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 度 | |
| 编 号 |
申 请 书
| 课 题 名 称 | 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反馈更有效 |
| 负责人 | 沈建梅 |
| 填 表 日 期 | 2012年9月1日 |
| 姓 名 | 沈建梅 | 学 科 | 数学 | 年 段 | 高年级 | |
| 研究年限 | 2012年9月- 2013年 6月 | |||||
| 个人课题名称 | 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反馈更有效 | |||||
| 课题简介 | 1、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日益突出。《数学课 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小组汇报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组内交流合作之后的一次展示。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各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通过汇报交流学生可以展示个性,在交流中获得不同发展。但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汇报自己的学习发现,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教师如何提高小组汇报交流的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交流。这些问题可供借鉴的前人经验很少,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比如汇报交流时,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然在说“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探讨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没有体现出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化的。还有一点,我们发现往往汇报交流时又回到了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无法激发其它其它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提出异议,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没有得到思维的碰撞。可想而知,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残缺的、无效的,因此我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侧重点确定为“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反馈更有效”。 2. 解决问题的主要想法和思路 (1)要想各小组汇报出期望中的自学成果,首先必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培养组织员、记录员、汇报员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小组汇报时,教师应注意其他各组成员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听记的好习惯。当听到好的方法或者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时,可以做一些记录。一边听一边记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向其他同学学习。 (3)小组汇报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鼓励他们对前面汇报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时间久了,学生倾听、质疑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立体交叉的课堂模式也随之建立起来。 (4)要加强教师的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是整个成果评价最主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在某些时候可能会由于感情而使评价缺乏一定的公平性,这就要求教师作出最后最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 解决问题希望达成的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
| 课题 研究的内容 | 1、研究如何培养各组的组织员、记录员、汇报员,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 达到预期效果。使得小组学习成果体现集体的智慧和结晶。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包括以下三方面(1)在小组中的“倾听”(一人说,三人听)(2)在展示中的“倾听”(一人说,全班听)(3)在总结时的“倾听”(老师说,全员听)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异议的能力。 4、研究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小组之间的竞争融入到学习中。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12年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2年9月): ①选择研究单元、修改教学设计,准备课堂应对预案 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评了解。 ③录制部分教学视频; (3)实施阶段:(2012年10月-12月) (4)总结阶段:(2013年1月):撰写案例报告或研究报告。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困难,设定学习目标) (2)案例研究:做好三个一:记录下研究过程与花絮;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个精彩案例。 |
|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 1. 教学视频资源,教学设计 2. 教学实践展示 3. 教学案例或研究报告 |
| 学校意见 | 年 月 日 |
| 评审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