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15:38
文档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山地崎岖、气候寒冷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4.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
推荐度:
导读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山地崎岖、气候寒冷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4.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A.优 .良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4.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5.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  ②赤道  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 .① ③ .① ④ .② ④

6.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7.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石油 .小汽车 .农产品 .纺织品

8.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9.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

A.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 .非洲和欧洲

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11.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2.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千米 .30千米 .6千米 .60千米

13.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 .南美洲、南极洲

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 .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15.根据下面“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终年炎热多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6.

读安第斯山脉 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A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地形因素 .海陆分布 .太阳辐射

17.

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

A.冬冷夏热 .冬雨夏干

C.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18.

下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地位于(  )

A.北半球 .南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2、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5℃ .-6℃ .19℃ .31℃

3、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19.

读下列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们生活的大洲是

A.①大洲 .②大洲 .③大洲 .④大洲

2、上面四大洲均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苔原气候

3、想去世界最大盆地去看看,应该去哪洲?

A.①大洲 .②大洲 .③大洲 .④大洲

20.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对甲图和乙图中所标注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A.20°E .30°W

C.60°N .40°S

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大到小再增大 .逐渐增大

C.逐渐变小 .由小变大再减小

21.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小河汇流后的大致流向是()

A.自北向南 .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2、图中,水电站到农机站的图上距离约为2cm,实地距离大约为()

A.200km .40km

C.60km .80km

22.

读某地区聚落示意图,回答以下小题。

1、甲聚落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

A.村庄 .集镇 .乡村 .城市

2、该地区的聚落中,建有多座尖顶的宗教建筑物——“教堂”,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试判断该地区可能地处

A.非洲南部 .亚洲东部

C.欧洲西部 .非洲北部

23.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质量

C.高低起伏 .大小

2、图2显示“家园”的海陆面积比约

A.8:2 .7:3

C.5:5 .9:1

24.

 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中学,在入学通知书上,学校提供了两幅地图供参考,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细 .甲图表示的范围小

C.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 .乙图的比例尺大

2、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自西向东 .自南向北 .自西南向东北

3、在比例尺为1:10000的乙图上,测量田径场的长度为4厘米,那么田径场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0.4千米 .4千米 .40千米 .400千米

25.

 请你阅读下图,结合已学知识,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小题。

1、读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指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 .B是指市区气温较高,上升气流显著

C.这种现象被称为孤岛效应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2、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发。这种树林被称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热带雨林

26.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乙 .丙 .丁

2、乙地的经纬度是()

A.30°N,105°W .30°N,105°E

C.60°S,105°W .30°S,75°E

2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

A.15°E, 23.5°N .45°W, 23.5°S

C.15°E, 23.5°S .45°W, 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8.

1、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

A.沟壑纵横 .全年多雨 .河网密布 .土质疏松

2、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

A.常绿硬叶树 .常绿阔叶树

C.落叶阔叶树 .常绿针叶树

29.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C.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

D.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二、综合题

31.下图是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纬度:____,海陆:____,半球:____。

(2)从两地气候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两地温带海洋气候分布面积大小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北美洲以____气候为主,请结合北美洲地形剖面图分析其原因____。

3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亚洲的气候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才智,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1)小芳的发现: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失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代号及名称)。

(2)一个奇特的现象:小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⑦和⑨,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小伟的疑问: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小伟发现②、⑤两地洪涝的多发季节不同,你知道两地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吗? 

(4)①④⑥地区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5)下列表示②地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是(     )

(6)小华的收集:下面是小华收集到的亚欧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的差异                    B.宗教信仰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

33.2017年12月17日,我国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完成首次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逐步拉开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首飞时,地球位于图1 abcd中的______段,此时图2中乙村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

(2)图2中,A、B、C三地属于陡崖的是______。AC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是4cm,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千米。请你描述从甲村到乙村的地势变化______。

(3)图2中B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

(4)假如你是乙村的第一或村主任,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村选择发展旅游业、渔业或林果业等产业的可行性原因。

(5)近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的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升温备受全球瞩目。我国与美国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被称为“_______”(填“南北对话”或“南南合作”),下图为“C919客机部分供应商示意图”,这说明______。(选择填空) 

A.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

C.国际矛盾和冲突不断

D.国与国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6)小华同学在采集制作岩石标本时,在A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感到非常疑惑,请帮助解释原因。

