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铁→铜→铝 | B.铜→铝→铁 | C.铜→铁→铝 | D.铁→铝→铜 |
【解析】从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来看,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恰好是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铜,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为:铜→铁→铝,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人类冶炼得到各金属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总是比较容易冶炼获得。
2. 下列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的塑料是( )
A.聚乙烯 | B.聚氯乙烯 | C.聚苯乙烯 | D.聚丙烯 |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长期使用不会产生含卤化合物、苯、醛等有毒物质,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正确;
B、聚氯乙烯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的含卤化合物,不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
C、聚苯乙烯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害的苯,不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
D、聚丙烯塑料有热塑性,耐热性强,一般用于电器外壳、日常用品、热水管道、绝缘材料等,很少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塑料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塑料的成分与性能,以及使用对人的影响,了解各种塑料的成分和用途,明确长期使用对人的影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3. 如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服装布料的成分是纯棉 |
B.该服装面料具有防火功能 |
C.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较好 |
D.该服装面料成分都属于合成纤维 |
【解析】根据面料的成分进行分析
A、面料的成分中有尼龙和棉,不属于纯棉,故A错误;
B、尼龙和棉都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棉线的透气性好,而面料的主要成分是棉线,故C正确;
D、棉线属于天然纤维,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选项中的叙述,然后结合合格证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4. 下物质中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钢筋混凝土 | B.玻璃钢 | C.高技术陶瓷 | D.复合肥 |
【解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A、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水泥等混合而成的,是复合材料,故A正确;
B、玻璃钢是玻璃和纤维熔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故B正确;
C、高技术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含N、P、K中的两种或以上的化肥为复合肥,是从元素的角度考虑,故D错误。故选CD
【考点】本题考查复合材料
点评:复合材料并不是简单的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5.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 ,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 化合物,它们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 。
【答案】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非常大
【解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属于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分为具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具有强度大、电绝缘性好等性质。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本题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6. 羊毛是由 构成的纤维,棉花是纤维素(由很多 缩合而成)构成的纤维,两者可用 的方法来加以鉴别,鉴别过程中若有臭味产生的是 。
【答案】蛋白质,葡萄糖分子,燃烧法,羊毛
【解析】根据蛋白质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及毛发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棉花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C,H,O元素)缩聚而成的长链分子。纯羊毛(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棉花(纤维素)燃烧很快、产生黄色火焰,有烧纸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因此可以用燃烧法加以鉴别。
【考点】本题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羊毛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 有这样一幅彩图:把一个装有小鸟的笼子浸入鱼缸中,让小鸟与笼外的小鱼“共同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笼子的材料是用碳及碳的化合物合成的,你认为这个笼子的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能是( )。
A透气、隔水 B.透气、透水 C.透水、隔气 D.隔气、隔水
【答案】A
【解析】从小鸟生活所必需的条件来分析此题。小鸟生活不能没有氧气,但小鸟不能利用水中的氧气。即鸟笼存在于水中时,小鸟要想生存就必须要有氧气进入,故这种材料必须透气,但同时水不能进入。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意,然后根据已有知识解答。
8. 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碳酸钠、碳酸钙、石英(SiO2),反应的原理是碳酸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别跟石英反应生成硅酸盐(Na2SiO3、CaSiO3)。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Na2CO3 + SiO2高温Na2SiO3 + CO2↑、CaCO3 +SiO2高温 CaSiO3 + CO2↑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依据客观事实。
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SiO2高温Na2SiO3 + CO2↑
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SiO2高温 CaSiO3 + CO2↑
【考点】本题考查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9. 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铁→铜→铝 | B.铜→铝→铁 | C.铜→铁→铝 | D.铁→铝→铜 |
【解析】从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来看,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恰好是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铜,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的顺序为:铜→铁→铝,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人类冶炼得到各金属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总是比较容易冶炼获得。
10. 下列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的塑料是( )
A.聚乙烯 | B.聚氯乙烯 | C.聚苯乙烯 | D.聚丙烯 |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长期使用不会产生含卤化合物、苯、醛等有毒物质,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日常用品、管道、绝缘材料等,正确;
B、聚氯乙烯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的含卤化合物,不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
