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五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勉强(qiǎng) 倒坍(tān) 草檄(xí) 廓然无累(lěi)
B烟囱(tōng) 狡黠(xiá)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iè)
C糯米(nuò) 哂笑(shěn) 稽首(qǐ) 呱呱坠地(guā)
D绮丽(qí) 连亘(gèn) 荫蔽(yìn)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帷幕 焦灼 压轴戏 张惶失措 B健忘 旁骛 撒手锏 囊荧映雪
C逞能 炫耀 窝囊气 共商国是 D蓬蒿 脏款 挑大梁 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B.我市积极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2016年4月4日,姚明正式入选NBA名人堂,使国人对篮球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动漫巨制《大圣归来》上映后,影迷们没有了以往的莫衷一是,而是好评如潮,这启示每位导演,只有诚意之作,才能够打动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B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春以来的最高值。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5.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迎接新的明天。”句中两个加点词语词性相同。
B.短语“极速前进”、“我是歌手”与“最强大脑”的结构相同。
C.“美哉,中国!”和“甚矣,汝之不惠!”都属于主谓倒装,突出强调谓语。
D.“唉,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中的这句话中“聪明”是褒义词。
6.下列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古代“书”“铭”“说”“记”“序”“表”“传”等多种文体,它们体现了古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方式。
B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习惯称谓,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金钗”“及笄”“弱冠”“半老徐娘”等,现在的初中生是“豆蔻年华”,
真正的妙龄人生。
C中国的科举考试历史久长,等级分明。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孔乙己应参加过“院试”,而
范进中举参加的应是“乡试”。
D中国的毛笔书法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门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王羲之的成就尤
为突出,他的《兰亭集序》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下段话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修改。(2分)
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
8.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1).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共5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4)对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安居梦”,就是杜甫曾经喊出过的“ , 。”的梦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
(5)情怀是诗。关注百姓疾苦是古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情怀,请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同情劳动人民的美联佳句 。
10.综合性学习活动(共6分)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
(1).请想象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一条宣传珍惜水资源的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0分)
(一)诗歌阅读(共6分)
(一)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飕飗:(sou liu)形容秋风。
11.这首诗的题材是:____________,第三联是___________联(2分)
12.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秋风形象?(2分)
13.有人说“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与“秋风”无关,有些离题。你是怎么认为的?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二)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6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居庙堂之高: (2) 吾谁与归: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3分)
)
(三)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B 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
C 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D 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明文语段阅读(共5分)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3分)
答:__________ 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散文阅读(共15分)
看火车
当这一家三口衣着簇新地出现在这个山里小站时,见惯不怪的站台工作人员还是有些诧异了。如果这工作人员长年在此上班并且记性不错,他可能会认出这一家三口,特别是那位双鬓已有些泛白的父亲。
是的,十六年前的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五点钟,这父亲会带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准时来这儿,看从京城驶来的火车。
那时候父亲还是一位年轻的父亲,甚至还像一个翩翩少年。
年轻父亲的衣着是朴素的,夏天来时脚上会随性地趿着凉拖鞋。是白色塑料凉拖鞋,有些破旧,却洗得很干净,一处两处破损的地方,被白色棉线很仔细地缀着。
小站管理不严,站囗任人进出。上了月台,年轻父亲会在水泥台上铺开一张报纸坐下,看儿子在空旷的月台上玩耍。五点钟时,爷儿俩会同时站起来,迎视着从北京驶来的绿皮客车如一滴水珠从绿色的山褶里渗出,又看着它在小站上吞吐下三五名旅客,喘息片刻,渐渐地又融进绿色深处……
看着火车,爷俩会有一些即兴对话。
“爸爸,你为什么每次回来都带我来看火车?”
“因为爱!”
“你爱谁呀?”
