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琪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072 )
摘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由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扬•扎•艾克于1434年创作的一幅展现T尼德兰人生 活状态且具有记录性功能的风俗画。虽说両面内容描绘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富商乔凡尼•阿尔诺芬尼[Giovann Arnolfini]和他的妻 子琼尼•德•切纳米『J«mne O n a m e]在卧房中举行婚礼的场景,但在真实描绘现实世界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以婚礼为题且以 真实居家环境为背景题材的作品自中世纪以来属于首创。艺术家对新婚夫妇体态动作乃至室内的物品装置的详细描绘,不仅展 现了新时代与新观念下中产阶级人民的生活状态:能够实现个人愿望.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还描绘出了尼德兰人文主义的崛起。本文旨在通过对《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赏析为线索,探究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在艺术上追求自然主义,以真实描绘 客观世界的创作方式。不仅如此这幅画还被誉为油画的先驱,其研究价值不止这些。
关键词:文艺复兴;油画;光影;写实
_、环境造就的地域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多都具有相同性的性质:肯定人 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它以现实主义为艺术原 则,冲破宗教禁锢,是西方艺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 在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找 中又彰显着各自相对的艺术创造个性。而尼德兰便是这 样一个有着民族特色的艺术圣地。
尼德兰(Netherlands)字面意思为“低洼地”也就是“低 地国家”之意,因其最早对"油”这种媒介剂使用,而又被 称之为“欧洲油画故乡”。这里气候潮湿,对画面破坏严重,尼德兰的艺术家们采用了作品完成后使用光油上光的绘画技 法,形成了早期较为完备的油画创作形式。尼德兰艺术脱胎 于中世纪的哥特艺术并受到民间谚语和传说等多方面的影 响,加之因其气候潮湿以及哥特式建筑多窗与墙面窄长的原 因导致“架上画”(绘制在木板上、且可移动的)—这一 细密画特色的绘画方式在尼德兰流行起来,细密画向来以注 重细节描绘著称,从形式上看可以比作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就此来看尼德兰美术在风格倾向上宗教思想和旧俗习气比较 浓厚,形成了人物形象僵硬、内容安静肃穆庄严,画面不够 生动自然的艺术特色。除此之外尼德兰人,擅长思考,喜爱 钻研.且又特别有耐心,能够不厌其烦地反复做一件事情,具备有实干精神。民族性格使得他们重实质多于形式,喜欢 真实多于理想化描绘,喜欢复杂、不规则、自然的事物,这 种本性使得尼德兰艺术家们在艺术上追求自然主义,以真实 描绘客观世界为己任,对于自己要描绘的事物真实的描绘每 一个细节。综合来看尼德兰美术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细腻的 作风与神秘的宗教情绪和地方特色相融合的独特画风。
二、扬•凡艾克其人
扬•凡.艾克15世纪的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文献 资料并未有很多与他早期生平经历相关的详细记载,根据 扬•凡.艾克为数不多的履历中可得知他大约于出生于1390 年,是一名接受了高水平教育的精英阶层(从他在绘画中呈 现了荷兰语外,还用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书写 过铭文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除此之外从他有着敏锐的洞察 力和严肃的探究精神。扬•凡•艾克早年在绘両作坊里学习手抄本彩饰画的经历.让他掌握了细密両非常细腻而又讲究 的细部描绘的传统技巧,并且他还会时常创作一些和他工作 中插图完全不同的大画面作品,并把这两种绘画技巧相结合。从事过建筑装饰类工作的经历,使他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绘 画材料的研究与理解。因为他对油画的改良被人誉为“油画 之父”,用油调色中世纪就有人这么做,扬•凡•艾克确实 称不上发明者,但他们改进了油画的技法,使得油両在丨5世 纪起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对油画创作高 超的掌握技巧使得他可以更好的用画笔展现出光影效果,在 他艺术作品中最大的创新就是“光与影”的展现,他善于表 现事物的质感,光感和立体感,利用空气透视与光影处理形 成了 “画面如镜子般真实”的艺术特色r扬•凡•艾克留存 下来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这幅《阿 尔诺芬尼夫妇像》。
