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04:01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第一部分(1~5题25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3)《爱莲说》中象征君
推荐度:
导读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第一部分(1~5题25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3)《爱莲说》中象征君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1~5题 25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爱莲说》中象征君子不随波逐流,不随俗浮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中华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叶圣陶先生悔人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驿路上简陋的茅草屋是瑶族人民助人为乐的见证;梁启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不是他个人苦乐的排jiě,而是他人生智慧的展现……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静化我们的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2分)

驿路(  )     排jiě(  )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2分)

①用部首检字法查“倦”: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②用音序检字法查“冶”: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暖花开的时节,老师带着同学们游览滹沱河,欣赏美景,共享天伦之乐。

B.照片的左边是一位温婉的母亲,右边是一位英俊的莘莘学子。

C.屠呦呦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值得所有人献上敬意。

D.他学习刻苦认真,课间经常看到他向老师不耻下问地请教。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D.由于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中国儿童文学家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5.综合性学习。(7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右图是“孝”的图片,请你据此猜猜“孝”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边漫画,请说出漫画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学生要不要讲孝道”的辩论中,有的同学提出初中生年龄还小,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什么可以孝敬的,等长大后有经济来源了,才谈得上真正地孝敬父母。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评述这位同学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6~19题 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感怀之作。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作者目睹当朝统治者昏庸无道,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不禁心生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典故,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7.第一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注]。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注】竹:在中华文化中向来有“四君子”之一的名声,代表着高洁的操行。

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___

(4)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尝:____________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可一日无此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2分)

修车人老刘

李 杰

①一辆人力三轮车、补胎胶、自行车内外胎、木制工具盒、小马扎、打气筒……这就是刘师傅的修车摊。

②刘师傅蹲在地上,在给一辆车子补胎。他把打足气的车内胎放入盛满水的塑料盆中,手慢慢转动,发现水里吹泡泡就提出来,用干布擦了擦,再麻利地用锉刀锉几下,贴上补胎粘皮,车胎才算补好了。

③“玻璃扎的,以后骑车小心点!”老刘不忘嘱咐修车的小姑娘。

④看见我站在一旁,老刘客气地说:“让你久等了,车子坏了?”

⑤“唉,链子骑断啦!”我感觉到自己声音里有些着急。

⑥“先坐下,一会就能修好。”老刘友善地安慰我。

⑦老刘将自行车倒过来,扯下车链子,从工具箱中找出来锤子、铁垫,当当地敲打起来。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自行车的故障了如指掌,手到“病除”。

⑧老刘看上去六十来岁,灰白的头发,黑红的脸膛,戴一副花镜,工装上满是污渍。

⑨三十多年来,在老刘的修车摊打气都是免费的。走到修车摊,拿起打气筒,打完气将打气筒放回原地。三个动作,整个过程不用说一句话,这已经是老刘和打气人的一种默契。“不管是谁,只要是打气的,气筒自己拿,不用跟我说。凡是修车的,只要不是换新零件,也免费。”老刘如是说。三十多年来,经他修好的车子数不胜数。

⑩刘师傅性格温和,大家都喜欢跟他唠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跟我说,自己多年一直在这儿修车,与老刘对脾气,聊得来,每天不过来看望一下老刘,都觉得不习惯。听老人这么一说,我也颇有同感,几天不来这儿坐会儿,还真像少了点什么。说起来我也是刘师傅的老顾客了,十几年的交往,彼此都很熟悉。

B11一次在与老刘攀谈中得知,他曾当过兵,参加了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凉山那次战役中,敌人的炮火猛烈,暗雷也多,老刘所在的班唯独他负了伤,幸运地捡了条命,其他七名战友都光荣牺牲了。那时,我分明看到老刘的眼里闪着泪花。

B12“修车这活儿挺辛苦的,您这把年纪也该享享清福啦。”我曾好言劝说。

B13“夏天还好说,一到冬天呀,手裂得像老树皮。说实话,这营生挣不上几个钱,家里人都反对,早就劝我别干了!”刘师傅直言不讳。

B14“这几年骑自行车的越来越少,以后生意不好干了,挣一个算一个吧。”刘师傅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显得很忧心,一脸无奈。“现在街头会修车的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恐怕修车手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失传……”

B15有几次经过老刘摆摊的位置时却不见了他,一向风雨无阻的老刘呢?我心中纳闷,感觉空落落的。

B16终有一天,我又看到了老刘熟悉的身影:佝偻着身子,灰白的头发在风中有些零乱,人看上去比先前消瘦、苍老了许多。周围坐着几个老熟人。我一阵惊喜,忙过去同他打招呼。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刘的老父亲前一阵子腿受伤了,他二话没说,车子一撂,在家精心伺候老父亲,直到老人痊愈了,老刘才安心回来修车。

B17大家都夸老刘是个大孝子。老刘冲我们笑了笑,说,百善孝为先,养儿为防老,老父亲摔得不能动了,我啥不干也得伺候老人,你们说是这个理不?一席话听得大家直点头。

B18以后,老刘一直坚守在马路边,成为一道风景。

(选自《齐鲁晚报》)

11.第B11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老刘的眼里闪着泪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老刘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9题。(15分)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口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__(1)__(A.舞动 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地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__(2)__(A.蜂拥而入 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簸箩里。母亲把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的,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5.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2分)

(1)(  )    (2)(  )

18.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3分)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3分)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0题 50分)

20.作文。(50分)

题目:这天,我特别_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自定,不少于5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四单元检测卷答案

1.(1)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2)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敲棋子落灯花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1)yì 解 (2)悔—诲 静—净 (3)①亻 八 ②Y ye(yě)

3.C(A.“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对象错误。B.“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语意矛盾。D.“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对象错误)

4.A(B.搭配不当,“看到”和“花香”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去掉“在”;D.前后矛盾,“突然”和“渐渐”矛盾)

5.(1)“孝”就是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2)小时候,妈妈帮儿子洗脚;长大后,儿子帮妈妈洗脚。(3)示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孝敬父母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尽管年纪小,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给父母捶捶背等,来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

6.D(“晚清统治者”有误)

7.环境描写,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给人以凄凉之感。

8.(1)这 (2)博学的人 (3)使……劳累 (4)曾经

9.(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

10.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2分)。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2分)。

【乙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长啸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

11.插叙(1分),交代老刘当兵的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分)。

12.他想到了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而感到伤心、难过。

13.肖像描写(1分)。与上文形成对比,写出了老刘因老父亲腿受伤而心焦、操劳,变得更加苍老的样子,体现了老刘是一个有孝心的人(2分)。

14.老刘是一个友善、温和、孝顺、诚信、手艺好的修车师傅。

15.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

16.示例: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②能干:熟悉淘麦子的程序,动作麻利;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17.A B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19.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20.略。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第一部分(1~5题25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3)《爱莲说》中象征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