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护套应是按产品标准中的每种型号电缆,相应规定的一种聚氯乙烯混合物,其表示方法为:固定敷设用电缆( );软电缆( );内部布线用耐热电缆( )。
2、线缆预处理应在绝缘和护套挤出后存放至少( )小时后才能进行。
3、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护套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绝缘层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绝缘层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
4、绝缘层厚度是测量获得的18个数据( )值,应计算到小数点后( )位,修约到小数点后( )位。
5、对于黄/绿组合线绝缘线芯的双色配应为对于每段15 mm的线段上颜色覆盖面积为大于等于( ),小于( ),另一种颜色覆盖线芯的其余部分。
6、老化试验的烘箱内空气更换的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 )次,也不多于( )次。
7、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绝缘应不超过( )㎜,护套应不超过( )mm。
8、除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外,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时,测试环境应在环境温度( )℃和空气湿度不大于( )的室内进行。
9、在进行绝缘厚度测量取样时,应在至少相隔( )的( )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10、需拉伸试验的试件应在[23±5]℃的温度下至少存放( )小时以上后,才能进行试验。
11、老化试验结束试件从老化箱中取出后,应在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 )小时以上。
12、若规定的绝缘厚度为( )mm及以上时,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 )位,其规定的绝缘厚度( )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后( )位,第三位为估计数。
13、5芯及以下的绝缘线芯用( )识别,5芯以上的绝缘线芯用( )识别。
14、导体电阻在测量时,应在至少( )米的电缆上对导体进行测量,并且测定每根线缆的( )。
15、GB/T5023-2008标准中就聚氯乙烯绝缘混合料的表示方法:
固定敷设用电缆 ( );
软电缆 ( );
内部布线用耐热电缆 ( )。
16、线缆电压试验时,在截取的试样长度、水温规范要求的规定值,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每根导体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它导体和( )之间。
17、在制备哑铃状绝缘试条时,对PE和PP绝缘只能削平而不能磨平,标准规定的试条厚度应不小于0.8mm,不大于( )mm;如果不能获得0.8 mm的厚度,允许最小厚度为( )mm。
18、绝缘线芯的电压试验应在一根( )m长的试样上进行,应剥去护套和任何其他包覆层或填充物而不损伤绝缘线芯。
19、在老化箱内悬挂试件时,试件应垂直悬挂于烘箱的中部,每个试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 )mm。
20、断裂伸长率是指试件拉伸至断裂时,标记( )与( )的百分比。
21、将获得的试验数据以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列,当有效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正重价一个数值为( ),若为偶数时,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为( )。
22、外形尺寸和绝缘厚度测量的测量装置要求为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 )倍的投影仪,两种装置读数均至( )mm。当测量绝缘厚度小于( )mm时,则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为估计读数。
23、置备绝缘层厚度测量的试样,应用( )的工具沿着( )切取薄片。
24、绝缘电阻试验应在( )m长绝缘线芯试样上进行,在测量绝缘电阻前,试样应经受住( )。
25、绝缘电阻试验中,在导体和水之间施加( )的电压,在施加电压( )min后测量,并换算到1km的值。
二、单项选择题
1、绝缘应按产品标准中的每种型号电缆,相应规定的一种聚氯乙烯混合物,其中固定敷设用电缆表示方法为:( );
A、PVC/C B、PVC/D C、PVC/E D、PVC/ST4
2、老化试验结束试件从老化箱中取出后,应在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 )小时以上。
A、12 B、16 C、24 D、48
