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
(56学时+1周实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动》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适用专业:
适用三年全日制机械、机电工科类中专学生使用,适宜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三)课程基本理念:
(1) 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适时引进新知识。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机械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来进行的。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液压与气压传动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训部分。通过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本课程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该课程实现了中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具有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的方法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能力
设置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进行工程机械设计、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图示方法;
●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用工作介质的基本类型、性质及选用;
●掌握液压、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元件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应用;
●掌握设计一个完整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必备知识(设计计算、元件选型等);
●了解典型液压、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56学时+1周实训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基本要求 | 学时 | 备注 |
| 1 | 概论 液压油 | 了解液压传动发展、应用、优缺点和流体性质;理解并掌握液定义、原理、组成、作用、粘性 | 3 | |
| 2 | 液体静力学 液体动力学 | 了解静压特性、流动过程特性和传递规律;理解并掌握静、动力学方程、压力和流量计算及结论;了解压力损失的类型和产生原因和减小措施 | 3 | |
| 3 | 小孔和缝隙流量 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习题课 | 了解流量公式、特点、两种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理解并掌握薄壁小孔流量公式和流量通用方程;巩固前面所学内容 | 2 | |
| 4 |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齿轮泵 | 了解液压泵主要性能参数和分类; 理解并掌握工作原理、必要条件、排流量计算 | 2 | |
| 叶片泵、柱塞泵 | 了解叶片泵、柱塞泵的分类和结构;理解并掌握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原理和特性 | 2 | ||
| 5 | 液压泵的选用 液压马达 | 理解并掌握液压泵选用原则;了解液压马达的作用、分类和结构;理解并掌握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 | 2 | |
| 6 | 液压缸 | 了解液压缸结构型式和分类; 理解并掌握液压缸参数计算、结构特点 | 4 | |
| 7 | 液压控制阀概述 | 理解并掌握液压控制阀作用和分类 | 1 | |
| 8 | 方向控制阀 及方向控制回路 | 了解方向控制阀作用、分类和结构;理解并掌握换向阀位、通、滑阀机能、控制方式、符号含义;了解方向控制回路的组成和特点。 | 2 | |
| 9 | 压力控制阀及压力控制回路 | 了解压力控制阀作用、分类、组成;理解掌握压力阀区别、先导式溢流阀结构、原理及减压原理;了解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和特点 | 3 | |
| 10 | 流量控制阀及速度控制回路 | 了解流量控制阀作用、分类、组成;理解并掌握调速阀组成、原理、特性;了解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和特点 | 3 | |
| 11 | 多缸工作控制回路 | 了解多缸工作控制回路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回路作用、工作原理。 | 2 | |
| 12 | 比例阀、插装阀和数字阀、伺服阀 | 了解新型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组成和特点;理解并掌握作用、工作原理、与普通阀区别应用 | 1 | |
| 13 | 液压辅助元件 | 了解液压辅助元件的分类和结构;理解并掌握辅助元件作用、原理、符号和应用 | 2 | |
| 14 | YT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 了解回路的组成、类型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回路作用、工作原理和应用 | 2 | |
| 15 | 机械手液压系统 | 了解控制回路组成、类型和特点; | 2 | |
| 16 | 数控车床液压系统 | 了解回路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回路作用、工作原理 | 2 | |
| 17 | 液压伺服系统 | 了解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特点;理解并掌握其工作原理及阅读液压系统图方法 | 2 | |
| 18 | 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 理解并掌握空气的主要性质和气体状态方程,理解气源装置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掌握气源调节装置三个元件的构造和作用 | 3 | |
| 19 | 气动执行元件 | 理解并掌握气缸的分类和几个气缸的工作原理;理解气动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了解气动马达的适用场合 | 2 | |
| 20 | 气动控制阀及其基本回路 其他常用回路 | 了解控制阀作用、分类、组成;理解掌握各个控制阀的结构、原理;了解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和特点; 了解其他常用回路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点 | 3 | |
| 21 | 气动逻辑元件 | 理解并掌握气动逻辑元件的分类及逻辑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逻辑符号;了解气动逻辑组成的逻辑回路分析 | 2 | |
| 22 | 典型气压传动系统 | 理解并会叙述典型的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 2 | |
| 23 | 液压与气动的维护保养 | 掌握液压、气动系统使用注意事项、清洗及保养,了解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 | 2 | |
| 24 | 复习 | 掌握书中的知识点 | 2 |
重点:1.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液压系统的图示方法。
难点: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 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6学时)
重点:液压油的粘度特性和选择原则。
难点:
粘性
伯努利方程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6学时)
重点:液压泵和马达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计算及其结构特点。
难点:各种典型液压泵和马达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 液压缸(4学时)
重点:液压缸的基本参数计算。
难点:几种特殊液压缸的原理
第五章 液压控制阀及液压回路(12学时)
重点:1.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和容积节流调速的特性分析。
难点:1.液压控制阀的特性分析
2.液压控制阀阀芯的调节与控制
3.各类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4.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和容积节流调速的特性分析。
