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
| 班 别 | 12秋计算机1班 | 指导教师 | 姚满桃 |
| 学生姓名 | 郭海涛 | 学号 | 01 |
| 论文题目 | 城市三层别墅设计 | ||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1背景:别野建筑,在城市建筑中仍然受到欢迎,它通常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 。比如环保,比如高科技的融入。这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激励着设计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了使用者的要求,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做好总体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环境,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又易于沟通的私家庭院。 1.2设计意义: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问题。设计者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完美的设计生产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 |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别墅是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别墅造型外观雅致美观,独幢独户,庭院视野宽阔,花园树茂草盛,有较大绿地。有的依山傍水,景观宜人,使住户能享受大自然之美,有心旷神怡之感。中国别墅市场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我国的别墅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近几年,中国别墅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与理性,与十多年前别墅市场起步时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由于南、北两地文化差异与产业差异,所组成的购买人群及其消费理念有所不同,所以,就京、广、沪三地而言,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所面临的客户群体可以是全世界,而北京面临的客户群体是全国,广州则更多面临珠三角区域市场。 2.2发展动态: 2011年,在房地产频出的背景下,别墅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别墅作为稀缺产品,其独特的抗跌性与保值特性也更加凸显。 2012年以来,我国严禁别墅用地供应。因此,无论是别墅还是类似别墅产品,供应都十分稀缺。 2013年,我国别墅市场出现回升,主要是受刚需、改善型楼盘成交向好的带动,未来别墅成交继续回暖是方向,但过程仍然漫长。 由于国家对别墅市场有一定的,别墅将成为越来越稀缺的产品,别墅市场未来的发展仍然看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别墅市场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受别墅产品的稀缺性影响,以及国内通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别墅产品的市场价格仍将处于进一步上涨态势之中。另一方面,随着存量进一步去化,别墅更加稀缺,其产品也更趋于高端化。 | |||
| 三、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3.1研究的内容: 1、设计出一栋三层的城市别野。 2、了解快速建模的方法和方式。 3、室外、室内灯光的综合运用。 4、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及设计能力。 5、综合评价自己的设计作品。 3.1.设计的总体内容: 1、别野概况 2、建模制作 3、灯光制作与调试 4、场景的完善 3.1.2模块及各模块的功能: 台灯、灯光、餐桌凳、衣柜、洗手盆、地板、天花板。 3.1.3设计方案 一、建模 1、 建模过程: 绘制别野的平面图形 绘制别野的大体形状 绘制别野房体的门和窗、栏杆 2、贴图 二、灯光 天光的设置 泛光灯的布置 打聚光灯 3.2 可行性分析: 1、层数少、上下联系方便,从我国现有的经济生活水平来看别野给住户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2、别野一般都有庭院,可供家庭生活中的乘凉、进餐、娱乐等活动。 3、庭院的绿化,可以明显改善居住小环境,在南方炎热地区可形成阴凉环境。 4、建筑形式简单,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不高。可用大量的地方性材料,施工也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可节省施工设备费用。 4、别野建筑由于本身体量小,在不同的用地上比较灵活的布置,有围墙或栏杆围出固定范围的庭院。因此这中独院式成片建造时,也不用围墙分开。 3.2.1 经济可行性:就是把别墅作为第一居所需求。这类别墅一般面积适中,总价在100万元左右,交通便利,适合少量经营实体或贸易人,从事金融、证卷、保险业的高收入人士。 3.2.2 技术可行性:3D MAX的基础比较扎实,大部分都会制作。 | |||
|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多查询些相关的资料,多收集些别人收设计的作品并进行分析,多与其他人交流设计经验。 4.2 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制作去表达,怎样用最便捷、最实用的手法去设计。也还有每一个对象和对象它们相互间的影响与联系。 | |||
| 五、研究方法 5.1 技术 图形绘制、灯光效果、CAD图表制作、 5.2主要技术路线 图形绘制 | |||
| 六、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论文的论述大纲。 3、分析设计作品。 第二阶段: 1、撰写论文,确定初稿。 2、完善论文句、词、段之间的联系。 3、修改论文格式。 4、完成论文。 | |||
| 七、分工安排 | |||
| 八、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