C、聚苯乙烯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害的苯,不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
D、聚丙烯塑料有热塑性,耐热性强,一般用于电器外壳、日常用品、热水管道、绝缘材料等,很少可制食品袋、药物包装材料,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塑料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塑料的成分与性能,以及使用对人的影响,了解各种塑料的成分和用途,明确长期使用对人的影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贮存和运输上的注意点不正确的是( )
A.水泥要防止受潮 |
B.玻璃制品、陶瓷等要轻拿轻放,不能堆积重压 |
C.塑料制品一般要防止高温,及阳光的暴晒 |
D.碳酸氢铵要经常翻晒,以防受潮变质 |
【解析】掌握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储存的要求,解答时往往利用该物质的明显特性解决。
A、水泥要防止受潮,因为水泥受潮后会板结,不能再使用,方法正确;
B、玻璃制品、陶瓷等很易碎,要轻拿轻放,不能堆积重压,方法正确;
C、塑料制品不耐高温,一般要防止高温,及阳光的暴晒,方法正确;
D、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不能翻晒,方法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物质特性的熟练掌握。
12. 如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服装布料的成分是纯棉 |
B.该服装面料具有防火功能 |
C.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较好 |
D.该服装面料成分都属于合成纤维 |
【解析】根据面料的成分进行分析
A、面料的成分中有尼龙和棉,不属于纯棉,故A错误;
B、尼龙和棉都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棉线的透气性好,而面料的主要成分是棉线,故C正确;
D、棉线属于天然纤维,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选项中的叙述,然后结合合格证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3.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 ,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 化合物,它们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 。
【答案】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非常大
【解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属于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分为具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具有强度大、电绝缘性好等性质。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本题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14. 羊毛是由 构成的纤维,棉花是纤维素(由很多 缩合而成)构成的纤维,两者可用 的方法来加以鉴别,鉴别过程中若有臭味产生的是 。
【答案】蛋白质,葡萄糖分子,燃烧法,羊毛
【解析】根据蛋白质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及毛发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棉花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C,H,O元素)缩聚而成的长链分子。纯羊毛(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棉花(纤维素)燃烧很快、产生黄色火焰,有烧纸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因此可以用燃烧法加以鉴别。
【考点】本题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羊毛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 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 =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物理变化 | B.化学变化 |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超细粉末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颗粒大小即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16. 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
B.回收废旧塑料 |
C.研制和推广使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新型塑料 |
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
【解析】对于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主要要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分析。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重复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塑料制品有着广泛的应用,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是不可取的,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此题是关于如何改变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危害及有效的利用塑料的一道实际应用题型,解答此类题型的原则是:既保证不污染环境,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切合实际。
17. 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棉花 | B.羊毛 | C.蚕丝 | D.绦纶 |
【解析】天然纤维是指自然界存在和生长的、具有纺织价值的纤维,棉线、羊毛、蚕丝都是自然界存在和生长的、具有纺织价值的纤维,属于天然纤维;涤纶是化学纤维中的一种合成纤维,化学名叫聚酯纤维,是用天然或合成的某种高聚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加工制成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特点,要能够认识和区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18. 羊毛是由 构成的纤维,棉花是纤维素(由很多 缩合而成)构成的纤维,两者可用 的方法来加以鉴别,鉴别过程中若有臭味产生的是 。
【答案】蛋白质,葡萄糖分子,燃烧法,羊毛
【解析】根据蛋白质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及毛发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棉花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C,H,O元素)缩聚而成的长链分子。纯羊毛(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棉花(纤维素)燃烧很快、产生黄色火焰,有烧纸的气味,灰烬是极细的粉末,因此可以用燃烧法加以鉴别。
【考点】本题考查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羊毛和棉花纤维素的构成及鉴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 有这样一幅彩图:把一个装有小鸟的笼子浸入鱼缸中,让小鸟与笼外的小鱼“共同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笼子的材料是用碳及碳的化合物合成的,你认为这个笼子的材料必须具有的性能是( )。
A透气、隔水 B.透气、透水 C.透水、隔气 D.隔气、隔水
【答案】A
【解析】从小鸟生活所必需的条件来分析此题。小鸟生活不能没有氧气,但小鸟不能利用水中的氧气。即鸟笼存在于水中时,小鸟要想生存就必须要有氧气进入,故这种材料必须透气,但同时水不能进入。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意,然后根据已有知识解答。
20. 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 =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物理变化 | B.化学变化 |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超细粉末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颗粒大小即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