3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_板块;②________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中海因处在两大板块的________(张裂、挤压)区域,所以地中海将会不断地________(扩大/缩小)。

(3)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后来原始、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此学说。

35.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各地人口增长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结合图a和图b,完成下列问题。

(1)a~c三地中(图a),         地是无人定居区。

(2)读图a,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3)非洲(图b)死亡率“x”为       %,该大洲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4)各大洲中(图b),人口增长速度慢,甚至停止增长的是       洲,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        ,            等。(列举两例)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故选A.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很大;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

【点睛】

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的人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气候较温和的温带地区多为白色人种,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人种的有关知识。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界,南北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180度经线圈是日期分界线,故选A。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属于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A错;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属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B错;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属于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错;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D对。故选D。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具有吸引力的是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技等,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故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是小汽车.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不是一直递减,如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要比南回归线附近降水多,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C对,ABD错。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运输距离,故选B。

【点睛】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非洲板块与之无关。故选A。

【点睛】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间在12月22日左右,D对,ABC错。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如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③地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点睛】

15.C

解析:C

【解析】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研究气候特点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气温曲线最高值为7月(夏季),约20℃,最低值为1月(冬季),约3℃,由此得出气温特点是终年温和;而从降水柱状图可知,全年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因此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本题选C。

16.A

解析:1、A

2、B

【解析】

【分析】

1、A地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A。

2、受地形影响,A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B。

【点睛】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7.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上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故本题选A。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图中甲地为欧洲西部地区,根据气候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

18.A

解析:1、A

2、D

3、B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中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在1月,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市的最高气温是25°C,最低气温是-6°C,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25°C-(-6°C)=31°C.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9.A

解析:1、A

2、C

3、B

【解析】

【分析】

1、我国中国是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以上四个大洲中,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②是第二大洲-非洲,③是欧洲,④是北美洲,故选A。

2、由上题可知,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②是第二大洲-非洲,③是欧洲,④是北美洲,四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欧洲没有热带雨林气候,非洲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和苔原气候,北美洲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

3、如果想去世界上最大的盆地看看,应该去②表示的非洲,该大洲中部有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故选B。

20.B

解析:1、B

2、A

【解析】

【分析】

1、由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甲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中,只有30°W和60°E;图乙标注的纬度中,有0°、20°N、40°N、80°N和20°S,没有20°E、60°N和40°S,故选B。

2、纬度的变化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增加,但纬线长度是越来越短,如果从南极到北极,其度数的变化规律是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要注意区分方向和度数。

21.A

解析:1、A

2、B

【解析】

【分析】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指向标判断法,二是经纬网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可以看出,图中小河汇流后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故选A。

2、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千米,若图中水电站到农机站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大约为40千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的判断。

22.D

解析:1、D

2、C

【解析】

【分析】

1、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这种聚落属于城市;故选:D。

2、从题中描述的宗教建筑物判断,该宗教是教,它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大洋洲。非洲北部以信仰教为主,亚洲东部以信仰佛教为主,欧洲西部以信仰教为主,非洲南部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所以该地区可能地处欧洲西部,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聚落的分类,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

23.D

解析:1、D

2、B

【解析】

【分析】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

1、由左图数据可知,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这些数据都是地球大小的数据,故选D。

2、右图显示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海洋与陆地之间所占的比重是7:3,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故选B。

24.D

解析:1、D

2、B

3、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的比例尺大;乙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乙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南方向;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故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自西向东,B正确。故选B。

3、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乙图比例尺为1:10000,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田径场的实际距离为:4×10000=40000厘米=0.4千米,A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

25.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A是指气流从效区流向市区,故A错误。B是指市区气温较高,上升气流显著,故B正确。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岛效应,故C错误。这种现象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市区气温过高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2、地中海气候区的地中海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区的许多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树林被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热岛效应和地中海气候有关知识。

26.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竖版世界地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地,乙、丙、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A。

2、由图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以南的30°S,从乙地正对的经度是105°W可知,该地的经度是与它方向相反,度数相加等于180°的75°E,故选D。

27.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东亚太平洋沿岸,途径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地区,比传统的海水航线短,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1、从图中可知,甲地在北回归线上,其纬度为23.5°N,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30°,可以推断出甲的经度是15°E,A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D符合题意。

