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 小学一年级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 时 数:160--170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一、课程目标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本学期是学生升入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新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因此,本期的学习,将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较为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在本册学习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有:
(一)汉语拼音方面: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方面: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 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方面: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几个部分。其中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学进度如下:
| 学习主题:本册相关内容 课时安排 | |
| 入学教育 | 2课时 |
| 汉语拼音 | 60课时 |
| 《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 8-9课时 |
|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画》 | 8-9课时 |
| 《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 | 8-9课时 |
|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静夜思》 | 8-9课时 |
| 《小小的船》《阳光》《影子》 | 8-9课时 |
| 《比尾巴》《语文园地三》《比一比》 | 8-9课时 |
| 《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 | 8-9课时 |
| 《语文园地四》《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 | 8-9课时 |
| 《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 8-9课时 |
| 《语文园地五》《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 8-9课时 |
| 《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 | 8-9课时 |
| 期末归类复习 | 8-9课时 |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根据一年级学生初入学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扩展拼音教学的外延和内涵,充分用好课本资源和其他资源,将学拼音、认生字、读儿歌、练说话有机结合起来。
(2)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范读、范写等,采取认读结合、识写结合,读中说、读中写、读中画、读中演等方法,尽量让学生多认、多读、多说、多问,受到较为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3)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阅读,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方式上,以课堂听讲、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主动学,玩中学。通过讨论、交流,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
3、进行课外拓展练习,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1)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读书会,采取多种阅读方式,鼓励学生适当阅读优秀的童书和绘本,并初步学习语文积累,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 2)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实践活动:如诵读古诗、儿歌,听故事、讲故事,展示台、讨论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这些主题活动,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植学生的自信。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以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为主。
2、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
采取书面语测试、口语测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过程定性评价活动(口语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日常过程性评价):
①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时的倾听、表达、交流),多采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或奖品(如小红旗和星星贴纸等),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②作业情况(如课堂听写、抄写生字、描红等),用星号、小红花 、A B C不同等级评价。
③课外学习及实践活动(“书香小博士”评比、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讲故事比赛等),根据情况在语文书中盖“奖”章,可记入期末总评。
2、书面语测试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结合课堂评价以及平时的课内外活动的情况,适当进行阶段性书面测查。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