三、图像的魅力:一张“特殊”的结婚证
14世纪后的尼德兰地区,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商人向艺 术家们定制绘画,成为促进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阿尔诺 芬尼夫妇像》就是一幅生活在尼德兰的意大利富商阿尔诺芬 尼定制的类似于今日结婚照的一个双人肖像.从题材上看也 可以视为一幅出色的风俗画。这幅在木板上绘制而成的油画,记录的是他和妻子成婚时的情景。根据“图像学”大师潘诺 夫斯基考证,这幅作品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一定法律效益的结 婚证,原来在扬•凡•艾克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任何证明 的私自婚姻也是合法的,男女双方彼此情深意浓时会建立婚 姻关系,感情破裂“婚姻关系”也会随之破裂,但尴尬的是 只有一方移情别恋时由于是秘密婚誓,婚姻关系很难得到保 障。因此《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便成了阿尔诺芬尼向妻子展 示他忠诚、专一的结婚证。
只见画面是那么的平实自然,夫妻二人立于房子的,衣着庄严、华丽,彼此相携面向观众,阿尔诺芬尼戴着黑色 的礼帽,身披考究的氅式礼服,右手高举放在胸前,他的左 手庄重的托举着新娘的右手,而新娘则身穿绿色的纱裙,头 披着白色的纱巾,左手轻抚于自己的小腹,这并不是新娘已 经怀孕的寓意,而是当时新婚夫妇的特定装扮.寓意着新娘 做个贤妻良母,早日生子的美好期盼.画面人物优雅从容,152 [绘画艺术]
绅士有礼: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欢乐。画家用他细腻、严密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中产阶级男女新婚宣誓的精彩瞬 间。他们宣誓的丨闻面是对婚姻信守忠诚的承诺,也是他们的 内在情感,展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
四、 宗教色彩下的人性光辉
尼德兰艺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艺术,15世纪的尼德兰 依然受到教的影响,扬•凡•艾克也不例外,但他巧妙 的结合当时流行的手法把宗教涵义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结合在一起,精心的安排画面展现了一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画面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物品摆放都有宗教的含义,十分有趣。先从主题人物看: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 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 右手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她的左手放于小腹则又 意味着结婚后对怀孕生子的期待,新娘头戴白色的头纱则是 贞洁处女的象征,这样的暗喻主要来源于内色极具强烈的宗 教寓意:因《圣经》中以色列人对上帝的贡品都是白色的,圣经故事里天使的翅膀、圣母的衣袍、祭祀的羔羊、以及教 徒与修女都会用白色来呈现,因此白色也就成了虔诚与纯洁 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新娘身上绿色的长袍,象征着生育;新人背后红色的床单、幔帐象征着性和谐。
両面中吊灯上燃烧着的A色蜡烛则象征着纯洁之光,这 种说法来源于天主教,他们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 以婚宴上点白色蜡烛则寓意着纯洁。另外的一种寓意是把燃 烧的蜡烛与复活想联系,象征着永恒的生命,而且蜡烛 位于整个画面的正上方像极了上帝之光,寓意着上天对他们 结合的祝福与认可:男人的木屐被脱掉放置一边,寓意来自 于《圣经》故事中摩西觐见耶和华被使者要求脱下鞋子的故 事,从侧面烘托出了着婚姻的神圣与专一;画面下方的小狗 象征着忠诚,这在诺亚方舟故事后就被认可的一件事实;窗 台上的苹果象征着人类最初堕落和对罪恶的训诫;桌子上的 金诘是希腊神话故事中“金苹果”,象征着婚姻与生育。®引用画面最远处的墙壁上还挂着念珠、扫帚和镜子,这些东 西都是诵读时所用的东西,暗示了信仰与忠贞。®而且 两人站立的位置,丈夫靠近的是象征外界的窗,妻子靠近的 是象征家庭的床,据说也暗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背景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象征着爱 情的纯洁和永恒。《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向世人呈现了婚姻 这样一个神圣的主题,作品中的方方面面虽都充满了宗教色 彩,但这样的表达不为取悦“上帝”,不为圣像崇拜,只为 表达出对新婚夫妇最美好的祝愿,对他们新生活幸福美好的 祈求。与中世纪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画面内容是这样的 平实自然,表达出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着这样一种美好的 “人性”的真实:
