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腾
201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严重恶化,尤其是中日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领邦。在唐朝时期,日本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出大量遣唐使,加强了两国的交流。朱元璋把其列为“永不征伐之国”。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进而投向欧洲。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可与此同时,日本掌权人意识到:国家要壮大,必须要走一条不用于亚洲各国的强国之路,那就是脱亚入欧。由于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军人觉得和平年代无法凸显他们的地位,加上日本的民族特点等各种原因,萌发了日本军国主义。
经过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权几经易手,1951年,美国非法把“主权”归还给日本。八十年代初,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渔业资源。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宣示主权。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多次对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不断表示,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中日之争实质是两国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捍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的信任。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共同体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
日本公开与中国争夺诸岛主权是在东海发现储有大量石油后不久, 而且是在国际上对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之际。这不能不使我们相信, 日本争夺诸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争夺海上石油资源。最高峰海拔362米, 设置雷达可监视方圆400~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换而言之, 可监视北部, 以及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地。若设置电波干扰塔, 或作为地对舰导弹阵地和地对空导弹阵地也有重要的价值。日本如果占据, 其所谓“防卫范围”可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 这将严重削弱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 对我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 日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受到诸多。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 日本积极谋求成为联合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企图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日本纵容右翼分子在制造事端, 就是蓄意制造亚太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以此作为扩充军备、增加军费的借口。日本争夺诸岛, 还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阴谋。存在争端, 日本就更容易在国内外找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理由, 利用日美军事同盟来遏制中事力量的发展。日本凭借美国的支持,强占我诸岛, 就会使我国的军事力量难于跨出第一岛链(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岛、菲律宾群岛一线), 危及中国的统一大业, 严重威胁中国的本土安全。
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我国流行起了所谓的“抵制日货”,抵制日货和以减轻国民对日货的依赖,促进国货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降低日上在中国市场的获利,从而使日本重视两国关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抵制日货”显然弊大于利。就两国而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盲目的抵制日货,必将导致:大量日企的中国劳动者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引起社会矛盾,减少对他们的税收,同时增加了对失业者补助的压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抑制交流合作,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想摆脱中国或者是中国想摆脱日本,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中日之间的经济共同体还将艰难的走下去。
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 使它在战略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命线的弱点”。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地盘。自16世纪丰臣秀吉起, 历届日本统治集团都一直梦想走出海岛, 登陆中国进而控制亚洲称霸东方, 然后在海上谋求世界霸权。二战失败后,日本一直追求大国梦。现在日本已经修改了和平,前不久,又向伊拉克派出。这是二战以来的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日本的野心昭著于众,已经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今天, 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的梦想, 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 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因此,日本视中国为地缘战略对手,决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制造争端, 最重要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对日本而言, 争夺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最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真切希望两国能妥善处理争端,恢复两国友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