3、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时,试样应浸在预先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水中,其两端应露出水面约( )m。
A、0.10 B、0.15 C、0.25 D、0.50
4、在检查护套标志的连续性时,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 )㎜。
A、200 B、300 C、400 D、500
5、测量线缆绝缘电阻前,应在同一试样上经受符合规范规定的( )。
A、耐压试验 B、3倍的电压试验 C、热老化试验 D、空气弹试验
6、需拉伸试验的试件应在( )℃的温度下至少存放3小时以上后,才能进行试验。
A、23±2 B、20±2 C、23±5 D、20±5
7、绝缘线芯的绝缘电阻试验应在一根( )米长的试样上进行。
A、1 B、2 C、5 D、10
8、所有的线缆耐擦性检查时,用浸水脱脂棉轻轻察拭( )次,检查结果符合标准的要求。
A、5 B、10 C、15 D、20
9、6、当拉伸试验试验时,计算抗张强度至少需要( )个有效数据。
A、3 B、4 C、5 D、6
10、PVC绝缘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要求试样在规定温度的水中浸泡至少( )小时。
A、2 B、3 C、4 D、5
11、绝缘层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
A、90%-0.1mm B、85%-0.1mm C、80%-0.1mm D、70%-0.1mm
12、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
A、90%-0.1mm B、85%-0.1mm C、80%-0.1mm D、70%-0.1mm
13、在检查绝缘标志的连续性时,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 )㎜。
A、200 B、300 C、400 D、500
14、在检查护套标志的连续性时,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 )㎜。
A、200 B、300 C、400 D、500
15、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蔓延试验,上支架下缘与炭化部分起始点的距离( )时电线或电缆通过本试验。
A. 大于50mm B. 大于20mm C. 大于100mm
D、大于150mm
16、在检测绝缘电线耐压试验时,被检测电线需在水里(常温)浸泡( )。
A. 1小时 B. 3小时 C. 0.5小时 D、2小时
17、绝缘厚度测定至少要选( )段电缆试样。
A. 1 B. 3 C.5 D、7
18、绝缘厚度测定时,5芯电缆需检查( )根芯。
A. 1 B. 3 C.5 D、7
19、5芯以上电缆绝缘厚度检测时,至少要检测( )根芯。
A. 1 B. 3 C.5 D、7
20、当进行拉伸试验如果没有疑问时,除PE和PP绝缘外,夹头移动速度为( )。
A、(100±10)mm/min B、(150±25)mm/min
C、(200±35)mm/min D、(250±50)mm/min
21、对于黄/绿组合线绝缘线芯的双色配应为对于每段15 mm的线段上颜色覆盖面积为( ),另一种颜色覆盖线芯的其余部分。
A、≥10%且<90 B、≥20%且<80% C、≥30%且<70% D、≥40%且<60
22、绝缘层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
A、90%-0.1mm B、80%-0.1mm C、70%-0.1mm D、60%-0.1mm
23、标志检查时,相邻两组数据标志的间距为( )mm。
A、30 B、40 C、50 D、60
24、拉力试验前,所有试件均应在( )℃温度下存放至少3小时,对于热塑性塑料绝缘试件应在(23±2)℃存放至少3小时。
A、23±2 B、23±3 C、23±4 D、23±5
25、在制备哑铃状绝缘试条时,对PE和PP绝缘只能削平而不能磨平,试条厚度应不小于( )mm,不大于( )mm,如果达不到要求的厚度,则允许的最小厚度为( )mm。
A、0.8 B、0.6 C、1.0 D、2.0
26、《额定电压在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现行标准代号是( )
A、GB5023-1997;B、GB5023-1985;
C、GB5023-2002;D、GB5023-2008
27、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检测用的基准电压是( )
A、额定电压;B、基准电压;C、试验电压;D、设计电压
28、绝缘层内径测量从( )处开始
A、目测最薄点;B、目测最厚点;C、随便点;D、目测均匀点
29、电线电缆检测结果修约规则是( )
A、四舍五入;B、基准修约;C、五五修约;D、四舍六入
30、电线电缆检测结果最后判定方法是( )
A、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为不合格
B、有两项指标不合格才为不合格
C、有否决项不合格才为不合格
D、有三个一般项不合格才为不合格
三、多项选择题
1、线缆标志应检查的内容为( )。
A、产地标志和电缆标识 B、标志的连续性 C、线缆颜色、耐檫性 D、标志的清晰度
2、在绝缘线芯的绝缘电阻试验中可以选择的直流电压是( )。
A、100V B、200V C、400V D、800V
