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图像合成》是冀教版初三年级学习内容,需要1课时 |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秦皇岛市第四中学 苏宇 |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的氛围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
| ☆教材分析 | ||||
| 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掌握了photoshop图层、通道、路径;掌握photoshop选取、编辑、绘制工具的使用,图像合成就是通过多幅图像重新组合形成新图像的图像编辑方式,图像合成应用广泛,是当前网络图片最流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 ||||
| ☆学情分析 | ||||
| 初三年级学生操作熟练,创作思维已经初步培养出来,有自己的美感、设计理念,所欠缺的就是部分同学的构思拘泥于规规框框,按部就班创作作品,没有大胆的想象力。 | ||||
| ☆教学目标 | ||||
|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图像合成 (2)磁性套索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画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探索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对PHOTOSHOP产生浓厚的兴趣。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教学重点:学会图像合成。 教学难点:使用磁性套索工具获取图像。 | ||||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 一 、 导 入
二 、 展 示 教 程
三 、 自 主 创 作
四、 发布评价
五、 小 结
| 给出大量网络新奇的图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探讨。
教师:那这些是怎么完成的呢?
打开photoshop软件—打开2个图片——用磁性套索工具选中人物图片的主角——用黑色箭头工具将选中主角移动到背景图片中,实现图像合成。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操作,及时发现学生难掌握的地方,统一讲解演示。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小组长帮助制作较慢的同学。
1. 布置任务:利用服务器中的图片素材,制作PHOTOSHOP合成图片。 2. 协作学习:把学生分成几组。运用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协作命题创作。
评价学生作品,对于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学生观察、思考应该用哪些工具、材料来编辑图画,
学生:“图像合成”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操作,边识记、边分析、边操作。
学生完成自主创作任务
学生把本课学到的知识重新汇总 ,归纳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测学生们对课本知识有没有预习
通过制作实例的任务来评价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通过互相协作与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多任务构架可以让不同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 乐趣。
学生完成练习,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
通过小结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
| ☆板书设计 | ||||
| PHOTOSHOP合成图像 1、套索—磁性套索—选取。 2、调整图像位置。 |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 ||||
| ☆教学反思 | ||||
| 这节课学生都能完成基础练习的做作,33名学生能完成拓展任务练习。同学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合成图像,其中部分同学积极的展示了他的作品,是一幅搞怪作品。是他从自己邮箱中下载了一位同学的照片,并将照片与海底小乌龟合成,还在上面打上文字,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觉得很好玩,场面热烈,可这时我立刻纠正了这种做法,指出这样做开玩笑一定要有度,如果在网上发布这样的照片,如果别人看到会引起纠纷,所以合成图像技术一定要慎用,借此对学生们做了思想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