置情况 | 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方案,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劳保用品佩戴及着装符合要求。 身体健康条件符合要求,进行高空作业禁忌症体检。 安全施工平台设置上下安全通道,立体交叉作业设置隔离设施。 作业平台顶部设置临边护栏并设置相应安全标注标识,平台周围设置踢脚板,四周安装全封闭安全网进行二次防护。 选择符合作业要求的气象窗口,大风、大雾或能见度低时,严禁进高空作业。 夜间施工,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严禁照明不足进行高空作业 |
5 | 电焊气割 | 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漏保、电线、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上岗证等 |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配备电焊、气割作业专用劳保用品。 建立专门的氧气、乙炔瓶的储存仓库,配备消防设施。 严格遵守电焊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封闭空间里进行电焊或气割作业,要保证足够的照明,配备通风换气设施。 电焊、气割作业时,配备必须的消防设施,执行动火作业许可制度。 高空进行电焊、气割作业,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封闭作业面,防止焊渣、杂物坠落伤人或引发火灾。 |
6 | 施工用电 | 配电箱安装位置、三相五线制、标识标牌、电工上岗证、日巡查记录、电线、线路摆放情况等 | 编制临时用电方案,对用电负荷详细计算,对线路走线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备用应急电源。 采用三相五线制,严格遵守“一机一闸一保护”原则。 实行挂牌上锁制度,专业电工持证上岗,非专业电工严禁接电、配电。 建立专业电工每日巡查制度,定期对巡查记录进行检查。 落实与用电有关的消防、避雷措施。 编制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7 | 隐患排查 | 领导带班巡查记录、安全员隐患排查记录、安全检查开展记录等 |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设置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编制隐患排查治理计划。 日常巡查、月度检查、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级、挂号、销号、监控制度。 对重大隐患重点跟踪监控,制定专项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四定”、“四优先”原则。 |
8 | 危险品管理 | 危险品进场记录、存放场地、领用记录、施工记录、剩余量等 | 危险品专门建库保存,分类存放。 建立完善的入库、领用、回库记录,防止危险品流失。 配备消防设施,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管理库房。 |
9 | 恶劣气候 | 风力大小、高处物品放置排除情况等 | 15m以上大型设备及超高工程构筑物安装避雷设施,委托专业防雷检测机构定期检测;雷暴天气禁止用电或高空作业。 现场配备降温解暑药品,设置纳凉棚,提供清凉饮用水。 作业人员配置防尘口罩及防尘眼睛,驾驶人员行车途中减速慢行并打开双闪车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