3、下列水温可以进行227IEC 01(BV)额定电压为450/750V的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的电压试验的是( )
A、17℃ B、22℃ C、27℃ D、32℃
4、PVC绝缘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时,夹头移动速度可以选用( )
A、25mm/min B、250mm/min C、300mm/min D、400mm/min
5、下面哪种温度和湿度环境能够进进行导体电阻检查?( )
A、17℃,60% B、22℃,90% C、27℃,80% D、36℃,50%
四、判断题
1、GB5023-2008标准中规定,导体应是退火铜线,但铜皮软线也可以使用铜合金单线。( )
2、多芯电缆的绝缘线芯均应检查绝缘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
3、电线电缆进行老化试验时应打开鼓风机。( )
4、在进行护套厚度测量取样时,应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
5、固定敷设用电缆护套的表示方法是PVC/ST5。( )
6、PVC绝缘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要求试样在温度为70℃的水中浸泡至少2小时。( )
7、拉力试验前,在每个管状试件的中间部位标上两个标记,间距为50mm。( )
8、对绝缘线芯进行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为频率40~60Hz的交流电压。( )
9、检测绝缘厚度和外形尺寸时,应选用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10倍的投影仪。( )
10、在进行燃烧试验时,若试验不合格,则应再进行两次试验,如果两次试验结果均通过,则认为通过本试验。( )
11、导体电阻检查应在长度至少为1m的电缆试样上对每根导体进行测量。( )
12、绝缘线芯的电压试验应在一根10米长的试样上进行。( )
13、在制备电线电缆绝缘机械性能试验样品时,可以选用哑铃试件,也可以选用管状试件。( )
14、进行导体电阻检查时,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大于±2℃。( )
15、试件在烘箱中时要求垂直悬挂在烘箱的中部且每个试件与其它任何试件间的间距至少为10mm。( )
16、绝缘电阻试样应浸在预先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水中,其两端应露出水面0.25m。( )
17、如果绝缘或护套采用压印凸字标志时,取样应包括该标志。( )
18、绝缘厚度试样置备时,如果绝缘上有压印标志凹痕,则会使该处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
19、抗拉应力是试件未拉伸时的单位面积上的拉力。( )
20、GB5023-2008中规定,单芯电缆优先选用的色谱是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黄绿色。( )
五、综合题
1、根据以下原始记录进行计算并结果判定。
检测原始记录
外型尺寸(mm) | 3.45、3.49、3.43、3.50、3.42、3.53 | ||||||||||||||||
绝缘层 厚 度 | 序号 | 厚度测试结果(mm) | |||||||||||||||
1 | 0.80 | 0.99 | 0.95 | 0.85 | 0.88 | 0.85 | |||||||||||
2 | 0.77 | 0.95 | 0.95 | 0.82 | 0.86 | 0.88 | |||||||||||
3 | 0.79 | 0.97 | 0.93 | 0.8 | 0.90 | 0.88 | |||||||||||
老化前、后力学性能 | 老 化 前 | 老 化 后(温度 80℃ 时间7×24 h) | |||||||||||||||
拉断力 (N) | 133 | 138 | 136 | 136 | 135 | 拉断力 (N) | 140 | 137 | 139 | 134 | 136 | ||||||
拉伸长度(mm) | 69 | 74 | 73 | 73 | 70 | 拉伸长度(mm) | 72 | 70 | 71 | 68 | 75 | ||||||
导体电阻 | Rt1= 0.700×10-2 (Ω/m) | 温度(t1) | 21.0 ℃ | ||||||||||||||
绝缘电阻 | Rt2= 3.34×107 (5m·Ω) | 温度(t2) | 70 ℃ |
2、简述电线电缆燃烧性能试验的步骤。
3、简述型号为60227IEC 01(BV)额定电压为450/750V的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的绝缘电阻试验。
4、现有一组老化前后的数据,请计算抗张强度变化率和断后伸长率变化率。
绝缘层厚度:0.84 mm;管状试件,D:3.62 mm,d:1.78 mm;
状态 | 老 化 前 | 老 化 后 | ||||||||||
拉断力(N) | 90.2 | 94.5 | 91.9 | 90.6 | 91.7 | .1 | 92.1 | 94.1 | .3 | .5 | 90.1 | 91.5 |
拉伸 长度 (mm) | 63.2 | 62.6 | .8 | 63.7 | 65.1 | 61.4 | .4 | .4 | 62.2 | .6 | 62.0 | 63.1 |
6、检查绝缘厚度时如何取样?
7、对电线电缆进行老化试验时,对老化试验设备有何要求?
