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卢克勤
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05期
【摘要】 文章的标题是对作品高度的概括和归纳的结果,往往富含许多深刻意义和奇妙的效果。标题的译者要学会“画龙点睛”,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题原文,给译语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欣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总结讨论了一些英语文章标题翻译的技巧、方法。希望此举能对翻译教学、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标题 翻译 技巧
一、文章标题的翻译技巧
1.1注意省略
英语标题多为单层结构,以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多。为使标题凝练、醒目,中英文标题都有省略现象。
1.1.1.英语省略功能词
英语标题常省略冠词、系动词、助动词等与语法功能有关的词。这类标题的主要形式有:
(1)修饰性定语+名词:(The) North Sea Infrastructure
(2)名词+分词短语:OPEC (is) not Giving up on Price Policy
(3)(短语)+形容词(短语):Courses on Practical Skills(Remain) Popular
以上这些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的省略不会带来翻译障碍。
1.1.2英语用标点符号替代
为减少标题词数,英语用标点符号代替。常用的符号有:
逗号:Mideast Continues as Dependable Producer, Makes up for Drop in US, Russian Production。其中,第一个逗号代替句号并省this,第二个代替and。
冒号:Oil and Gas in China:the Door Opens Wider to International Oil Compaines(=The Door of China to Oil and Gas Trade Opens Wider to ...)。这里,冒号代替介词of等,但其主要作用在于突出Oil and Gas in China。
破折号:Coalbed Methane-Fuel of the Future。其中破折号相当于系动词is。
1.1.3省名词
为缩减词数,中英文标题都有省略名词的情况。标题省略名词并不妨碍理解。一是读者根据文章体裁的分类,已知文章的大背景;二是读者在开首句中即可了解省略的内容。由于中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角不同,在翻译这类标题时经常要补出省略的部分。如:
Policeman Killed in Pub为 A Policeman Has Been Killed in the Pub Fight 之略,可译为:(一名)在酒店战中丧生。
Collapse in Former Soviet Union (载于一本石油专业杂志的文章标题)为 The Petroleum Supply System Collapse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之略,可译为原苏联石油供需体系在崩溃。
汉语省略的例子如:
鉴真东渡(至日本)。可译为Monk jian Zhen’s Voyages East to Japan。
春秋《诗经》为“春秋时期的《诗经》”之略,可译为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1.2力戒歧义
标题要求简短。这使歧义的概率增大,翻译时要在理解通篇意义的基础上予以正确表达。标题歧义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2.1结构歧义
有一篇题为Wrong Leg 的新闻报导,其实际结构应为 Wrong-Amputated Leg。这从本文的导言即可知道:
New Delhi—A careless doctor amputated the healthy leg of a politician’s son at a hospital in Central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reported yesterday. Lalit Patek, an independent member of the Madhya Pradesh Legislature, alleged on Saturday that the healthy left leg of his son was amputated and a fractured right leg left uncared for, the paper said.
因此,该标题宜译为“误戴好腿”或“截错腿”。
又如,“中国人登上南极洲”的这一标题,曾被译为Chinese Land in Antarctica, 其中land作为动词,意思没错。但从英文结构上说,land可用作名词。这里,其意思即为“中国人在南极洲上的土地”。这跟英译者的初衷大相径庭。虽然看完全文可能会有正确的选择,但终是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为好。
1.2.2语义歧义
澳大利亚短篇小说Tell Us About the Turkey, joe 曾被译为《乔,把土耳其人的故事告诉我》,实属错误。这里Turkey与土耳其风马牛不相及,实为“火鸡”。还有人把澳大利亚作家Frank Dalby Davison的长篇小说Dusty译成“灰蒙蒙”,而小说写的是狗的故事,书名的副题是A Dog of the Sheep Country Dusty。Dusty是牧羊区内一条狗的名字,应音译为“达斯提”。就词论词是很难判断是非真伪的,标题出自篇章,也只有译自篇章。
二、文章标题的翻译方法
标题翻译要以篇章为本,“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形”。“精”是文章的精髓,“内”是文章的内涵。“精”、“内”俱存,且兼顾形式,始为上乘之笔;切不可受形式的羁绊,而跟篇章的主旨游离。标题翻译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对具体的标题来说,哪种为好,要根据原题反映题旨的深度、不同文体及不同的语言习惯而定。
2.1直译
有的标题可逐字照搬。美国影片Sound of Music 最初译为《仙乐风飘处处闻》,就不如按字面译成《音乐之声》简明朴实。又如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译为《傲慢与偏见》,David Copperfield译为《大卫·科波菲尔》。有的则根据文意和汉语表达习惯,以直译为主,略有增补。如小说The Wind of the War译为《战争风云》。纪实性报导Calgary: Canada’s Not-So-Wild West 译为“卡尔加里—繁华的加拿大西部城市”或“卡尔加里——这里的加拿大西部并不荒凉”。而把影片Blood and Sand译为《碧血黄沙》,既保持原名的神韵,又传达了原作的气派。科技文章的绝大多数标题要采用直译,因为标题中的词(部分或全部)就是文章的主题词在篇章中会反复呈现,反复重述,例如Semiconductor and Plated-Wire Memories译为“半导体储存器和镀线存储器”。但是科普文章另当别论,因为它既有科学的严密的一面,又有生动形象的一面。例如:一篇题为The Search for Adam and Eve的文章,是谈论人类起源的,可以直译为《探索亚当和夏娃的踪迹》,以保持原题的幽默和含蓄。但也有人主张意译为《探索人类的起源》,直截了当,点明题旨。严肃与生动、科学与形象往往不可兼得,这在翻译标题时反映为两种不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