五、 光影交织下的现实形色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扬•凡•艾克自 然主义的艺术追求,看到光与影的微妙韵衡。从构图上看最 先注意到的肯定的画家画面上的光线营造出的空间感,画家 对光影的处理也极为传神。画面左侧窗户透射进来光线后,在阿尔诺芬尼夫妇的身前身后都形成了背影,画家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并且整个图両光线的明暗、强弱处理得恰到 好处。其次是画面人、物的安排虽然多但并不杂乱,有着明 确的空间层次感,尤其是小物件的摆放既化解了主体人物给 画面造成的单调感也使得画面更具空间延伸感,更重要的是 使画面充满了生活化气息,人文主义思想强烈,文艺复兴审 美趣味浓厚。
从色彩上看,扬•凡•爱克绘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采用了以油调和颜料作画的方法。在此幅作品中,両家 在木板上流畅的运笔设色,一层层罩上去的油画颜料,使画 面鲜明透亮、色彩丰富,更精细的捕捉到真实生动的形象和 场景。画面中首先就是那及其鲜艳夺目的绿色新娘服装,色 彩艳丽绚烂,使得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夺人眼目,而新娘袖 口的和脚踝的几块蓝色又雅致住了大片绿色给人造成的疲劳 感,是色彩充满了跳跃的节奏感,其次是背景中的大片红色,成为了画面中面积最大的色彩,但是它毫不喧宾夺主,起到 了与画面中绿色相互均衡的作用,使画面和谐稳定,毫无跳 跃生硬感,虽然说红绿搭配是最俗气、生硬的搭配.但是由 于画家对红绿色彩两种色块的渲染力度不同,色块大小的合 理搭配使得画面不仅和谐稳定,还更增添了现实生活中的对 婚姻新生活的喜悦感。而新郎和小狗两个相对来说颜色较重 的色块,不仅压制了両面右边色彩过于亮丽的颜色弊端,还 与右边的绚丽色彩以及后面A色墙壁的颜色、色块大小形成 了一种色彩空间对比,使得_面不仅色彩和谐,亮度、饱和 度达到完美的境地还使得画面的空间得到了巨大的延伸.空 间透视感强烈。
结语
整体来说,这幅画在光线、空间、质感的塑造上,色彩 的饱和度、鲜艳度的把握上以及刻画事物的精确度、深人程 度上都超越了同时代的画家,这幅画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 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扬•凡•爱克是油画的宣扬人改 革者开创人,他在油画技法方面的创新创作方式引起了意大 利画家的纷纷效仿,更使得油画这种绘画语言在世界上流传 更广,影响至今。而《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扬•凡•爱 克运用新型油画材料深人进行绘両探索的成功尝试,他通过 自己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和绘画材料的改进,为油画 的发展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注释:
①金苹果是地母(Gaia遽给孙女赫拉(Hera)的结婚礼物,赫拉是掌管床笫女神.“金
苹果"树又是结婚礼物.所以被认为是婚姻与生育的象征
②念珠:15世纪,玫瑰经一直是家喻~晓的析祷.无数信众每天都在私下地念玫
瑰经:教会则玫瑰经是连串的祷文,因此信徒念诵时常用念珠来记下念诵次数.
此念珠被称为“玫瑰念珠”。所以,念珠在艺术上是常用的忠贞、虔诚的暗喻-刷帚用于打扫床,因此意味着纯洁。
参考文献:
[1】翟文明.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_丨閱】.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间.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3] 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 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8.
[5] 陶金鸿.自然之镜一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J].南京艺术学院学
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02): 146-149.
[6]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于琪琦(1Q93.07—),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