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集合
1、已知集合,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
2、①已知集合,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②已知集合,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3、若集合,且,求实数的值.
点评:在考察“”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时存在.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
4、已知集合A={a,a+b,a+2b},B={a,ax,ax2}. 若A=B,求实数x的值.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5、已知集合,.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6已知全集,,,求,,,,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则.
由,则
由,,
则,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
.
另解:作出Venn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Venn图研究与,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7、设全集,若,,,求集合A、B.
8、设集合,.
(1)求,;
(2)若,求实数a的值;
(3)若,则的真子集共有 个, 集合P满足条件,写出所有可能的集合P.
9、设集合A ={|}, B ={|, },若AB=B,求实数的值.
10、对集合A与B,若定义,当集合,集合时,有= . (由教材P12 补集定义“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为”而拓展)
解:根据题意可知,,
由定义,则
.
点评:运用新定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中排除B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则也相当于.
11、7.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
12设,.
①=,求a的值;
②,且=,求a的值;
③=,求a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