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用稿)
历年来,由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中各校生源差异太大,对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多以设置目标和是否完成目标来评价学校,由于目标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往往设置的目标不合理,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为了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各校或学校的各班级产生合理竞争,让管理质量、教学质量高的学校以及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脱颖而出。经局研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价办法。
一、评价原则
1、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克服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类别的班级因学生入学成绩差异,不能合理评价其教学质量的弊端。
二、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有三个:一是名次累计进退法,二是相对平均分评价法。三是相对优秀率评价法。此办法可用于高一、高二的期末考试和高三联考以及高考。
(一)名次累计进退法
1.参照对象的确定。评价某次高中期末考试的教学质量时,以参加了此次考试且曾参加了本市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为对象。即该学生需既有此次考试的成绩,又有中考成绩,才能确定为参评对象。而转学、留级或外省、外市回乡就读的学生不参加此评价。
2.原始名次的确定。以参照对象的中考成绩为原始依据,对学生取两次考试相同科目的总分排名,即高一以九科成绩总分排名。高二、高三若文理分科,则文科以语、数、外、政、史、地的总分排名,其中考分数也取此六科的总成绩排名;理科则以语、数、外、理、化、生总分排名,中考分数也以相同科目排名。排名先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列,总分相同的学生则按语文分数由高到低排列,若总分、语文分数都相同,则按数学分数由高到低排名,依此类推,分别按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由高到低排名。排出各个学生的名次,然后计算出各校参照学生的总名次。
调节系数:前10%的学生在计算原始名次时,乘以系数 1.05,前10%——30%乘以系数1.02;在评价某次考试时,前 10%的学生在计算名次时,乘以系数0.95,前10%——30%乘 以系数0.97.
3.总名次的使用方法:
因两次考试的评价参照对象相同,全县总名次两次应该相同。评价学校时,学生累计的总名次必有增加和减少,将中考总名次减去某次考试总名次,若为正值,则表示该校有进步,由进步的比率评价该校的教学质量。
名次进步比率= 100%
(二) 平均分相对比率评价法
1.参照对象的确定,与第一种评价法的对象相同。
2. 数据的确定
先算出中考的全县平均分和各个学校的平均分,再计算出各校平均分的相对比率,作为原始依据。
平均分相对比率=100%
在评价某次考试成绩时,按相同的方法算出各校平均分的相对比率,由两次平均分相对比率之差算出平均分提高率。
平均分提高率=某次考试平均分相对比率-中考平均分相对比率。由平均分提高率排出各校的名次。
(三)优秀人数比率评价法
1.参照对象的确定,与第一种评价法的对象相同。
2. 数据的确定
优秀人数比率考虑到科目的难易程度,在计算优秀人数比率时一概以全县总分前30%的学生数定为优秀人数。
由两次对比考试成绩,分别算出各校优秀学生人数,再以优秀学生人数除以学校参照对象人数,计算出各校所占的比例。
计算方法:优秀人数比率= 100%
优秀人数提高率=某次考试优秀人数比率-中考优秀人数比率
在计算高考优秀人数提高率时则以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作为优秀人数。
高考优秀人数比率=100%
高考优秀人数提高率=高考优秀人数比率-中考优秀人数比率
由优秀人数提高率排出各校的名次。
3.为了防止学校排斥差生,凡是有学籍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试的学生,计算名次进步比率时,名次从参加考试的最后一名开始依次顺推,顺推名次的顺序以入学名次顺序排位。例如学校有1100人,参考人数只有1000人,则没有参考的学生分别按入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名1001--1100名。计算学校的平均分比率时以全县参加考试的最后一名的总成绩作为未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成绩。学校评价各任课教师的平均分时,则以全校参加考试的学生单科最低分算未参考学生的单科成绩。参考人数以教育局学籍系统内人数为准。
三、对全校的综合排位和奖罚
分别将累计名次进步比率、平均分提高率和优秀人数提高率排出名次,各校将三个名次数据相加得出综合排位的顺序。
全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用于高中教学的奖励,其中高三占50%,高一、高二各占25%。奖金的分配参照全县各年级教师的人数和各校在全县的排名。以第四名教师人平奖金为基数1,第三名为第四名的二倍(即倍率为2),第二名为第四名的三倍(即倍率为3),第一名约为第四名的五倍(即倍率为5)。
即计算方法如下:
奖金份数=第一名学校教师数*5+第二名学校教师数*3+第三名学校教师数*2+第一名教师数*1
学校奖金数=学校教师人数*名次倍率。
对于并列名次的学校,则以两个并列名次倍率的平均值作为并列学校的倍率,如有两个学校并列第二名,则四所学校的倍率分别为5,2.5,2.5,1,如有两个学校并列第三名,则四所学校的倍率分别为5,3,1.5,1.5。
