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 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 应用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 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古代园林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寺庙园林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迷信思想所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从园林的建设上来说,它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狭隘的佛教寺院和道教所建设的园林,而是它还包含所有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下所设立的园林。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和道教园林寺庙外,祖宗崇拜下所建立的古代名人贤士的居所或者民族英雄纪念的祠堂等,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2.1 因地制宜的园林建造手法 因地制宜是我古典园林建设中最常用的园林建设手法,在《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由此可见,在我国古典园林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建造场地,场地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造园林者的需求来选择的,场地选择合适后,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布局都要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
2.2 师法自然的园林建造手法 师法自然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法,在《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在我国古典的园林建造中比较崇尚师法自然,想要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力求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所的空间中设计山水的布局,建造出田园园林的景观。
2.3 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诗情画意的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有一独特性的园林建造手法。在我国古代能够建造起园林的绝大多数都是文人骚客,这些文人骚客平时就是热爱于山水,深受山水诗画的影响,在他们的园林设计和建造中常常会体现自然界中的山和水的布局,即使没有原有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山和水,在园林结构设计中也会建造一些假山假水。建造一些奇山怪石和茂盛的树林和清澈的山泉以及一些瀑布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设计素材。园林中设计诗画的意境是园林建造者的基本要求,造园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抱负等方面的园林意境。
2.4 巧于借因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巧于因借,就是要充分“借”用周围的一切有利因素,扩大视野范围,增强空间层次感。这种借景的园林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园林设计手法之一,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典著名的园林建设常常会采用借景的手法来凸现自我园林的审美意境。
3 我国古典园林建造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1 实地勘察、细致分析 园林建设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对选择场地的勘察,并对勘察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的目标就是对凸现园林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结合。任何场地的选择都具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时代的精神内涵,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一方面需要展现场地所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另一方面还需要展现所出地区的人文特性和精神文化特征,只有因地制宜,实地勘察。精心分析才能够把握园林设计的整体特性。无论多么完美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五木之本,闭门造车式的园林设计已经被时代所舍弃,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最强调的是和谐,因地制宜等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还是必须用的方法。只有进行实地的勘察、精心地分析,充分利用场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当地的人文精神特性,才能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独特的园林。
3.2 精心设计,生态自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住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园林风格设计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规划设计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现代小区生活空间,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环节人们的生活压力,疏散心情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要力求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模仿自然界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
3.3 采取借景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虽然建造在封闭的空间内,但是并不局限于园林建造的边界,常常是以场地的选择和视觉为设计视角,通过巧妙地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一个极富有审美意境也富有人文意境的古典园林。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现代园林建设比较追求景观的独有规划,一般都是将园林建设放在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来设计,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主要是强调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园林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的建设可以采取一些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米敏,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11(5):54-57.
[2]毕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色[j].贺州学院学报,2010(5):70-72.
[3]屠苏莉,范泉兴.园林意境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j].中国园林,2004(2):58-60.
[4]周研.中国传统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10);52-54.
[5]潘震.古代园林开敞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201-202.
[6]宋珊,邹志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