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读“等高线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地貌种类是 ( )
A.风成地貌 B.流水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
2.这种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 )
A.河水流向 B.风向
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
读下图,完成3~4题。
3.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4.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在我国某山区,地貌学家新近命名了一种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其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
5.对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为准确的描述是( )
A.顶尖,身陡,麓缓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C.顶部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四周高,中间低
6.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50米
C.70米 D.90米
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8.随着风化作用的不断深入,该倒立锥坡度(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下图是某校地理课题组某年暑假对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测量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490米 B.590米 C.690米 D.790米
10.该地理课题组在绘图过程中,①处的支流未全部画出,你认为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 )
A.③→②→① B.⑤→④→①
C.⑦→⑥→① D.⑨→⑧→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丘陵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高点位于村庄的西南方向
B.凉亭与村庄的最大高差约为125米
C.甲、乙、丙河段流速最快的是乙段
D.晴朗的白天,甲处人们可以看到凉亭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石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该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哪种岩石形成( )
A.玄武岩 B.石灰岩 C.板岩 D.石英岩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照片,图2是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河流不同流速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大小。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入海口 C.凸岸 D.凹岸
16.使砾石变圆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物理风化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完成17~18题。
17.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8.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完成19~20题。
19.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
A.河谷 B.盆地 C.陡坡 D.平地
20.该地公路M处呈迂回曲折的主要目的是( )
A.缩短直线距离 B.降低建设成本
C.减小公路坡度 D.通过更多聚落
二、综合题
21.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2.下图是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12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庸先生笔下的丘处机道长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1)推断丘处机道长登临之处的位置(选择图中序号)。
(2)图示甲区域地貌风格独特,简要说明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研究显示,甲区域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为大气粉尘堆积物。
(3)简要解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4.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思考探究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和图中河流的流向。
(2)N观景台主要是为了观赏什么景观?在该山区有一处适合开发攀岩的地区,请在图中用“◇”标出。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原因。
答案:1.A 2.B 3.B 4.B5. C 6.B 7.C 8.B9.D 10.B11.D 12.A13.D14.B15.C16.A17.C 18.D 19.C 20.C
21. (1)自东向西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①海拔为300~400 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
(4)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22.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
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23.(1)④地。
(2)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西北风挟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
24. (1)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2)瀑布。标注见下图。
(3)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使道路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