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HJ 2503-2011标准第五部分
5技术内容
5.1印刷用原辅料的要求
5.1.1油墨、上光油、橡皮布、胶粘剂等原辅料不得添加表1中所列物质。
表1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 中文名称 | 缩写 |
|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 DINP |
|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 DNOP |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 酯 | DEHP |
|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 DIDP |
|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 BBP |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DBP |
5.1.3油墨应符合HJ/T 370的要求。
5.1.4上光油应为水基或光固化上光油。
5.1.5喷粉应为植物类喷粉。
5.1.6润湿液不得含有甲醇。
5.1.7即涂膜覆膜胶枯剂应为水基覆膜胶。
5.2印刷产品有害物限量应符合表2要求。(表2略)
5.3印刷宜采用表3所要求的原辅材料,其综合评价得分应超过60。
表3 印刷产品所用原辅材料要求
| 原辅料 | 要求 | 分值分配 |
| 承印物(25分) | 使用通过可持续森林认证的纸张 | 25 |
| 使用再生纸浆占30%以上的纸张 | 25 | |
| 使用本色的纸张 | 25 | |
| 印版(5分) | 使用免处理的CTP印版 | 5 |
| 橡皮布(10分) | 大幅面印刷机换下的橡皮布可在单色机上使用 | 10 |
| 大幅面印刷机换下的橡皮布可在小幅面机上使用 | 10 | |
| 润湿液(20分) | 使用无醇润湿液 | 20 |
| 使用醇类添加量小于5%的润湿液 | 10 | |
| 印版、橡皮布清洗材料(7分) | 使用专用抹布清洗印版、橡皮布 | 7 |
| 热熔胶(8分) | 使用聚氨酯(PUR)型热熔胶 | 8 |
| EVA热熔胶符合HJ/T220的要求 | 5 | |
| 印后表面处理(25分) | 使用预涂膜 | 25 |
| 水基覆膜胶有害物符合HJ/T220中包装用水基胶黏剂的要求 | 10 | |
| 水基上光油有害物符合HJ/T370中技术内容5.4的要求 | 15 |
表4 印刷过程中环保措施
| 指标 | 工序 | 要求 | 分值分配 | |||
| 资源节约 | 印前(12分) | 建立实施版面优化设计控制制度 | 1.0 | |||
| 建立实施长版印件烤版制度 | 0.6 | |||||
| 采用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和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 | 4.8 | |||||
| 采用节省油墨软件,利用底色去除(UCR)工艺减少彩色油墨用量 | 0.8 | |||||
| 通过数字方式进行文件传输 | 1.2 | |||||
| 采用软打样和数码打样 | 1.8 | |||||
| 制版与冲片清洗水过滤净化循环使用 | 1.8 | |||||
| 印刷(16分) | 单张纸平印16分 | 建立实施装、卸印版、校正套准规矩时间控制制度 | 1.6 | |||
| 建立实施纸张加放量的控制程序 | 1.6 | |||||
| 建立实施印版、橡皮布消耗定额控制程序 | 1.6 | |||||
| 建立实施橡皮布的保养程序 | 1.6 | |||||
| 建立实施印刷油墨控制程序,集中配墨,定量发放 | 1.6 | |||||
| 采用墨色预调和水/墨快速调节装置 | 0.8 | |||||
| 采用静电喷粉器 | 1.6 | |||||
| 采用喷粉收集装置 | 1.6 | |||||
| 采用供墨系统 | 1.6 | |||||
| 采用自动洗胶布装置 | 0.6 | |||||
| 采用无水印刷方式 | 0.5 | |||||
| 根据印刷幅面调节幅面和喷粉量 | 0.5 | |||||
| 上光油使用后废气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 | 0.8 | |||||
| 印后加工(12分) | 建立实施烫箔工艺控制程序 | 3.0 | ||||
| 建立实施印后表面处理材料的控制程序 | 3.0 | |||||
| 建立实施模切控制程序(教材书刊类不实施考核) | 2.4 | |||||
| 建立实施上光油或覆膜工艺控制程序 | 3.6 | |||||
| 节能 | 印前(12分) |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 | 6.4 | 6.4 | ||
| 采用小直径灯代替大直径灯 | 4.8 | |||||
| 采用纳米反光片的灯 | 2.0 | |||||
| 在工作空闲时,电脑置于休眠状态 | 3.6 | |||||
| 印刷(16分) | 单张纸平印16分 | 建立实施印刷机能耗考核制度 | 2.0 | |||
| 建立实施减少印刷机空转制度 | 2.5 | |||||
|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 | 4.6 | 4.6 | ||||
| 采用小直径灯代替大直径灯 | 2.4 | |||||
| 采用纳米反光片的灯 | 1.0 | |||||
| 安装自动门,对印刷车间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 1.5 | |||||
| 彩色印件采用多色印刷机印刷 | 2.4 | |||||
| 采用真空泵系统 | 2.0 | |||||
| 印后加工(12分) | 建立实施印后加工设备能耗考核制度 | 2.4 | ||||
| 建立实施印后装订工艺制度 | 3.0 | |||||
| 建立实施胶锅温度控制程序 | 3.0 | |||||
| 采用LED灯 | 3.6 | 3.6 | ||||
| 采用小直径灯代替大直径灯 | 2.4 | |||||
| 回收利用(20分) | 建立实施剩余油墨综合利用控制制度 | 1.0 | ||||
| 建立实施电化铝废料回收制度 | 2.0 | |||||
| 建立实施废物管理制度 | 2.0 | |||||
| 建立实施装订用漆布、人造革、纱布等下脚料回收制度 | 1.0 | |||||
| 建立实施装订用胶粘剂残余胶料回收制度 | 1.0 | |||||
| 建立实施废物台账程序 | 1.5 | |||||
| 建立实施印刷车间空调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程序 | 1.5 | |||||
| 建立实施废弃物分类收集程序 | 3.0 | |||||
| 建立实施印版隔离纸、卷筒纸外包装纸皮、表层残破纸、剩余纸尾,废纸边分类回收程序其余分类回收 | 5.0 | |||||
| 采用印前印刷的预涂感光印版 | 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