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03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 兴华小区20#楼 | 分部工程 | 基础、主体 | |||||
分项工程名称:装配式结构分项 | ||||||||
交底内容: 一、材料及其构件要求: 1、预制构件(预应力圆孔板):不应有裂纹,翘曲等缺陷,产品应符合质量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国家实行产品许可证的构件应按规定有产品许可编号,堆放场地平整夯实、垫木靠近垫环或距板端30厘米,垫木上下对齐不得有一角脱空,堆放高度不超过30块。 2、水泥,普通P.O32.5级硅酸盐水泥。 3、中砂 4、0.5—1cm石子 二、主要机具: 钢筋板子、撬棍、套管φ6.35管钢用100*100方木支柱、卡具等。 三、作业条件: 1、构件装配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构件编号,并检查预制构件质量,有变形断裂损坏现象不得采用。 2、构件端的圆孔,由构件厂在出厂前将细石混凝土堵头,用水湿润,并抹上水泥砂浆后塞入孔中,安装前应检查是否堵好,对预应力短向构件(圆孔板端)的锚固筋(胡子筋)应当用套管顺直,弯成45°弯,不能弯成死弯,防止断裂。 3、构件虽破坏,但通过补强加固尚可使用的,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加固补强措施,并办理变更手续,方允许施工。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抹找平层→划构件位置线→吊装构件→调整构件位置→整理绑筋 1、找平层:构件安装前先将梁顶清扫干净,检查标高及轴线尺寸,按设计要求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2、划构件位置线:在承托预制构件的梁侧面按设计要求划出板缝位置线,宜在梁上标上标记。预制构件板底缝宽度必须大于30mm,缝宽大于60m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筋。 3、吊装构件:起吊时要求各节点均匀受力,预制构件板面保持水平,避免扭翘使其开裂。按设计图纸要求将预制构件型号与梁上标明的预制构件型号对号入座,不得放错放。安装预制构件时其端部对准位置线,安稳后再脱吊钩。 4、调整构件位置,用撬棍拨动构件端,使构件两端搭接长度及构件间距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五、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⑴、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 | ||||||||
技术负责人 | 交底人 | 接受人 |
技1—5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03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 兴华小区20#楼 | 分部工程 | 基础、主体 | |||||
分项工程名称:装配式结构分项 | ||||||||
交底内容: 求。 ⑵、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处钢筋或预埋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要求。 ⑶、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 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承时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2、一般项目: 1、预制构件堆放和运输时的支承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2、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志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 3、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否则应采用吊架或经验算确定。 4、预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 5、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2、对不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或M15; 3、用于接头和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措施和快硬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 六、成品保护: 1、预制构件在运输时和堆放中,不同型号应分别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堆放时使构件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有排水措施,构件运输时应将构件绑扎牢固,以防移动、跳动或倾倒,在预制构件边部与绳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补垫加以保护。 2、对于短向构件的锚固筋,要妥善保护,不得反复弯曲和折短。 3、扣完构件后,构件中部应加一道支撑,保证施工安装及构件的安装质量。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 ||||||||
技术负责人 | 交底人 | 接受人 |
技1—5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03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 兴华小区20#楼 | 分部工程 | 基础、主体 | |||||
分项工程名称:装配式结构分项 | ||||||||
交底内容: 1、安装不合格的构件:构件安装前不但要检查产品合格证,还应检查是否有裂纹或其它缺陷,防止就位后发现不合格。 2、构件端部在支座上的长度不够,构件安装就位不准,使构件两端搭接长度不等或是安装就位后随意撬动构件造成的。 3、构件胀缝:安装前没有按设计图纸要求画出板缝位置线;或其就位后其他人员随意撬动板造成的。 4、构件与支座搭接不实:扣板前应检查墙体标高,抹好砂浆找平层。 5、构件锚固筋折断:扣板前,短向构件锚固筋要理顺。 | ||||||||
技术负责人 | 交底人 | 接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