第六章 电线电缆(答案)
一、填空题
1、PVC/ST4 ; PVC/ST5; PVC/ST9
2、16
3、85%-0.1㎜;90%-0.1㎜
4、均;2;1
5、0% ; 70%
6、8 ; 20
7、200;500
8、15~35;85%
9、1m;3
10、3
11、16
12、≥0.5;2;﹤0.5;3
13、颜色;数字
14、1 ; 长度
15、PVC/C;PVC/D; PVC/E
16、水
17、2.0 ; 0.6
18、5
19、20
20、距离的增量; 未拉伸试样标记的距离
21、中间值 ;中间值
22、10;0.01;0.5
23、适当;与导体轴线相垂直的平面
24、5;电压试验
25、80V到500V;1
二、单选题
1、A 2、B 3、C 4、D
5、A 6、C 7、C 8、B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C 19、C 20、D
21、C 22、A 23、C 24、D
25、A;D;B 26、A 27、A 28、A
29、A 3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 4、A、B、C
5、A、C
四、判断题
1、T 2、F 3、F 4、T
5、F 6、T 7、F 8、T
9、T 10、T 11、T 12、F
13、F 14、F 15、F 16、T
17、T 18、T 19、T 20、F
五、综合题
1、答案:
就该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⑴绝缘厚度:每片绝缘层厚度6个数据求和,再取算术平均值。得3个值。
0.80+0.99+0.95+0.85+0.88+0.85)/6=0.
0.77+0.95+0.95+0.82+0.86+0.88)/6=0.87
0.79+0.97+0.93+0.80+0.90+0.88)/6=0.88
再取这3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为d=0.88。
结果判定时保留1位小数,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0.9 mm。
⑵绝缘最薄点厚度:直接读取,则结果为 0.77 mm。
⑶外型尺寸:3.45、3.49、3.43、3.50、3.42、3.53取其算术平均值,
D=(3.45+3.49+3.43+3.50+3.42+3.53 )=3.47
结果判定时保留1位小数,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3.5 mm。
⑷20℃环境下导体电阻:读取数据0.700×10-2(Ω/m),温度21℃,带入公式:
R=Rt×254.5×1000/(234.5+t)×L
=0.700×10-2×254.5×1000/(234.5+21)×1
=6.973
结果判定时保留2位小数,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6.97 Ω/km。
⑸70℃环境下绝缘电阻:仪器上读取3.34×107(5m·Ω),将结果换算成单位为km·MΩ的值:
R=3.34×107/(2×108)=0.167
结果判定时保留3位小数,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0.167 MΩ/km。
⑹老化前抗张强度、老化后抗张强度:抗张强度取5个数值的中间值。这里要注意各试样取自不同的部分,即1、2、3、4取第一部分线段;第5、6、7取自第二部分线段;8、9、10取自第三不线段。那么
截面积S=(D-d)×d×3.14
其中D取外型尺寸,取上面计算结果中的3.47mm;d为绝缘厚度,取上面计算结果中的(0.、0.87、0.88)mm。(注意:这里带入计算的数值采用的是最后结果修约前的数值。)
则第一部分线段S=(D-d)×d×3.14=(3.47-0.)×0.×3.14=7.2100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则S=7.21 mm2
则第二部分线段S=(D-d)×d×3.14=(3.47-0.87)×0.87×3.14=7.1027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则S=7.10 mm2
则第三部分线段S=(D-d)×d×3.14=(3.47-0.88)×0.88×3.14=7.1567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则S=7.16 mm2
而老化前拉力的5个数据:(138、133、136、136、135 )N;老化后拉力5个数据(140、137、139、134、136)N分别代入公式
那么:老化前抗张强度分别是
P=N/S=138/7.21=19.140 N/mm2
P=N/S=133/7.21=18.447 N/mm2
P=N/S=136/7.10=19.155 N/mm2
P=N/S=136/7.10=19.155 N/mm2
P=N/S=135/7.16=18.855 N/mm2
老化后抗张强度分别是
P=N/S=140/7.21=19.417 N/mm2
P=N/S=137/7.21=19.001 N/mm2
P=N/S=139/7.10=19.578 N/mm2
P=N/S=134/7.16=19.413 N/mm2
P=N/S=136/7.16=18.994 N/mm2
则老化前抗张强度取中间值19.140 N/mm2;
