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纪尧兵(215021)
【内容摘要】: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等方面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 有效性 评价标准
2009年11月我主持承担了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方向之一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等方面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其价值在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制定可操作的科学的有效性评价细则。这是一项富有生气、活力与充满意义的课题。下面就本课题组在制定和实施评价细则过程中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1、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其评价范围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建立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是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其最终目的是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评价和评价结果分析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最终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
1.1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1.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重点体现在五个维度:⑴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和学生个体参与程度如何;⑵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相统一,反馈矫正是否及时有效;⑶教学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能否优化协调;⑷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相统一,教学生态和谐平衡;⑸教学具有情感性,能唤醒自我,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1.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定性、定级、定量。即:项目定性、指标定级、分值定量。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让师生学会自我评价。
2、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制定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时,不仅要依据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充分按照发展性、学生为中心、全面性的评价原则,将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值,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而且应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灵活性,允许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景调整和修改评价标准。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评价、教学内容评价、教师行为评价、学生行为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特色评价、教学组织与管理评价等。既能确保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既切实可行,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具体细化为六个指标:
2.1 目标明确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2.2 方法有效度 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否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数学概念的生成和规律的再发现。
2.3学生参与度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地参与实践、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4 内容适切度 课堂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者,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在知识形成的“关键点”上,产生解决问题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展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
2.5效果达成度 考察数学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要看 “双基”的达成情况;又要看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的情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2.6课堂教学的情感度 情感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活跃的因素,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意志、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数学课堂应该建设成富有情感的生态课堂,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提高自我效能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
随着课题组对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我们觉得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应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并且各个项目有明确的指标说明和评价分值或等第,这样在进行评价时不仅参考标准明确,并且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有一个客观明确的了解,也才能真正起到“探讨、提升”的目的。当然量化表中的个别评价指标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完善。
附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级指标权重 | 二级指 标权重 | 指标内容 | 一级指标评分 | 一级指标得分 | ||||||
A | B | C | D | |||||||
A55分 教 师 教 学 指 导 过 程 | A15分 教学理念 | 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创造性原则 充分挖掘教材中多种教育因素,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教学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 5 | 4 | 3 | 2 | ||||
A25分 教学策略 | 注重知识的生成、延伸和开放性原则,对教材适时进行调整、重组、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手段直观,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 5 | 4 | 3 | 2 | |||||
A35分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习实际,三个维度目标设计得当 | 5 | 4 | 3 | 2 | |||||
A410分 教学内容 | 符合要求,合理适量。能挖掘教材的内涵,明确知识技能结构,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强调本质, 注意适度形式化,能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 10 | 8 | 6 | 4 | |||||
A510分 教学过程 | 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学科学习活动独有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氛围宽松和谐 体现合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技能训练安排合理、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强调探究,体现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组织有效,能灵活,张驰有度,教学反馈和矫正及时充分。 | 10 | 8 | 6 | 4 | |||||
A610分 教学能力 | 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能力强,对突发情况处理及时、恰当,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用普通话教学,讲解科学、正确、简明,板书整洁 | 10 | 8 | 6 | 4 | |||||
A75分 教学态度 | 教学有感染力,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 5 | 4 | 3 | 2 | |||||
A85分 教学特色 | 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 | 5 | 4 | 3 | 2 | |||||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 | B110分 学生参与 | 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 10 | 8 | 6 | 4 | ||||
B210分 自主学习 | 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自己的学习 | 10 | 8 | 6 | 4 | |||||
B310分 创新意识 | 学生有思考的能力,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 10 | 8 | 6 | 4 | |||||
C15分 教学 效果 | C15分 | 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教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5 | 4 | 3 | 2 | ||||
C25分 |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 5 | 4 | 3 | 2 | |||||
C35分 | 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 5 | 4 | 3 | 2 | |||||
综合 评价 | 总 分 | |||||||||
等 级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涂荣豹,王光明等.新编数学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文章发表于《中学数学》(湖北)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