液压辅助元件(2学时)
重点:1.蓄能器的应用;
2.滤油器和冷却器的安装位置;
3.油箱的设计
难点:辅助元件的作用原理
典型液压系统 (8学时)
重点: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难点: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八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3 学时)
重点:1.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组成;
2.气源装置的组成;
3.气源装置及辅件的工作原理和符号
难点:气压传动工作原理
第九章 气动执行元件(2学时)
重点:1.缸和气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符号;
2.气动控制元件如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的作用、分类及工作原理
难点:缸和气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符号;
第十章 气动控制阀和气动回路(6学时)
重点:1.分析回路步骤理解
2.气动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难点:气动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 典型气压传动系统(2学时)
重点:1.分析回路步骤理解
2.气动其他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难点:气动其他回路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液压与气动的维护保养(2学时)
重点: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难点:气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实训(1周)
| 序 号 | 实 验 名 称 | 实验 类型 | 实验要求 | 内 容 提 要 |
| 1 | 粘度测定 | 验证性 | 必做 | 粘度随温度变化发生变化 |
| 2 | 液压元件拆装 | 验证性 | 必做 | 认识泵、马达、阀、油缸及液压附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增强感性认识。 |
| 3 | 简单换向回路实验 | 设计性 | 必做 | 设计一个换向回路,设计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文字说明、工作参数。在实验台连接系统,并实现工作。 |
| 4 | 平衡回路 | 设计性 | 必做 | 设计一个平衡回路,设计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文字说明、工作参数。在实验台连接系统,并实现工作。 |
| 5 | 液压多缸顺序控制回路 | 设计性 | 必做 | 设计一个顺序动作回路,设计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文字说明、工作参数。在实验台连接系统,并实现工作。 |
| 6 | 液压系统设计 | 设计性 | 必做 | 设计一个液压系统,设计出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图、工作原理文字说明、工作参数。在实验台连接系统,并实现工作。 |
| 7 | 气动元件拆装 | 验证性 | 必做 | 认识气缸、气马达、阀、及气动附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增强感性认识。 |
| 8 | 单作用气缸的换向回路 | 验证性 | 必做 | 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回路,验证换向阀换向,执行元件是否换向 |
1.教法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学导式、启发式为辅,同时适当兼顾其它方法。讲授法中注重基本概念的引入及新知识点的导入,注重各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力求融会贯通。
启发式,以“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注意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
反馈式教学法,包括课堂反馈、课后反馈(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辅导答疑)和社会反馈(后续课程、毕业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引到课堂中来,以补充教材的知识不足;在例题和作业中多举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2.学法建议
(1)自主性学习:通读教·材,泛读相关的参考资料,扩充知识面,对常用机电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如自行车、照相机、洗衣机、汽车等常用机电设备的用途、使用方法、故障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机电设备的工作方式、传动系统等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2)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问答、相互操作、相互总结等学习方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
3. 教材使用与编写建议:使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应按本标准编写。
4. 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建议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实训考核和闭倦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如下:
实 训:在液压与气动的学习中,实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实质,从而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训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满分30分。
平时考核:依据出勤、答疑、上课主动性,给出成绩。以勤奋、好学,思想积极活跃者满分10分。
作 业:平时留一定量的作业,作业认真、完全自己做的、交作业及时,满分10分。
考试环节: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在分析方面,以闭卷考试给出成绩,满分50分。
评价方法:
| 评价方式 | 评价内容 | 所占比例 | 备注 |
| 学生评价 | 学生自评 | 10% | |
| 学生互评 | 10% | ||
| 教师对学生评价 | 学习态度及纪律 | 10% | |
|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 15% | ||
| 课堂主动性 | 15% | ||
| 作业认真程度 | 10% | ||
| 解决问题能力 | 15% | ||
| 合作交流能力 | 10% | ||
| 总分 | 100分 | ||
5. 硬件课程资源利用
(1)实践场地: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场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信息技术:让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资源,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或积极开发课件在教学中应用,丰富学生视野。
(3)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智力资源: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智力资源,如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讲课、就一些问题向专家请教。
6. 其它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建议
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专业性、逻辑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其它说明
1.修订增减说明:增加了气动部分学习内容;增加了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依赖期末一份试卷和对学生的印象确定成绩。而是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主动性、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等能力的评价。
2.修订依据:根据2007年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修订。
3.修订人:机械部
4.修订时间:2010年9月
5.其它说明:本课程建议在第四学期开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