老化后抗张强度取中间值19.413 N/mm2;
结果判定时保留位数同产品标准,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
老化前P=19.1 N/mm2
老化后P=19.4 N/mm2
⑺老化前断裂伸长率、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取拉伸长度5个数值的中间值。
老化前拉伸长度5个数字69、74、73、73、70中取73;老化后拉伸长度5个数字72、70、68、71、75中取71。
则老化前断裂伸长率I=(L-20)×100/20×100=(73-20)×100/20×100=265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I=(L-20)×100/20×100=(71-20)×100/20×100=260
⑻伸长率变化率:
I=(I后-I前)/I前×100=(260-265)/265×100=-1.8868
则结果判定时保留位数同产品标准,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2。
⑿抗张强度变化率:
P=(P后-P前)/P前×100 =(19.1-19.4)/19.1×100=-1.571
则结果判定时保留位数同产品标准,数修约采用四舍五入,在这里为2。
最后根据以上处理后的数据整理出测试结果:
电线电缆测试结果
序号 | 检 验 项 目 | 技 术 要 求 | 实测结果 | 单项评定 |
1 | 绝缘厚度(mm) | ≥0.8 | 0.9 | 合格 |
2 | 绝缘最薄点厚度(mm) | ≥0.62 | 0.77 | 合格 |
3 | 外型尺寸(mm) | ≤3.9 | 3.5 | 合格 |
4 | 20℃环境下导体电阻(Ω/km) | ≤7.41 | 6.97 | 合格 |
5 | 70℃环境下绝缘电阻检测(MΩ/km) | ≥0.010 | 0.167 | 合格 |
6 | 老化前抗张强度(N/mm2) | ≥12.5 | 19.1 | 合格 |
7 | 老化后抗张强度(N/mm2) | ≥12.5 | 19.4 | 合格 |
8 |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125 | 265 | 合格 |
9 |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125 | 260 | 合格 |
10 | 伸长率变化率(%) | ±20 | -2 | 合格 |
11 | 抗张强度变化率(%) | ±20 | -2 | 合格 |
1、测量试样外径,确定供火时间。
2、固定试样,点燃喷灯,调节燃烧气体和空气流量,移动喷灯,将喷灯火焰对准试样,设定好时间,计时开始。
3、供火到规定的时间后,移开喷灯,熄灭火焰。
4、火焰燃烧结束后,取出样品,擦干净试样进行测量。
5、上支架下缘与炭化部分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同时燃烧向下延伸至距离上支架下缘小于等于540mm时,判合格。
3、答案:
1、取样:取一段5m长的绝缘线芯。在测量绝缘电阻前,试样应经受规定的电压试验。
2、试样应浸在70±2℃的水中2小时,其两端应露出水面约0.25m。
3、在导体和水之间施加80V~500V的直流电压,1分钟进行测量读数。
4、将测量值换算成1km的值。
4、答案:
解答:横截面积 A=π(D-δ)δ=π×(3.62-0.84)×0.84=7.34㎜2
状态 | 老 化 前 | 老 化 后 | ||||||||||
抗张 强度 (N/㎜2) | 12.3 | 12.9 | 12.5 | 12.3 | 12.5 | 12.1 | 12.5 | 12.8 | 12.2 | 12.2 | 12.3 | 12.5 |
断后 伸长率 (%) | 216 | 213 | 224 | 218 | 226 | 207 | 222 | 222 | 211 | 223 | 210 | 216 |
断后伸长率的中间值(218+216)/2=217(%)
老化后:抗张强度中间值(12.5+12.3)/2=12.4(N/㎜2);
断后伸长率的中间值(222+216)/2=219(%);
抗张强度变化率(12.4-12.4)/12.4×100%=0%
断后伸长率变化率(219-217)/217×100%=1%
5、答案:
1、取样:取一段5m长的绝缘线芯。
2、试样应浸在20±5℃的水中1小时,其两端应露出水面约0.25m。
3、在导体和水的两端施加2500V的电压。
4、耐压时间为5分钟,看电缆有否被击穿。
6、答案
1、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1段电缆试样。
2、用锋利的刀片沿着与导体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如果绝缘上有压印标记凹痕,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3、5芯及以下电缆每芯均要检查,5芯以上电缆,任检5芯。
7、答案:
可以使用自然通风烘箱和压力通风烘箱。空气进入烘箱的方式应使空气流过试件表面,然后从烘箱顶部附近排出,在规定的老化温度下,烘箱内全部空气更换次数每小时应不少于8次,也不多于20次。烘箱内不应使用鼓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