28.A

解析:1、A

2、C

【解析】

【分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这里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这里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题目可知,陕北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反映了该地区沟壑纵横的特点,故选A。

2、由题目可知,该地区是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29.无

3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A正确。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正确。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C正确。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1.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或北温带    都与大西洋、北冰洋相邻    都位于北半球    位于南北纬40°—60°西岸    地形    温带性    从北美洲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北美洲地势东西高

解析: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或北温带 都与大西洋、北冰洋相邻 都位于北半球 位于南北纬40°—60°西岸 地形 温带性 从北美洲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北美洲地势东西高,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导致广大内陆降水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等内容。

【详解】

(1)读图可知,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纬度。欧洲西部西邻大西洋,北邻北冰洋;北美洲东邻大西洋,北邻北冰洋,二者都与大西洋、北冰洋相邻。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处北半球、东半球,北美洲大部分地处北半球、西半球,二者同位于北半球。

(2)根据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图,可以分析得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位于南北纬40°—60°西岸。欧洲西部多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范围较大,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大。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小。所以两地温带海洋气候分布面积大小不同主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3)从北美洲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北美洲地势东西高,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导致广大内陆降水少,所以温带性气候分布广。

【点睛】

32.(1)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⑧温带性气候

(2)地形因素

(3)②处是冬季,⑤处是夏季

(4)全年高温  ④

(5)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受海陆位置

解析:(1)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⑧温带性气候

(2)地形因素

(3)②处是冬季,⑤处是夏季

(4)全年高温  ④

(5)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受海陆位置、地形、纬度的影响,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性气候分布广。但缺失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⑧表示的温带性气候。

(2)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即青藏高原,同纬度的⑦相比气温低,是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

(3)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⑤是位于35°N—50°N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所以两地的两地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不一样,②是冬季,⑤是夏季。

(4)①是位于中东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④是位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⑥是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共同特征是都是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④。

(5)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从图中可知,故B符合题意。

(6)欧洲西临的是大西洋,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从西向东逐渐递减,传统民居的墙越来越厚,故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33.(1)c     昼短夜长

(2)C       10    地势先升高,再降低

(3)自北向南 

(4)发展旅游业,村庄周围有温泉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也利于生态建设。

发展林果业,村庄周

解析:(1)c     昼短夜长

(2)C       10    地势先升高,再降低

(3)自北向南 

(4)发展旅游业,村庄周围有温泉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也利于生态建设。

发展林果业,村庄周边为丘陵地带。

发展渔业,靠近河流,水资源丰富。(意思相近,答出2条即可)

(5)南北对话   B

(6)A地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陆地。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首飞时,当地时间是12月17日,地球位于图1c段(秋分日-冬至日之间),此时图2中乙村在北半球,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短夜长。

(2)图2中,A是山顶B是山谷、C是陡崖。图中的比例尺是1:250000,AC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是4cm,两地的实地距离是250000*4=1000000CM=10千米。从甲村到乙村的地势先升高,再降低。

(3)图中是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

(4)从图中可知,村庄周围有温泉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也利于生态建设。也可发展林果业,村庄周边为丘陵地带。也可以发展渔业,靠近河流,水资源丰富。

(5)我国(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从“C919客机部分供应商示意图”,这说明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

(6)小华同学在采集制作岩石标本时,在A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A地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陆地(海陆变迁)。

34.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挤压    缩小    魏格纳    

【解析】

【分析】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析: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挤压 缩小 魏格纳

【解析】

【分析】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详解】

(1)全球大致划分为①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②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漂移假说。

【点睛】

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35.(1)b

(2)c地: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d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3)13  人口增长过快

(4)欧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

解析:(1)b

(2)c地: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d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3)13  人口增长过快

(4)欧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增长,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的原因及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及各大洲人口的增长情况及所带来的影响。

【详解】

(1)a为非洲、b为南极洲、c为南美洲,d为亚洲。其中南极洲目前无人定居。

(2)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c地区位于南美洲亚马孙雨林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气候过于湿热,人口分布稀疏;d地区位于亚洲的季风地区,由于位于大江大河的下游,水热条件好,农业发达,因此人口分布多。

(3)结合图b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出生率为37‰,因此死亡率为13‰,因此非洲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4)结合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看,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人口的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将会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增多,出现老龄化问题,进而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短缺等问题。

文档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无锡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3.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山地崎岖、气候寒冷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4.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