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2)小姑娘纳(nà 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 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 qǔ)子多难弹哪(nǎ nɑ)!
(4)她尴尬(ɡān ɡà 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皮( ) 勾( ) ( )劳
教( ) ( )目 病入膏( )
( )衣 善( ) ( )止
( )发 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 )的琴声 (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行云( )水 轻歌( )舞 ( )( )如生
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
四、阅读检阅台(15分)
(一)对比阅读
片段一:《山中访友》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片段二:《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1.对比阅读后,我发现片段一中作者由树联想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片段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从片段一的联想中,我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从片段二的联想中,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_______________的大海。(2分)
13.朗读片段一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朗读片段二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2分)
(选择填空:轻松愉悦 深沉凝重 从平缓到激昂)
(二)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4.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的功夫。(3分)
15.从文中画“﹏﹏﹏”的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梅兰芳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8.题目:我的艺术家之梦
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1)hào,√ shǔ,√ (2)nà,√ jiá,√
(3)qǔ,√ nɑ,√ (4)ɡān ɡà,√ quàn,√
2.纯熟 谱写 巍峨 画轴 黄莺 琴键 盲人 陶醉
3.鞋 勒 勤 育 盲 肓 裁 哉 截 爆 曝 瀑
4.示例:波涛汹涌 美妙 皎洁 惊讶 悠闲 深情
5.梁 笔 花 籁 睛 惟 惟 蛇 流 曼 栩 栩 吕 工 山 水
(1)巧夺天工 (2)栩栩如生
(3)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6.(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7.(1)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2)一架破旧的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3)姑娘说,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京剧有很多艺术特色。
二、8.示例:知音是理解自己心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我们应该珍惜与朋友间的友谊,真诚地对待朋友。
9.C D A B
三、10.(1)× (2)×
(3)√ (4)√
四、(一)11.钢琴声 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12.愉悦 波涛汹涌
13.轻松愉悦 从平缓到激昂
(二)14.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15.持之以恒与顽强毅力
16.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1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18.思路点拨:先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再结合艺术特点联系自己的艺术学习生活,谈谈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例文略。
母亲的目光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