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坐标图像题的考察形式
2.掌握坐标图像题的解题策略
3.培养学科联系,树立树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重点:坐标图像题的解题思想,策略
难度:图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坐标图像类试题是将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关系或者变化趋势通过数学中坐标图像表现出来的一类题。是陕西近几年中考考试的热点之一,此类题目是对不同单元知识点的整合,试题难度比较大,但重复性较强。常考查稀释酸或碱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过程中各量的变化、两种物质和一种物质反应过程中各量的变化、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等。
2.例题
1.(2018年陕西15题)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2(2018年陕西副题18题)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2)t2 ℃时,将甲、乙各30 g分别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________(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____________g。
2.(17年陕西23题)小王同学想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粉末1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得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三:方法指导
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计算题
考查方式:借助于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因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坐标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
1.解答图像坐标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2.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3.由图表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
4.题型攻略
(1)识标: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终点、拐点、交点等)表示了什么化学意义。
(3)析线: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5.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表示时,要注意数值大小关系、反应剧烈关系等一致。
四:巩固练习
类型一 溶液pH的变化
例1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上边图像合理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
类型二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例2 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
A. 溶液中的水 生成的铜
生成的氯化锌 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类型三 综合性坐标图像题
A.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氢氧化钠溶液
类型四 溶解度坐标图像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②中烧杯内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根据上图实验判断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应为中的曲线 (填“A”或“B”)。
(3)③中烧杯内固体的质量是 g。
(4)若该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时,可采用 的方法。
类型五 计算 坐标图像题
试题研究 页 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针对中考热门题型坐标图像题进行了复习,通过一系列题目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此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