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鸟 的 天 堂》 | ||||||||
科 目 | 语 文 | 班 级 | 四年级 | 教 师 | 卢广军 | ||||
课时(第二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
知识与能力 | 理解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 ||||||||
过程与方法 | 自主朗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句子的品读能力,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还很弱。写作中掌握的写作方法也比较少,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 |||||||||
教学环境及资源:教师和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导入 | 描述作者伴着余晖荡舟游览的情景, | 听,思:作者一行此时的心情怎样? |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
2、入课 | 作者几次来到“鸟的天堂”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自主阅读,思考。与教师互动,从书上找句子回答。 | 课件 知识目标:自然 能力目标:解读 | ||||||
3、研读(一) 重点 | 范读5——9段,展示课件,给出任务: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重点词语引导) (概括描写的方法) | 学生听,思,与师互动:课文写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是抓住了哪些重点词句来写大榕树的? | 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 ||||||
朗读10——13自然段,思考: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 深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哪些词语写出了众鸟纷飞的情景?为什么这里会有这种景象? | 能力目标:个性化解读,表达。 | |||||||
4、研读(二) 重点 | 重点词语引导 (概括动态描写的方法) | 从“众鸟纷飞”中体会这里是鸟的乐园,感受这里的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 运用动作,细节,感悟情境。 | ||||||
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词语谈感受,并与学生互动。 | 谈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教师互动。 | 情感态度目标:人文、环保意识。 | |||||||
5、体验难点 | 播放“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录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 全班齐读“众鸟纷飞”段落,谈感动和启示。 | 个性化解读,价值观引导。 | ||||||
6、结束 | 展示描写“大榕树”段落,和“众鸟纷飞”的段落。 | 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试写一处景物。 |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