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1:14:34
文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一、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引领,由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
推荐度:
导读《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一、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引领,由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一、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理念】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引领,由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制作课件PPT。

    2、学生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对妈妈的喜好一定很清楚,那么老师想知道,你们认为妈妈最讨厌什么蛋?(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一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检查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落实情况。

3、读书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ppt

我会填空:课文讲了一位(    )考三个徒弟。看谁能(        ),结果(            )。

(参考:课文讲了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称赞)。)

   (三)、精读课文,梳理脉络

    读书要求: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信息。

1、三个徒弟各自画了什么?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画师是怎样评价的?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四)、汇报交流,深入研读

1、生个别答,师相机板书

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板书:大徒弟:很小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2、研读大徒弟:

师:大徒弟画完之后,心情如何?(得意)他为什么得意?(他以为自己画得最多)从“密密麻麻、很小很小”这两个词语,我们来揣测下他作画时的想法?(画得小,才能画得多)他的思考方法是?(以多代多)(板书)

3、研读二徒弟:

①师:谁来读读二徒弟画作的内容?(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②那么,二徒弟作画时是怎样想的?(用骆驼头代替整只骆驼,画得多)

③和大徒弟相比,他的方法怎么样?(都是以多代多,但是有一定的进步)

4、研读小徒弟:

①师:小徒弟画了什么,谁来读一读?画师是怎样评价徒弟们的画的?他的方法怎么样?(以少代多,板书)

②我来当画师:小组讨论: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数的清,数不尽)

ppt出示:请同学们用上“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评价一下徒弟们的画:

虽然大徒弟(  ),但是(   )。

虽然二徒弟(  ),但是(   )。

虽然小徒弟(  ),但是(   )。

因为大徒弟,二徒弟画的骆驼是(           ),而小徒弟画的骆驼(    ),所以画师(            )。

5、齐读画师的话:(七段)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①师:画上有几只骆驼?(两只)

②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高低不一的群山连接不断(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③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形容模糊不清。

④分析句子: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陈述句)这恰好(正好)表明了有数不尽的骆驼。

⑤师:看到小徒弟和别人不大一样的画,画师的心理可高兴了,能把画师这种高兴赞赏的语气读出来吗?我们一起读一读画师的话。

师:同学们明白吗?那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吗?他们有什么反应?“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那几个徒弟到底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小徒弟确实比自己高明;明白了做事情要动脑筋;明白了要学会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

(五)、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类似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请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师:你们想起那些故事来了?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爱迪生救妈妈    乌鸦喝水

2、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

3、师: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拓展作业: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以多代多)

      二徒弟——许多  (以多代多)

      小徒弟——俩只  (以少代多)  

                 (多动脑、创新)                                  

四、教学反思

1、在谈话导入环节,我问孩子们妈妈最讨厌什么蛋,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很认真的说“金蛋”,这不是我预设的答案,我紧接着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妈妈最喜欢钱,但是她认为钱难赚好花,所以常说自己最讨厌钱这个金蛋蛋”,听了他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答案是源于生活的,孩子们在课堂思考中所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总是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遐想。

2、我们在学习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说说连绵起伏的意思,由于孩子们预习很充分,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很多同学都露出满意的表情,只有一个小女孩在同学们汇报交流结束后一直高举着自己的小手,我问她有什么疑惑,她说:“老师,连绵起伏和6自然段中的连绵不断有什么区别?”,我让同学们同桌交流之后汇报,问题也迎刃而解。孩子们这种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的提出不正说明他们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我怎能不心生喜悦之情呢?课后想起这一幕,我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3、这节课是我在学校会议室上的一堂公开课,学生准备很充分,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请同学们说说,你学过那些类似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学生们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乌鸦喝水》……我紧接着问:“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学生们认真思考后,举出了一些例子,但由于生活实践少,举得例子单一。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拓展作业,让学生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这样既延伸了本课的知识点,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文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一、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引领,由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