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9】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 (2010·四川高考·T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 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 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C. 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 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命题立意】本题以酵母菌和硝化细菌为实例,比较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思路点拨】决定生物代谢类型的是酶,而不是细胞器。只要含有无氧呼吸相关的酶,就能进行无氧呼吸,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就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规范解答】选D。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仍可在细胞膜内侧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可以将氨气氧化为亚根离子和根离子,并从该过程中获得能量。这里的氨气是硝化细菌的无机氮源,B错误;硝化细菌无细胞核,其增殖方式是二,C错误;硝化细菌无染色体,不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
2.(2010·全国卷Ⅰ·T34)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⑴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 ,碳源是 ,氮源是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的细菌属于 。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 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 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 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命题立意】本题以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生长曲线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
【思路点拨】合成培养基→各成分有特定的比例:天然培养基→各成分无特定比例(其他多种物质都有特定比例,即便只有一种天然成分,也是天然培养基)
【规范解答】⑴固体/半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其他细菌受到抑制不能生长。这种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除凝固剂琼脂外,其他化学成分都是由已知明确的化学物质配成,没有天然物质配成,属于合成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是有机碳源,不是无机碳源,判断该细菌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是异养型的。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反映细菌生长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生长曲线。培养中的细菌以二进行增殖,细菌数目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一个细菌繁殖n代,可以产生2的n次方个细菌。因此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若直接以菌体数目为纵坐标,会因细菌数目大,变化率高,不利于作图。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实验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稳定期细菌数量达到最高峰,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
【参】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
(2)生长 培养中的细菌以指数形式增殖,取对数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对数 稳定
3、(2010·全国卷Ⅱ·T34)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l,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l,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l,则应选用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行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⑦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后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_ ⑧____.使X排出菌体外。
【命题立意】本题以微生物的代谢和调节为基础,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思路点拨】(1)加中间产物2→不能正常生长→酶c不能合成→控制酶c合成的基因突变;
(2)加中间产物1→不能正常生长→酶b或酶c不能合成→控制酶b或酶c合成的基因突变。再加中间产物2→正常生长→酶c能合成,而酶b不能合成→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突变;……
【规范解答】(1)①根据题意,“在基本培养基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说明甲、乙的突变都不会导致酶c的缺失;②“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说明乙突变导致酶a缺失,甲的突变导致酶b缺失;③“在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更加证明②的判断正确。产生甲、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产生突变,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根据(1)③可知,如果向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甲类型的突变菌。
(2)由于乙的突变是导致酶a缺失,而甲的突变是导致酶b缺失,所以二者混合培养,乙首先利用中间产物1,而形成菌落,而甲需等到中间产物2形成后才可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乙先形成菌落。
(3)发酵过程中,为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常采用改变菌体细胞膜透性的方法,使代谢产物排出菌体外。
【参】
(1)b a c 不同 基因 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其他合理答案叶给分)
(3)通透性
【类题拓展】
一般来讲,代谢产物的产生必然是某种酶调节的结果,而某种酶的合成又受相应基因的控制。某种代谢物不能合成,必然是控制代谢物合成的相应酶不能合成,而实质是控制酶合成的相应基因发生了突变,或是不能表达,或是能表达,但对这种代谢不起作用,属于一种无效表达。
4、(2010·重庆高考·T31(I)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题31图I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
【命题立意】本题以实验为载体,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及观察,考查考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思路点拨】噬菌体大量增殖→宿主细胞裂解→液体培养基变澄清→液体培养基浑浊度降低。
【规范解答】(2)①对液体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98kpa蒸汽)灭菌法。炭疽杆菌是异养型细菌,因此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碳源。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要制片观察。③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可疑菌落后,由于细菌大量繁殖,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由图中实验流程可知,实验组加入了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噬菌体大量增殖能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因此培养液中若有炭疽杆菌,则会因噬菌体的加入而大量裂解,使液体培养基重新变澄清,所以其浑浊度会比对照组低。④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效应物质,在体液免疫中,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进而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参】
(2)①高压蒸汽(98kpa蒸汽) 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