“爱你呀!唔,还爱学生!”年轻父亲的脑海里便会生动地映现出一群学生鲜艳的脸。
“妈妈也说她爱我,也说她爱学生!”儿子嘟着小嘴说。
“妈妈还说高山红能考上大学,钟耕田将来可以当钟家滩的好村长。”儿子继续嘟着小嘴说。
父亲笑笑。其实,还有一个爱,年轻的父亲没有说出,那就是爱妻子,这是他领着儿子看火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婚五年了,小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他在县城中学,妻子则在四十里外一个叫钟家滩的只有一名任课老师的教学点。儿子生下就有点缺钙,常常夜里惊醒,妻子也就常常彻夜不眠。为了让疲惫不堪的妻子能好好休息一个下午,他每周六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领着缠磨了妻子一周的儿子,到这三里外的小站看火车。
每周一次的看火车总让儿子充满新鲜感,车站上的每一种活动都会让儿子欢呼雀跃。儿子的欢呼又会让年轻的父亲耳边响起妻子银铃般的笑声。
“火车撒尿喽!火车撒尿喽!”看着火车在排水,儿子一如既往地欢呼,这欢呼也是这趟看火车的句号。
“猜猜看,妈妈今天下午睡得怎样?呼呼大睡?或者躺在床上看书?或者备课?或者改作业?”父亲回放式地问儿子。
“或者给高山红‘开小灶’?或者浇向日葵?或者给咱俩摊煎饼?”儿子模仿着父亲的语气,咂巴着小嘴描绘着过去回家常常看到的情景。儿子熟稔的用词和生动的表情,把年轻的父亲又惹笑了。
小站所在的小镇并不大,千把人口,适宜生长新闻。十六年后,钟家滩的那位一人守着一个教学点的女老师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儿子考中京城名牌大学,丈夫也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消息很快传遍小镇。不过,这一家三口同时进京,既参加相关表彰活动,又送儿子上学的消息倒少人知晓,这就难怪小站人诧异了。
呜——驶向京城的火车进站了……
22.分析文章标题“看火车”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段中写道:“见怪不怪的站台工作人员还是有些诧异。”这句话中的“见怪不怪”与“诧异”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父亲笑笑。其实,还有一个爱,年轻的父亲没有说出,那就是爱妻子,这是他领着儿子看火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熟稔的用词和生动的表情,把年轻的父亲又惹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完这篇小说,相信你会深有感触。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谈谈你或的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作(50分)
27.以“远方有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敏感信息。(3)不得抄袭套作。
德州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五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A 2.C 3.B 4.C 5.C 6.B
7.第②句中“缩短”一词改为“实现”(或“获得”“获取”“夺得”等能与“成功”搭配的动词)。第⑦句删去“以”和“为目的”
8.(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2) 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9.(1)独怆然而涕下 (2)欲上青天览明月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1).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2).例如:珍惜一滴水,造福千万家。
11.七言律诗,颈。
12.拟人。刻画了有情有义的秋风形象。
13.没有离题。是秋风使马和雕精神抖擞,充满了生气,通过这两个形象来渲染秋风,也是这两个形象比喻自己。
14.(1)处在 (2) 归依(2分)
15.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16.有必要具备。要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要有吃苦在先的精神。(3分
17.B
18.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说了。
19.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20.不能删去。“应该”一词表明推测朱元璋曾影响了瓷器的纹饰,若删除,则变为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影响,与原意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故不能删去。(2分)
21.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题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文化有关。(3分)
22.(1).是文章行文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带着儿子看火车。(3).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不矛盾。“见怪不怪”是因为父亲以前经常带儿子来看火车,工作人员早已知晓。“诧异”是因为一家三口同时坐火车去北京。
24.(1).父亲听到儿子讲述妻子爱学生的事情,即因理解妻子而欣慰地笑,也因儿子的纯真稚气而笑。
(2).儿子模仿父亲的语气,描绘着过去回家时常常看到的情景,既调皮天真又天真可爱,所以把父亲惹笑了。
2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父亲,深深地爱着妻子。他还是一个敬业的好教师,对学生一片热忱,从他获得特级教师称号可以看出来。
26.示例:爱就是奉献,爱就是给予。文中的那个女教师尽管没有出场,但她缺失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一人守着一个学校,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学生。她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着。社会上像他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