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②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③自洛阳市向南逐渐减小 ④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④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 该地区位于我国( )。
A: 华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南地区
6.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 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读图问题:
7.乌江流域(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造成A、B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甲、乙处的数值最可能是( )
A.160、140 B.140、160
C.180、120 D.160、120
已举办了七届的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以“满山红叶似彩霞”、“游高峡平湖赏巫山红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观赏。读图,回答10--12题。
10.长江三峡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1.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举办时间应该选择在
A.4—5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
12. 红叶观赏期长是三峡红叶景观的优势之一,形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红叶树种分布集中 ②红叶分布区地势落差大
③红叶树种品种丰富 ④三峡旅游资源多组合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4.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5.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6-18题。
16.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17.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
广东《行摄天下》栏目组不远万里奔赴波密县寻找桃花盛开的地方,对波密三月盛情进行了详尽报道,波密海拔2700-4200米有“的瑞士”、“绿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等美誉。读图完成19-20问题。
19.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与这里地壳上升有关
B: 雅鲁藏布江谷地形成是板块张裂后经河流侵蚀而成
C: 图中年楚河和拉萨河反向流入干流是因为这里地势陡峭
D: 藏南谷地可找到冰川冻融颗粒物由大到小有规律的分布
20. 下列有关波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生物繁茂
②栏目组既可看到桃花又可看到油菜花盛开的美丽景观
③可产芭蕉、柑子、橘子、西瓜、甘蔗等农产品
④波密县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多分布于峡谷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21.年楚河河谷(如图所示)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年楚河河谷与我国东部平原相比,种植油菜突出的优势条件是____。
A 热量丰富 B 太阳辐射强 C 水源充足 D 地势高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2-23题。
22.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A.坡向 B.海拔 C.坡度 D.人类活动
23.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左图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右图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产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 )
A.晋 B.贵 C.甘 D.吉
25.关于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
C.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常发生凌汛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27.“藏水北调”工程不会
A.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 D.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凡是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称为冻土。读下图“北半球多年冻土分布剖面图”,回答28题。
28.图中所示的冻土分布特点是
A.多年冻土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高纬地区
C.季节冻土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中纬度的多年冻土随纬度增高而增厚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9~30题。
2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该地寒冷期( )。
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 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
(2) 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3) 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
(4)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详解
1.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取封闭运输。
2013年11月28日举行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上,有物流专家指出,乌鲁木齐市可依据现有条件,完善大流通体系,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图1是局部地区简图,图2是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1) 题.
(1)描述图1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博格达峰南北坡自然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乌鲁木齐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地南北两侧的山麓冲积扇上;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山麓冲积扇地形较为平坦;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交通便利.
(2)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比北坡高;南坡缺失山地针叶林带(北坡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南(北)坡是向阳(阴)坡,热量条件较好(差);北(南)坡是迎(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好(差).
(3)地处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要道,腹地广,交通便利,发展基础好,省会城市,经济实力雄厚.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一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二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 图三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一中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________(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4)简述图一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线分布(任答一点) 低 水资源
(2)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
(3)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比比坡高。北坡为阴坡,与南坡相比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
(4)亚欧桥经过,交通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矿产资源、能源丰富;国家大力支持;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任答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